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评论员 李鑫鹏 特约评论员 胡一恒
在互联网深度融入生活的今天,网络文明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孔孟之乡,济宁坐拥千年文化积淀,以“传统文化+数字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探索网络文明建设新路径,在数字浪潮中奏响文明强音,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济宁深谙文化传承与网络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将孔孟思想精髓深度融入网络空间治理。济宁依托“云端祭孔”项目,运用5G、VR等前沿技术,全景还原古代祭典的宏大场景,让全球超500万用户得以“沉浸式”参与,感受儒家文化的庄严与魅力;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论语》微课堂”专栏,邀请文化学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经典名句,结合生活实例,以动画、情景剧等形式呈现,单条最高播放量达2.3亿次,成功让“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以“年轻语态”在网络世界焕发新生,滋养着无数网民的心灵。
同时,济宁在全省率先推出“网络文明指数”评价体系,从内容审核、用户权益保护、社会责任履行等6大维度,对300余家本地网络平台进行量化考核,定期公布评分结果,督促平台主动落实主体责任,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
多方协同共治是济宁网络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济宁建立“网信+公安+文旅”联合执法机制,组建专业的网络巡查队伍,借助大数据分析、AI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常态化开展“清朗・孔孟网络净源”专项行动。
仅2024年,济宁市共计查处违规账号1.2万个,清理不良信息37万条,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此外,济宁还成立“孔孟之乡网络文明志愿者联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吸纳高校师生、社区工作者、退休干部等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已发展志愿者10万余人。志愿者们不仅积极举报不良信息,还自发组织开展“网络文明进社区”“校园网络素养课堂”等活动,培养出3万名“网络文明宣传员”,真正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如今,走进济宁的网络空间,扑面而来的是积极向上的文明之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发力,让济宁在网络文明建设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未来,济宁将继续深挖文化富矿,在创新治理模式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网络文明建设水平,让网络空间成为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精神家园,为新时代城市发展贡献更多文明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3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