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2 11:08:00 来源:戏说三国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绘画。

当我们的文章中谈到古代兵器或者古代小说,有时会援引一些古画作为参考资料。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然后就有人问,说为什么感觉中国古代的画和西方的画比起来,画的都不是那么写实呢?

就比如说《千里江山图》。这是最著名的国画之一。似乎现实中没有这个颜色的山,现实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风景。

黄山也好,庐山也罢,似乎都和《千里江山图》中描绘的山川有差异。

而人物画比如说《出警入跸图》。画面中的不同人物的比例非常夸张。

远近高低的人物都一般大小,而画面中的皇帝则和一个巨人一样。

比身边的人大了好几圈,假设身边人的平均身高是一米七。那么画面中的皇帝身高得有差不多三米多了。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当然,作为一个历史博主,我们主要从历史,客观、实用性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像八大山人这类写意画家,就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

首先,中国好几千年的历史,出现过的画师难以计数,绘画水平自然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主要讨论主流的绘画风格。

你看,这是中国目前存世画作中,最早画在纸上的作品。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这幅画创作于东晋。画的内容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是发现于新疆,应该是陪葬品。

有人可能要说,这画确定不是墓主人家的哪个小孩随便画的么?的确不是,因为这幅画应当是为了陪葬专门画的,你看。画面左右上角各有一个车轮形的东西。

左边这个看起来像个带着眼镜的人,实际上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另一边看起来像个鸡,很明显这是太阳里的三足乌,这其实是太阳。

然后画面里还有星辰,扶桑树等等神话元素,你看。这是汉代马王堆墓葬出土的帛画。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上面也有画了有蟾的月亮、有金乌的太阳,以及扶桑树等等元素。不过这个东晋画师的水平,着实没法看,可能当时西域文化相对落后一些。找不到靠谱的画家。

但是水平高的中国古代画师,画的那就非常写实了。各类花鸟画自不必说。我们都知道,宋徽宗也是一个十分有功力的画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宋徽宗的绘画判断出所绘鸟类的物种。画面所绘动植物的细节非常丰富。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中国古代的人物画也一样可以做到非常写实。比如说宋以来的皇帝画像,基本上都保存下来了。

这些画像的写实程度极高,比如这位穿着自衣的皇帝老大哥。看就知道他的驴车开得一定很好。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明代一些皇帝的画像,甚至连农服的纹样、纹理都画的十分与实。而且,明代中戏以后商品经济发达,一些城市出现了一种新兴场所,写真馆。

不过这个写真不是拍照片,而是给人画像,写真这个词,唐宋就已经有了,明朝开始,写真变得商业化,大的叫写真,小的叫小照。

在明朝中后期一些人物的写真绘画已经非常写实了。

你看这是天启年间的幅人物画像,人物的服饰还是非常写意的。但是如果放大看人物的脸部,你会发现细节非常丰富,已经有照片的效果。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而明代肖像画的巅峰就是《明人十二相册》。一共十二幅人像栩栩如生。这十二个人物中,只有一个没穿官服,这个人,其实才是我们今天最熟悉的。他就是明代文人徐渭,徐文成。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但即便是《明人十二相册》这样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们对面部之外的细节画的也是非常写意的,并没有面部那样细节丰富、逼真。

这就引申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古代很多画师的画,追求实用性。别人到我这来画写真,肯定是布望我把脸画的遏真一点,衣服什么的泥所谓,对吧?

所以,不用拿这个人物画的面部写实程度和同时期的欧洲比,同时期的西方人物画有两大特点,先是宗教意味浓,其次是篇幅巨大。

举例来说,这幅明代曾综画的《潘琴台像》,宽度只有59公分。而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壁画《创造亚当》,5.7米长,2.8米宽。潘琴台的脸比亚当的耳朵大不了多少,放在一起此较有意义吗?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中国古代有没有篇幅昌大的画呢?有,面积极大。但是这些画都是长卷轴,拿一张张纸单方向“拼”起未的。长度很夸张,但是宽度依然有限。

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出警入跸图》,你们知道这画有多大吗?《出警图》的长度天26米,《入跸图》的长度是30米。但是这两幅画的宽度都是一米,那么这个画怎么看呢?

某种意义上来说,像《出警入跸图》这类长卷轴画,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东西,而不是单单是一幅静态的画。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因为这类画是具备文史资料性质的,平时卷起来存储,回头要搞一个类似的仪仗了,再打开看看。

或者画的主人哪天想看了,就打开来看看。怎么打开看呢?卷着看!(缺点是需要小心卷轴里有匕首)

所以这类长卷轴的实用性考量有两点,首先是突出画面的重点:皇帝。也就是这幅画的主人,如果不够大,翻阅的时候容易错过。

另一个考量就是,画面需要展现更多的有用信息,换而言之,需要看出人物的站位,以及不同站位的人物的配饰、服饰。如果画面上有的人物大,有的人物小,那么小的人物身上的衣着、配饰就难以体现出来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所以从透视关系人物比例来看《出警入踏图》显然谈不上写实,但是具体到画面上某一个人身上,他的身体、身上的穿戴。比例是写实的。

作为复原服饰、武备等等的参考资料,是完全没问题的。这种透视法,被称之为散点透视法,和欧洲的焦点透视是不同的

像《清明上河图》《平番得胜图》之类的作品,基本上也属于此类。从表现信息的角度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韩熙载夜宴图》

你要打开了看全篇,画面上愣是出现了五个韩熙载,但实际上,画家是把韩熙载夜宴的五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画在了一张画上。

而且画家顾闳中最巧妙的一个设计就是,五个时间段用屏风作为阻隔。这样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欣赏起来都不会突兀。这就是卷轴这种欣赏模式的一个巨大优点:可以将时空交叠而不突兀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聊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了。有人可能要说,中国古代山水画难道不是纯写意吗?当然不是!

网上常有一些短视频,拿一些山水秀丽地方的远景,说中国古代山水画其实是写实的,这个当然没错。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但实际上,中国古代山水画比这些视频还要更高一层。中国古代山水画,并不是对某一地某一视角视觉的模拟,而是一种不同时空与视角的交叠。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这幅画上,画了两座山,这两座山其实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叫鹊山,一个叫华不注山,这两座山都在济南。你看这么一对比,是不是这个华不注山和现实中的华不注山···感觉并不是很像?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不像就对了!因为这个照片是仰视视角,而画上的则是赵孟想象中的俯瞰视角。

鹊山也是同理,是赵孟想象中的平视视角。现实中,两座山的距离也远比画中的要远。

你要写实的话,那完了,两个山中间好大一片。所以咋办呢,赵孟就在中间画了一片树林意思一下。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而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千里江山图》也是一样的。画面中的山并不是某一个山脉的写实,而是将不同地方、不同视角的山画在了一起。

比如说这个水边半岛的小山,原型可能是我们安徽江边的小孤山,只是今天的小孤山上修了好多建筑,与当年的模样可能有蛮大的差异。

而画面中的这个叠瀑,众说纷绘,有的说是庐山叠瀑,有的说是福建九鲤湖瀑布,甚至也有人认为,是多个瀑布为原型叠加在一起的。

而视角的不同更为关键,中国古代山水画有所谓“三远”的说法。

这个三远,既是一种审美概念,也指三种不同的视角。

三远说法不一,我们以北宋画家郭熙的观点具体来说。

首先是最常见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是站在山下的视角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是俯瞰的视角。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是平视的视角。

而这三个视角在画面中并不是按照人肉眼的观感来的。

所以用照片或视频,是拍不出这种山水画的感觉的,得“剪辑”。

这是一张华山的照片,这是典型的俯瞰远眺视角。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而这张呢,很明显这是一个仰视视角,所以是“高远”。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这也是在华山拍的,这是平视的视角,是“平远”。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如果我们把这三张照片拼在一起,再加几朵云,是不是就有一种以前农村常见的风景贴画的感觉了?

为什么感觉就没有青绿山水好看呢?因为画面的明暗太诡异了。近处仰视的山太亮,而远处俯瞰的山又太暗。

这时候,青绿山水的配色这时候就有作用了!这种配色一方面是对山石、草木色彩的夸张,另一方面,这种配色也能表现出“三远”的不同特征。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古人说“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暧”。

高远用夸张的青绿色,表现出亮度。平远兼用明暗,表现出重岩叠嶂之感。

这样既符合不同视角的明暗搭配,放在一起也不会觉得违和。你看,以后和朋友或者家人逛博物馆看古画,看到山水画你就能拿来说道说道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2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传统现代相融 激荡时代之美
...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勇教授对学生们进行实践指导。吴晓平中国画作品《大壑飞歌》秦天星油画作品《兰新高铁》 陈树忠水彩作品《秋收·冬市》新疆网讯(□文/图赵剑尘)新疆的山脉各有特点
2023-06-08 12:00:00
2023南山区文艺人才推广计划⑥|高永胜:放笔写性情,水墨染风雅
...当今最有影响、最具有审美情趣的绘画方法。大写意作为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高级形态,其内在精神、文化价值、审美意义、语言特质在中国艺术和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从古至今,大
2023-12-11 23:33:00
任建国:50年水墨生涯的“记忆重启”
...馆早期收藏的《我们开的饭店》和《种苞谷的老人》两组中国画作品中,一种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生活现场气息扑面而来,画中人物的那种达生适性的悠然随意真切而自然。《我们开的饭店》是
2023-11-07 09:25:00
66位中国艺术家的超百幅画作走进泰国
“灵感中国——当代中国画艺术国际巡展”开幕式现场传统的中国写意画融进了“新国风”,还有壁画、陶瓷艺术等将大美中国展现得淋漓尽致……8月27日,来自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的消息,由重庆市
2024-08-27 14:53:00
《中国奇谭》:中国动画的崛起
...在画风上,这集风格更加突出,用素描技法展现中国水墨写意,画面随意自由,笔意舒展万变,极具东方美学。而默片式的留白,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导演胡睿的国画功底,更让故事呈现出明
2023-01-14 19:15:00
汤立丨高扬中国画的大写意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汤立中国画工作室导师。早年从事现代山水画创作,曾经应邀在日本、英、美等多国举办个人画展;后主功大写意花鸟画,偶作写意人物。曾在北
2025-03-27 21:29:00
“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郑州展)”开展,名家齐聚开展学术交流
...立足于“观”与“想”的双重维度,其艺术语言既传承了中国画“以意造境”的写意精髓,又融入西方观念艺术的解构思维,形成“工写交融、形意共生”的独特风格,被誉为“新水墨实验的先锋”
2025-04-29 11:34:00
浓墨襟怀 祥泰之州一一大土三阳的中国画世界将在北京荣宝斋举行
...泰州走出去的国画艺术家,正是这座城市的佼佼者。他在中国画领域的卓越创作,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更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为泰州的文化艺术瑰宝增添了璀璨光辉。为了表彰大土三阳的艺
2024-06-10 23:56:00
...映笔墨境界、精神维度、时代气象的优秀作品,深度展现中国画“以形写意”“迁想妙得”的审美境界和哲学内涵。展览现场,一幅幅佳作有序陈列,郭怡孮的《映日举金杯》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
2025-08-04 10: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