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图为志愿者宣传移风易俗制度现场。
□本报记者 朵玉雪 摄影报道
近日,记者来到海东市平安区,一幅幅乡村新貌让记者眼前一亮。这里房屋错落有致,田野翠绿如茵,平整的乡间小路串联起家家户户,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老人围坐畅聊,孩童嬉笑追逐,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乡韵,令人流连忘返,这些景象正是平安区积极推动文明村镇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果的生动写照。
走进平安区古城回族乡石碑村,石碑花海绚丽多姿,农家院落温馨别致,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图景跃然眼前。“我们依托石碑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打造了‘石碑花海’‘莲花山冰雪大世界’等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解决了周边百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古城乡党委书记张晓峰介绍道。如今,石碑村已成为平安区文旅产业中的一张闪亮名片,和美乡村底色愈发鲜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石碑村的变化只是平安区文明村镇创建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安区以思想引领、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为目标,全面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目前,创建省级以上文明乡镇(街道)2个,文明村(社区)6个。同时,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2016年至今全区累计创建“五星级文明户”15870户,创建率达52.4%,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品位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逐渐攀升。
无独有偶。在平安区,移风易俗工作正稳步推进,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
“我们尝试在吊唁厅推广绿色殡葬和自助餐形式的丧事服务,希望借此推动文明丧葬的普及。尽管初期遭遇了一些传统观念的阻力,但随着移风易俗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选择简办丧事。”平安区小峡街道石家营村卧龙山吊唁厅的负责人分享道。说到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洪水泉回族乡井尔沟村的包发云也有话说:“去年我儿子要结婚,村支书提倡要遏制高价彩礼,两家商量后觉得有道理响应了号召,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新房的装修。现在想想这个决定做的非常对,到现在《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的宣传小册子还放在我家里,我经常会翻一翻、看一看。”
除此之外,为了引导社会风尚的变革,平安区对全区111个村的红白理事会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完善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同时,制定移风易俗婚丧简办承诺书、申请备案表、事后情况报告及操办情况公示表,形成事前承诺报备、事中参与监督、事后公示的流程,增强了透明度和社会监督。此外,完善了村规民约,确保一村一规,用村规民约填补制度漏洞。
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摒弃攀比等移风易俗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了平安区的新风尚。
傍晚时分,在平安区中心广场上,老人们围坐在凉亭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凑近一看,只见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小伙子、小姑娘正给老人们提供着暖心服务。“社区真是贴心,这些平安区的志愿者会定期来给我们免费理发、打扫屋子、洗衣服、剪指甲,还有医生来义诊……我现在都会用手机交水电费了,都是他们教的,真的很方便。”其中一位老人激动地分享道。
近年来,平安区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动员和组织党员、网格员、青年团员及居民群众共同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了独具特色的“1+8+8+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并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在平安区的各个角落,一抹抹“志愿红”如同一朵朵文明之花,悄然绽放,温暖着整座城市。众多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和细致服务,坚定传递着志愿文明的力量,让平安成为了一个充满爱心和温暖的家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06: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