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守护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市民捐出母亲抗战遗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7-11 08:26:00 来源:厦门日报

守护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市民捐出母亲抗战遗物

年轻时身着军装的余绿波。

守护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市民捐出母亲抗战遗物

余正风向厦门市档案馆捐赠的母亲余绿波的勋章。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刘莉丽 图/厦门市档案馆 提供)“在我母亲离开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们在那么小的年纪就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投身抗战?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那段炮火连天的艰险岁月,不屈不挠坚持战斗?”在整理母亲余绿波遗物时,这些疑问常常盘旋在余正风脑海。

今年3月初,厦门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征集抗战相关的档案史料,余正风得知此事后,决定捐出母亲的珍贵遗物——7枚纪念章、奖章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他的母亲余绿波,曾投身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粤中纵队等部队,抗战时期,她与丈夫伦永谦是奋战在隐蔽电台战线的伴侣。1979年余绿波从广东湛江回到厦门,随后在厦门市邮电局工作至退休,于2015年去世。

余正风从小听母亲讲述她亲身经历的抗战故事,母亲离开后,他开始有意识地了解、整理、记录这段历史,还寻访了当年与母亲并肩作战的人。对这段往事了解越深入,他越受触动:“我们父母那一辈的年轻人甘愿放弃安逸平静的生活,投身抗战,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故事值得后世子孙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代代传承。”本期档案故事,让我们一起跟随余正风走进他父母浴血奋战的抗战岁月。

16岁离家

毅然投身抗战

余正风的母亲余绿波1926年出生在厦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余超时任厦门市图书馆馆长。1937年,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余超因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军通缉,便带着家人到香港避难。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凌晨,日军进攻香港,经过多番激战后香港沦陷,进入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

在父亲的影响下,余绿波接触到许多抗日人士。香港被日军占领后的一天晚上,余绿波收拾了随身衣物,没有告诉家人,便悄然离开了家。到处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一位年仅16岁的少女能去哪儿呢?直到抗战胜利后,家人接到政府送到家中的“光荣军属”牌匾后,这才知晓答案:余绿波还活着,而且一直在东江、粤中、香港、粤桂边等地坚持抗战!

17岁入党

从卫生员成长为通信兵

1942年4月,离家后的余绿波加入了东江纵队港九人民抗日游击队,成为一名卫生员,在沙头角的乌蛟腾、涌尾、金竹排、横岭头等沿海农村为游击队员提供医疗援助,向群众宣传抗战。平日里她头戴凉帽,身上系一条围裙,脚穿草鞋,如有谁生病,她便以这一身装束,挑上一个竹篮,沿着羊肠小道去为病人打针、敷药,回到住处后再将药品放进铁箱,然后把铁箱藏在后山草堆里,以防被发现。

1943年夏天一个大雨倾盆的早上,余绿波突然发现远处的海面上黑压压地排满了日军舰艇。村民们顿时骚动起来,大喊:“萝卜头来了!” 日军端着刺刀闯进村子,厉声喝问:“有没有游击队藏在这里?”村民们沉默着,没有一个人开口。刺刀的寒光在余绿波脸上晃动,她怀里紧紧抱着村民塞给她的小孩,强装镇定。最终,日军搜遍全村一无所获,悻悻离去。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余绿波迎来了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一天。1943年7月1日,在沙头角乌蛟腾村后山的一个小树林,举行了她的入党仪式。她的入党介绍人罗欧峰对她说:“我们要坚持共产党人忠于人民、不怕牺牲和艰难困苦的革命气节,与侵略者战斗到底!”

这一年年底,余绿波被组织委以重任,派往东江纵队首期报务培训班学习无线电通信和机务技术。由此,她的工作转向了电波密布的天空。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同样投身抗日、从事电台工作的丈夫伦永谦。

随时做好牺牲准备

保护密码随身携带手枪

余正风的父亲伦永谦1924年在香港出生。据余正风讲述,伦永谦十三四岁就参加了当时的学生抗日组织香港赈济会儿童团,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伦永谦在香港广州大学附中读完三年级,接受党组织的安排,暂停学业到电台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

东江纵队首期报务培训班于1943年12月至1944年6月开办,学员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要求具备政治思想好、中学以上文化程度、良好的英文基础、思维敏捷、记忆力好等条件。伦永谦因有相关基础,不仅是该期培训班的学员,还兼任教员。

从事电台工作,保密是其灵魂所在,业务工作绝不能向任何人透露。稍有疏漏,密码电报就可能被敌方破译,进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无法与家属亲人取得联系。有一个细节令余正风印象尤为深刻。他的母亲曾告诉过他,当时从事电台工作的每个人都随身佩带着一把手枪,而其中有一颗子弹是专门留给自己的。“日军扫荡频繁,必须时刻保护好密码,不仅吃饭时要背着,跟着部队突围时还要把火柴带在身边,如果突围不成功就立马把密码烧毁。情况危急时,要随时做好牺牲准备。”

培训班的学习结束后,学员们立即投入战斗。余正风说,当时父母主要负责的工作是抄收延安发出的文稿,把中央的指示、全国各地的战况传播给整个东江纵队。“对于一支和延安隔着千山万水的战斗部队,能够从红色电波里收听到党的声音,做到隔山隔水不隔音,真是‘一字值千金’。”余绿波后来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电台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他们栖息在山林之中,日常以竹笋野菜为食,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加之使用的电台机器功率小、性能差、干扰大,收发报都极为困难。不仅如此,每天晚上都要架设天线,天亮前又必须将天线拆除。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这群年轻人依旧满怀战斗热情,当时他们还集体创作了一首歌曲——《通信兵颂》。

“日本鬼子投降了”

战士争相传译胜利消息

1944年,根据中共广东省临委的指示,东江纵队派出电台台长伦永谦、余绿波等人前往粤中地区,建立电台以沟通各地党组织和部队的联系,同时负责抄收新华社新闻和培训报务人员。

随着部队向粤中新兴地区挺进,通信工作面临的挑战越发严峻。每到一处宿营地,电台战士们顾不上行军的疲惫,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架设天线、点燃油灯、人力摇动机器发电,紧接着进行试机联络与新闻抄收。他们仔细校正波段,不停地摁着电键呼叫对方,同时屏息静听耳机里从空中传来的呼号,一心盼着能捕捉到联络对象的信号。负责抄收新闻的战士更是不放过任何机会,认真摘录新华社发布的新闻,确保领导能及时掌握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与指示。伦永谦、余绿波等人就是这样,伴着点点油灯熬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待到拂晓时分,又重新整理行装,踏上新的征程。

1945年8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余绿波所在的部队正在恩平县大田圩活动。当时,她收到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一边抄收一边激动地大喊:“日本鬼子投降了!日本鬼子投降了!”这个消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振奋不已,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要译好这条新闻。经伦永谦检查确认无误后,新闻立即被送到司令部供首长审阅。很快,日本投降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余正风说:“直到母亲晚年,每每回忆起这一幕时,她都两眼发光,特别兴奋,仿佛回到了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1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将加演一场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演出方供图)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煜)7月20日、21日由韩真、周莉亚联合执导的舞剧《只此青绿》在乌鲁木齐掀起热潮。7月29日、
2023-07-29 05:55:00
《永不消逝的电波》今日公映:开创中国艺术电影的新范式
6月18日,公映首日,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国际电影节“城市·光影”展映见面会在上海影城1号厅杜比剧场盛大举行,千人大厅座无虚席。原舞剧编剧罗怀臻,电影总制片人、导演崔轶
2024-06-19 13:33:00
红色经典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演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演出方供图)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煜)“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7月29日晚,红色经典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亮相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带观
2023-07-30 11:33:00
第26届上影节开幕影片定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同名舞剧电影
...大圣担任总导演、崔轶担任导演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影片将于6月15日举行的金爵盛典后进行世界首映,致敬上海解放75周年。“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发生
2024-05-28 11:21:00
国际博物馆日,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推出“电波循迹”直播探馆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推出“电波循迹”——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探馆直播,带领屏幕前的观众一起探寻风云激荡的红色岁月,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追光者们。本次直播
2024-05-18 20:37:00
金爵红毯|开幕片《永不消逝的电波》:致敬上海解放75周年
...届上影节开幕片、最具红色底蕴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组,走上金爵盛典红毯。看咱们郑大圣导演这雀跃的小表情,真是太可爱了。《永不消逝的电波》主创走上红毯。本文图片由澎湃新
2024-06-16 23:28:00
时政H5丨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的电报任务你将收到5份不同内容的神秘电文等你来解锁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穿越历史 催征未来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记者丨杨紫童 彭汉明视觉丨吴菲菲 官真技术丨景佳纯
2024-10-01 11:5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苏滨相关报道我把我讲给你听:跨越90年,我要演好你我把我讲给你听:红军“买猪条”与90后“新羊倌”
2025-01-11 11:00:00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热映
...外版 》( 2024年07月26日 第 07 版)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出品方供图“滴滴滴”的电波声,把观众带回上海解放前的至暗时刻。李侠和兰芬挽手警惕地走进石库门
2024-07-26 04: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