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除研发核心人员离职或在外创办同行业企业外,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润达生”)招股书对研发团队人员信披的真实性、完整性也引人关注。
《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注意到,在对研发团队关键人物贡献、身份的信披方面,恒润达生招股书与公开报道存在不一致的情形。其中,对公司原董事Pin Wang(王品)身份的信披与公开报道不同,对公司多项重要专利发明人刘雅容(公开报道称其“师从王品”)在研发方面的身份、作用却未明确披露。这些情况可能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对公司技术实力、研发独立性的判断。
早期关键研发人员“隐身”?
《大众证券报》此前以《恒润达生研发独立性、持续性引关注》为题,报道了恒润达生成立初期,实控人李国顺借款超千万元给李启靖用于出资;公司研发核心人员离职或在外创办同行业企业。其中,刘雅容不仅数次与李启靖共同投资企业,还是公司多项重要专利的发明人之一。
除上述身份外,记者查询公开信息进一步发现,刘雅容更是以“研发负责人”“研发总监”身份,数次出现在涉及恒润达生的报道中,这一情况与招股书中的“沉默”形成对比。
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药物创新领域交流平台官方公众号“CMAC发布”2023年11月发布的文章《专访沙砾生物CEO刘雅容博士》显示,刘雅容2017年加入恒润达生,担任研发负责人:“2017年,我……回国,加入本土细胞治疗头部企业恒润达生,担任研发负责人。3年内我创建领导了百余人的团队,开发了18条研发管线,其中3个产品获得了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首批CAR-T批件……”
这篇专访还明确了刘雅容在恒润达生的具体成就:“快速推进至临床二期阶段”,实现了“细胞治疗产品从实验室到工艺开发、生产转化,最终走向临床的成果转化路径”。
从该文不难看出刘雅容在恒润达生研发中的重要性,但对于刘雅容在公司的身份及其在研发中的贡献,恒润达生在招股书中却未作明确披露,仅在问询函回复的发明专利发明人中出现其姓名。
梳理恒润达生的知识产权情况发现,刘雅容作为发明人之一的相关专利达到10项。此外,公司2017年至2018年申请的多项核心专利,包括“一种靶向全人源化mesothelin的嵌合抗原受体的方法和用途(专利授权号ZL201710843745.8)”“靶向CLL-1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专利授权号ZL201810633724.8)”“靶向ROR1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专利授权号ZL201810523957.2)”等数项专利发明人均列有刘雅容的名字,且这些专利都是公司核心技术平台的相关专利。
专注于生物创新药的微信公众号“医麦客”2018年5月发布的《〈峰客〉专访恒润达生研发总监刘雅容博士》则揭示了更多细节——刘雅容师从美国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王品,而王品曾为恒润达生首席科学家。
专访内容显示:“刘雅容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科学系,2009年怀揣着梦想以优异成绩进入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生物工程及医学材料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王品教授,并于2015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
刘雅容在解释回国加入恒润达生的原因时明确表示:“恒润达生是由国际著名科学家团队创办的高新生物科技企业。我当时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导师王品教授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和这么多优秀的专家所组成的团队一起工作,让我对完成CAR-T药物的研发充满信心。”刘雅容同时表示,恒润达生的科学技术顾问团队还包括美国杜克大学的李启靖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杨莉莉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
不过,恒润达生在招股书中也未提及王品曾在公司担任过“首席科学家”。招股书缺少对可能为公司早期研发工作中关键人物甚至可能是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负责人”“首席科学家”信披,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技术来源和管理结构的判断,值得关注。
问询回复与公开信息不一致
在一轮问询中,交易所已关注到李启靖和Pin Wang(王品)在研发中的参与情况,显示出监管层对此问题的重视。
2017年12月,Pin Wang(王品)经李国顺提名担任恒润达生董事,后于2021年6月辞任。问询函要求恒润达生说明李启靖和Pin Wang(王品)是否曾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或实质参与公司技术产品研发。
恒润达生在问询回复中表示,“李启靖作为创始股东,具有行业背景,向发行人提供行业咨询并提出战略规划建议,协助招募相关领域的科研人才”,但“未参与发行人具体技术产品研发活动”。
保荐工作报告亦称,“李启靖本人自始未参与发行人及其子公司的研发活动”发行人及子公司的“技术路线、专利技术等研发成果均与李启靖无关”。
而2016年5月,恒润达生申请的首个发明专利“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201610377871.4)发明人中包括李启靖。
根据恒润达生的解释,2016年5月,恒润达生申请了首个发明专利“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201610377871.4),出于对李启靖的尊重将其共同署名为发明人。该发明专利技术实际由黄飞、王海鹰、何凤带领研发团队完成前期CAR结构设计,后由何凤、金涛等人完成CAR结构设计在细胞水平的验证试验。公司考虑何凤参与了CAR结构设计并主导了前述CAR结构在细胞水平的验证试验,贡献较为突出,故提交专利申请时,将何凤作为发明人。同时,出于激励员工的考虑将执行试验的员工共同署名为发明人。2019年,为扩大发明专利“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201610377871.4)的保护范围,发行人进行“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201910012631.8)的分案申请,沿用了原申请发明专利“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201610377871.4)的发明人名单。2021年,经李启靖建议,因其未参与前述专利的具体研发活动,公司不再将其登记为前述专利的发明人。
对于王品,保荐工作报告称,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专利所涉及的技术来源、技术路线、专利技术等研发成果均与Pin Wang(王品)无关”“Pin Wang(王品)未参与发行人具体技术产品研发活动”。
这些表述与刘雅容专访中提到的王品是“公司首席科学家”的信息并不一致。如果王品确实只是提供咨询建议而非参与具体研发,为何公开报道中给予其公司“首席科学家”的身份?
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应充分披露主营业务、经营模式、研发体系等技术信息,充分揭示相关风险。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研发团队,隐瞒核心研发人员的真实角色和贡献,或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持续性的准确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一轮问询回复中称,“李启靖、Pin Wang(王品)为朋友关系,发行人成立初期,经李启靖介绍,Pin Wang(王品)担任发行人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为发行人提供行业前沿信息并为发行人的发展方向提供咨询和前瞻性建议”“Pin Wang(王品)曾作为发行人的董事,参与了部分在研产品的风险评估和对外交流工作,但未参与发行人具体技术产品研发活动。”从这一表述来看,王品在公司研发领域扮演的角色只涉及咨询、建议、评估和对外交流。
那么,公开报道的王品曾为恒润达生首席科学家,刘雅容担任研发负责人等重要信息是否属实?若是,恒润达生招股书为何不披露二人在公司研发领域的作用与身份?若否,为何刘雅容为公司多项重要专利发明人?
刘雅容与王品是否是师徒关系?若是,为何招股书不披露二人关系?刘雅容是否因其导师王品进入公司?
公司对问询函回复所称“未参与发行人具体技术产品研发活动”与公开报道中王品曾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刘雅容曾担任“研发负责人”“研发总监”是否矛盾?李启靖与王品是否确实参与到恒润达生的研发中?若是,公司是否存在信披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
就上述相关疑问,《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此前通过电邮向公司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对于恒润达生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形,本报将继续关注。记者 何玉晓
“CMAC发布”2023年11月《专访沙砾生物CEO刘雅容博士》截图
“医麦客”2018年5月发布的《专访恒润达生研发总监刘雅容博士》截图(人物已经过技术处理)
“万怡医讯”2019年发布《恒润达生刘雅容博士——CAR-T领域大放异彩》截图(人物已经过技术处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1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