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儒韵时评丨斯文在兹!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8 09:51:00 来源:大众网

儒韵时评丨斯文在兹!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大众网评论员 朱仙娉 李慧

《礼记·祭统》有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尼山脚下,天地之间。有一种祭祀仪式,两千多年来连绵不绝,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称为“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那便是——“祭孔大典”。

儒韵时评丨斯文在兹!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9月28日,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拉开帷幕。穿越2500多年的对话,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曲阜,在孔子的出生地,领略千年的文化盛典,绵绵若存,生生不已。

从曲阜到全球的一场文化大典

作为孔子文化节核心活动的公祭孔子大典,是中华民族以祀典的形式对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历代儒家圣贤表达尊崇与礼敬的纪念活动。

其实,早在孔子去世第二年开始,祭孔活动便一直延续不断,规模逐步提升,对孔子的祭祀不仅是族人及后学的慎终追远,在古人看来,更是关涉国脉延续的国之大事。

儒韵时评丨斯文在兹!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时至今日,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热”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祭孔活动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祭祀规模及影响也在逐年扩大。

“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

2006年,公祭孔子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庸、范曾、许嘉璐、张立文、董金裕、钱逊等众多大家为祭孔大典撰写过祭文。

2024年9月28日,以“仁礼天下,和合大同”为主题的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仪式将在曲阜孔庙举行,以“礼宾天下、礼启圣门、礼敬至圣、礼运大同”四大篇章表达对至圣先师的敬意,充分展示中华礼乐文化精髓,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跨越时空界限的直观表达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公元前551年,在济宁曲阜这座古老的城市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诞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涵养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绵延兴盛的精神根脉。

孔子的成就,不仅在于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更在于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石;他主张的“为政以德”,为治理国家提供了方向;他坚守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成为一个民族传承千年、接续万代的精神高地。这些绵延不绝、经久不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足以使每一个人中国人引以荣耀和自豪,铸就了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儒韵时评丨斯文在兹!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祭孔大典,便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圣贤系统、对中华文脉的整体致敬,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落实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儒家文化传承自信的直观表达。

如今,祭孔大典正不断创新举办方式。于2024年举办的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设主祭场,与多地联动,跨越时空界限,如同一扇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门扉,不断增强海内外同胞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还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心。

知来处、明去向的精神溯源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只有文化自知,才能文化自信,进而更好的传承发展。济宁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赋予其重大历史责任。祭孔溯源,就是高擎中华文化传承的薪火,让孔子思想的光芒,继续照耀未来的路。

儒韵时评丨斯文在兹!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斯人已逝,斯文在兹。

近年来,济宁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从“文化+数字”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到“文化+戏剧”的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再到“文化+文明”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由尼山发源并绵延至今,不断搭建永不落幕的“文明互鉴大舞台”。

儒韵时评丨斯文在兹!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今通理的传承,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养分。着眼未来,更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粗取精、择善而用,泽被后世。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泰岱巍巍垂俎豆,秋阳皓皓照宫墙”。当世界目光聚焦这里,尼山再次奏响韶乐之音,回望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佾舞生衣袂飘飞,时光化作行云流水,文明之根深植于此……

文化自信,传承不息。

儒韵时评丨斯文在兹!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报作者:张焱《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6日 02版)【光明时评】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山东曲阜举行。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举办
2023-06-26 04:36:00
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将于10月22日至25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及北京多个分会场举行。近20个国家和地区、500余名代表、300余个项目、2000余件作品将亮相非遗周各项活动。今年是联
2023-10-12 12:18:00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题:世界共此时文化中国年新华社记者李蓉“春节”申遗成功,蛇年春节翩然而至。举目海内外,天涯共此时,文化含量爆棚的各类庆祝活动在世界各地上演。从曾经中国人的岁
2025-01-31 18:14:00
playstopmutemax volumerepeat海报新闻评论员 王红妮日前,第十九届中国(深圳)文博会正在进行
2023-06-15 09:32:00
央广网评 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办,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本届航展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890家企业参展,规模空前,成为一场全球航空
2024-11-12 16:22:00
筝鸣时评丨十六个字,铸就潍坊发展之魂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与提升的灵魂,犹如风向标,引领城市前进。日前,中共潍坊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大力弘扬、广泛宣传“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
2024-09-06 06:16:00
11月26日,中宣部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说,电影工作者应从进步文化基因中传承力量,发掘电影创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积极联系,从当下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寻找灵感,开拓沟通人心、温暖人心的新
2024-11-28 14:55:00
筝鸣时评丨龙腾盛世,风筝讲好潍坊故事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2月10日正月初一,潍坊的天空热闹起来。在新旧交替的00:00,“兔跃龙腾”主题风筝的玉兔在众人的倒计时声中熄灭灯光,空中的龙头蜈蚣风筝被点亮,一场别具创新的
2024-02-13 12:04: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张秀全在潍坊,一根风筝线曾牵起对“世界风筝都”的憧憬想象;而今,另一根“线”正牵动全国消费者的目光——202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测评中,潍坊消费者满意度从全国第1
2025-03-17 15: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汉朝公主远嫁波斯,中途不幸怀孕,生在当地建国,如今归属哪里?
《西游记》恐怕是很多人无法磨灭的童年记忆,相信看过的人对唐三藏一定是记忆犹新。而唐三藏的原型,便是唐代那位从中国一口气跑到天竺(印度)取回佛经的玄奘法师
2025-04-22 18:18:00
别被“抗日神剧”骗了!二战时期日本女兵,主要是间谍和护士
在各种抗日题材电视剧中,日本女兵可以说是出镜率相当大的“兵种”。排除掉这些日本女兵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以及打扮不像军人这些槽点外
2025-04-22 18:31:00
汉朝二十四帝,如果在阴曹地府齐聚一堂,刘邦最想抽的人是谁?
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无数的政权兴衰交替,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天下,随后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在历史上,一直到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
2025-04-22 18:58:00
李善长被赐死时,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却笑道:好好看看上面的字
洪武二十三年,天生星变之祸,需老臣挡之,方可免厄。数匹快马,自京城而出,携带圣旨白绫,直奔安徽定远,那是韩国公、曾经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的家乡
2025-04-22 19:12:00
山西一大妈靠拾破烂,养大独臂弃婴,长大后的女孩过得如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类思想的进步,当下“弃婴现象”减少,狠心的父母也不再那么多。过去由于生活条件的有限,不少人在生了不健康的孩子以后选择将其抛弃
2025-04-22 19:38:00
曾国藩与咸丰的斗法:整个湖南官场都挺他
他紧急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人都是他的心腹和湖南省高官,其中就有左宗棠。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很谈得来,曾国荃婉言相劝左宗棠
2025-04-22 19:58:00
“寄情翰墨——段云捐赠书法作品展”, 4月22日在山西博物院书画展厅开展。展览以段云1990年捐赠省博的书法作品为主,共87组展品
2025-04-22 22:28:00
市文旅局4月22日发布“何以锦绣”阅读之旅线路,邀请参加全民阅读大会的宾客跟随悟空、傅山、罗贯中的脚步,游览太原市知名人文景点
2025-04-22 23:00:00
知识照亮前路,阅读引领未来。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犹如一盏穿越迷雾的灯塔,清晰地提醒着我们,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立身之本
2025-04-22 17:22:00
编者按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5-04-22 17:24: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科院院士、妇产科专家林巧稚逝世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
2025-04-22 17:53:00
手造华章 | 王海乡:百年磨一刃 古镇“梅花”香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金玉相嵌的宝刀穿透夜色寒光凛冽,那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稀世珍品;铁衣覆雪的利刃伴随将士戍守边关
2025-04-22 19:01:00
王泽飞——中国艺术终身成就奖
龙行龘龘180x48cm壮丽山河180x48cm笃祜衍祥180x48cm 花开如火也如寂寞180x48cm天地和同138x48cm无邪138x69cm 马280x16
2025-04-22 21:11:00
枣庄三中高一年级开展红色研学之旅
大众网见习记者 李丰硕 通讯员 赵欣怡 枣庄报道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思政教育载体,4月19日,枣庄三中市中校区高一年级走进临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2025-04-22 14:55:00
书讯 |《跨山海Ⅱ:12位古代诗词偶像图鉴》读千年诗词,看古人见自己,跨人生山海
本书是继《跨山海》经典后重磅推出的《千古风流人物》系列第二本图书。作为VIP节目,原纪录片在各个平台上都创造了播放量新高
2025-04-22 1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