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易雪 康岩 通讯员 王成芹
幼时,他与祖父一起上山“采石”;弱冠之年,他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山头间“寻石”;现如今,他更是以“刀”为笔,用“石”作画,将一幅幅作品跃然石上,让冰冷的石头注入了灵魂。
在邹城市石墙镇韩庄村,“守艺人”卢茂喜凭借一手石刻手艺声名远扬,日复一日的敲打声从山脚下的小院里传出,30多年的时间,他用一双手坚守、传承着石刻技艺,凿出了一个属于他的“石上世界”。
围着“石头”雕刻
背后承载了千辛万苦
“叮当、叮当……”12月20日,邹城市石墙镇韩庄石艺非遗工坊里传出清脆敲击声。石板上,《沁元春·雪》逐字逐句慢慢呈现。“守艺人”卢茂喜佩戴护目镜,俯着身子,正在进行局部精刻:右手将精雕雕刻机的钻头抵住石板上早已勾勒好的线条,一声声有节奏的摩擦声传来……
“构思画图是石刻的最重要的一环,要做到既有形,又出神,还要与石材浑然一体。”卢茂喜说,石刻完毕后,便可调漆上色。因石刻作品的题材比较广泛,包括文字类、图画类等,像卢茂喜现在正在制作的《沁元春·雪》,其中既有文字的元素也有图画的元素,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细,“现在有了防护工具还好,之前在刻石过程中时常会有石头粉末溅入眼中,眼酸、手麻、脖子疼更是常态。”卢茂喜说。
而在卢茂喜的“工坊”里,除了已经完成雕刻的石刻作品,还积攒了很多未经雕琢的石头。不同于纸张等作画的载体,这些石头又厚又重,轻的几十斤,重的要到上百斤,而这一块块石头都是卢茂喜“寻”来的。“年轻的时候,趁工作之余便骑着摩托车上山采石,再搬运到家里打磨,直到可以雕刻。遇到重的、搬不动的,就在石头旁插面小红旗,再掏腰包找人帮着来搬。”卢茂喜解释,他所生活的韩庄村周边有很多山,蕴含着多种优质石料,适合雕刻,打小他就时常跟随祖父上山“采石”,也为他与石刻技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原石到成品,需要经过寻石、选石、构思、绘制、起形、粗雕、细雕、纹理再造、水磨等20多道程序,全部流程都需要手工打造,因此耗时耗力。”卢茂喜说,一件石刻工艺品的背后承载了千辛万苦,其中作品尺寸的大小、图案的复杂程度都决定了耗时的多少。“小幅简单石刻作品一般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就能完成,但像一些巨幅大型作品,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要把“石头”做成艺术
希望这项手艺代代相传
从弱冠之年到不惑之年,6000多件石刻工艺品出自他手,而每一幅作品都仿佛“脱离”了石板,跃然呈现在人们眼前。
如今,卢茂喜的石艺非遗工坊,如同一间小型的石刻展览馆:有寓意团圆的《家和万事兴》彩绘版,也有体现儒家文化的《孔子像》《论语》,卢茂喜的石刻作品讲求立体与层次,深受大众的喜爱。“我们的石刻工艺品在浙江、安徽、福建、海南等地深受游客喜欢,甚至有些作品还销往了海外。”卢茂喜介绍,工坊制作的石刻工艺品单价均在百元至千元之间,其中他设计创作的“本土文化”为主题的《孟母三迁》《论语》等工艺品销量可观。
“我们团队正尝试采用线上销售的方式让石刻工艺品找到更广的销路。”在卢茂喜看来,时代在发展,传统的手艺也应该与时俱进,只有搭上了电商的顺风车,才能让这项手艺走得更远。“采用这种方式既能为大家讲解这门手艺,又能让石刻工艺品走进千家万户。现在我们已经直播50多天了,总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0多万。”卢茂喜笑道。
与此同时,卢茂喜的徒弟们也在工作室里分别打磨各自作品,起形、雕刻、上色……不同主题的石刻作品一一成型。按传统,石刻技艺是一门不能外传的手艺,但卢茂喜却有意打破这种传统。由于担心技术失传,卢茂喜近年来广招学员,团队现已有20多名成员,在学手艺的同时,人均月收入还能达到4000元以上。“要想学成石刻这门手艺除了要有一定的天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毅力,能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未来,卢茂喜希望可以找到更多和他一样喜欢石刻这门手艺的人,将手艺传授出去,让技艺得以传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3 1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