• 我的订阅
  • 国内

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历史档案展将持续至明年4月15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9-04 09:40:00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历史档案展将持续至明年4月15日

长汀厦大教授住宅——仓颉村

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历史档案展将持续至明年4月15日

1939年4月21日,厦大校长办公室发布举行宣誓实行国民抗敌公约。

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历史档案展将持续至明年4月15日

时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队长林可胜致信萨本栋,希望与厦大合作生产战时医药卫生重要材料琼胶。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陈世展 图/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 提供)战火逼近之时,一群青年背着书箱、踏着泥泞的山路,历经二十天长途跋涉,把一所大学从海滨之城搬到了闽西山城。80余年后的今天,那些泛黄的档案与老照片、旧日的刊物、斑驳的学习用具,被重新陈列在展厅里,静静诉说着厦门大学在长汀“弦歌不辍”的八年。

9月1日,“烽火弦歌 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历史档案展”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二楼专题展厅开展,80件珍贵史料首次公开亮相——它们串联起了那一段历史,透过一个个细节,将观众带回那段教育与抗战相互交织的烽火岁月。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4月15日。

【一张校舍照片】 厦大内迁长汀 保留教育火种

长汀厦大航空系学子谢希文的后人,新捐赠长汀厦大教授住宅仓颉村的老照片,就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一张旧照,将我们与那段危难的历史连接起来。

1937年对中国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一年对于厦门大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7月1日,私立厦门大学改归国立;7月6日,萨本栋临危受命出任校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厦门岌岌可危。为了师生安全,9月,厦门大学组织相关人员将各院部处重要文件、图书、仪器等进行打包装箱,搬运至鼓浪屿,并借用闽南职业学校设立临时办事处,借用英华中学及毓德女校部分校舍作宿舍及教室。然而10月26日,金门失守,厦鼓安全形势骤然紧张。萨本栋当机立断,决定将厦门大学迁往闽西山城长汀。

1937年12月24日,厦大全体师生分批出发,横渡鹭海,跨过九龙江,翻山越岭,历时20天,终于在1938年1月12日抵达长汀。1月17日,复课铃声在长汀响起,从此揭开了厦大长达八年的烽火办学历程。厦门大学因此一度成为最逼近战区的唯一国立大学,挺起中国高等教育的东南半壁。

【一封战时信件】 校地同心 在长汀抗战

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林秀莲介绍,萨本栋在长汀的一大创举就是大力发展工科。迁汀初期,厦大设文、理、商三学院。萨本栋胸怀远略,着眼于为抗战服务和为战后国家建设储备人才,先后创办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航天工程等学系,并于1944年设立水产研究室,规划建成战后东南沿海水产研究的总枢纽。也正基于此,长汀厦大走出了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美国工程院院士。

厦大师生不仅在课堂里延续学问之脉,也在抗战实践中展现担当。琼胶是医药卫生的重要材料之一,战前均依赖日本供给,抗战后来源断绝。不过,厦大生物系教授陈子英研究出琼胶制造新法——此次展陈的一份档案,就是时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队长林可胜写给萨本栋的信,希望与厦大合作量产琼胶,解决战时医药卫生的重要材料短缺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自发成立了“救国服务团”,创办《救亡言论》《唯力》等刊物,组建剧团、歌咏团,深入赣南、漳泉城乡宣传抗日救亡。展厅的天花板,特别复制了当年学生在长汀南山镇中复村的民宅中创作的抗战宣传壁画,记录着青年用画笔点燃民族斗志的瞬间。

【一张复学申请】 中断学业 书写无悔青春

战火纷飞下,许多厦大学子毅然投身前线。高捷成中断学业,参加工农红军,后来成为冀南银行的创始人及首任行长,推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金融事业的发展;化学系学生陈珊轮加入“飞虎队”,飞越“驼峰航线”,成为抗战生命线上的一名物资运输保障者……透过展陈中抗战时期的子弹带、红缨枪枪头、陈珊轮退役后的复学申请等一系列物品可以看到,这些年轻人用生命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青春。

而在厦大师生的倡导下,长汀也成立了以萨本栋为名誉会长的“抗敌后援会”,组成广泛的抗日救亡统一战线。县抗敌剧团、省立长汀中学战时后方服务团、汀中剧团、县中剧团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蔚然成风。厦大不再只是迁居于此的学府,更成为长汀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一份公函】 胜利回迁 一段不灭的历史

展览现场,有一份厦门市档案馆馆藏的“厦门大学1946年7月12日起,在厦门原址开始正式办公的公函”——它见证了厦门大学“回迁”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1945年,抗战胜利后,厦大在鼓浪屿设立新生院,成为最早在收复的沦陷区复课的大学之一。1946年6月1日,举校回迁厦门。然而,这段长汀岁月早已镌刻进厦大的校史,也深深融入长汀的城市记忆。

抗战期间,厦大校舍、仪器、古物等遭受重大损失。但与此同时,迁汀期间学生人数却从最初的198人增长至1945年的1044人,在逆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星火不熄,文脉不绝。林秀莲认为,长汀办学不仅是厦大史上的壮举,更是中国人民抗战史诗的微观映照和中国教育强国之路的生动见证。“希望通过这场展览让历史鲜活地走进公众视野,让人们再次体悟到:在民族危亡之际,知识分子如何用教育、学问与青春,点燃民族希望的火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厦门桂林两地党媒联动——今天我们为英雄寻根寻亲
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李治年、秦贤行等人北上抗日时的合影。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李治年、秦贤行等人北上抗日时的合影。1933年4月
2025-07-08 07:56:00
厦大镇馆之宝集体出关 馆藏书画展将持续至8月15日
...日筹赈相识,结下了深厚友谊。抗战胜利后,林惠祥回到厦门大学任教,并于1952年将个人收集珍藏的数千件文物标本、图书全部捐献给学校,创办人类博物馆。1953年元月,徐悲鸿听闻厦
2025-05-19 08:45:00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历代史籍编》 新书首发
...》立项与出版情况,《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总主编、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介绍了项目编纂情况。出席会议的还有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一级巡视员肖
2023-11-26 20:10:00
“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侨界关注)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记者 徐令缘厦门大学芙蓉湖景色。厦门大学供图陈嘉庚像矗立在厦门大学校园内,静静守望着这所“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与精神”的百年学府。 厦门大学供图近代以
2023-12-18 14:13:00
厦大创新形式 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承红色文化
...仅让我们了解历史,还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3月30日的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火热飞扬,激情四溢,一场以“崇廉尚洁清风气 青春有为勇担当”为主题的红色剧本杀创作大赛决赛,吸引了千
2025-04-06 08:25:00
...新角度新思路。洋人球埔最初名为鼓浪屿娱乐场和板球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王海副教授此前在英国访学时,曾于英国国家档案馆中搜集发现了大量有关鼓浪屿娱乐场的英文文献资料。王海指导学生将
2023-02-12 23:11:00
...理史料 探寻真实的罗扬才烈士 第102期厦门文史沙龙在厦门大学囊萤楼举行5名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师生主讲,与100多名文史爱好者展开一场跨越97年的对话文史沙龙现场。
2023-07-09 07:25:00
守护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市民捐出母亲抗战遗物
年轻时身着军装的余绿波。余正风向厦门市档案馆捐赠的母亲余绿波的勋章。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刘莉丽 图/厦门市档案馆 提供)“在我母亲离开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
2025-07-11 08:26:00
“陈嘉庚与华侨博物院”在厦门开展
...史上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创建的博物馆。该院与集美学村、厦门大学构成了陈嘉庚伟大教育理念的完整体系。华侨博物院方面透露,此次展览也是今年“嘉庚精神宣传月”的系列活动之一,以配合集美
2023-10-20 18:3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丹心颂祖国 高歌新征程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近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离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党委、山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2025-10-14 06:54:00
路面坑洼无护栏,村民出行存隐患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邓帆)近日,兴国县网友谢先生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社富乡稠村村谢木窑下“丫”字路口及周边路段存在安全隐患
2025-10-14 07:01:00
问政快报(2025.10.14)
2025年10月12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13条,其中,景德镇市珠山区里村街道办事处、吉水县尚贤乡人民政府
2025-10-14 07:01:00
打造“线上直达+线下兜底”全链条辅导体系,创新实施“三核”工作法。10月12日从万柏林区税务局获悉,该局聚焦落实水资源税政策
2025-10-14 07:06:00
为切实防范雨后次生灾害发生,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与城市市政设施正常运转,10月12日开始,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组织巡管人员
2025-10-14 07:06:00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清徐县农田积水、土壤偏湿、农机作业困难,秋收秋种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该县迅速启动抢收抢种保丰收行动
2025-10-14 07:06:00
10月12日,阳曲县召开“三秋”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全力应对连阴雨的影响,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的丰收。该县各部门立足职能
2025-10-14 07:06:00
10月13日,由山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主办的“银龄论坛”全省老年学术研讨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县老年学学会、涉老组织
2025-10-14 07:06:00
10月12日下午,一列编有8节铁路冷藏集装箱、装载232吨新鲜玉米粒的列车从大同平旺火车站驶出,标志着山西省开启铁路冷链集装箱运输新模式
2025-10-14 07:06:00
王正谱率河北省代表团访问匈牙利和希腊促进交流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河北日报讯 10月8日至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率河北省代表团访问了匈牙利和希腊
2025-10-14 07:09:00
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大洗牌”还在继续。日前陕西省教育厅发布的《2025年度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省级评议拟通过名单》显示,“经专家评审
2025-10-14 07:14:00
国际减灾日,社区居民学避险
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南京消防走进江宁区大里社区保障房小区,以授课、VR体验等形式,帮居民沉浸式学避险,提升居民防灾减
2025-10-14 07:33: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戎善豹记者于洁尘)交付14年的安置房小区,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内部道路坑坑洼洼。国庆假期,社区的“微改造”行动让新林芳庭小区路畅了
2025-10-14 07:34: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李天奇任熙熙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10月13日,秦淮区中华门街道为期1个月的敬老月系列活动启动。活动现场
2025-10-14 07:34:00
跟着溧庆跑“江湖”——一个月演出48场,连轴转的“戏班子”
跟着溧庆跑“江湖”——一个月演出48场,连轴转的“戏班子”演员王倩一场戏结束走到后台,脸上挂满了汗珠。9月23日至29日
2025-10-14 0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