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4-25 13:41:00 来源:新周刊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新冠相关词条重上热搜,第二波疫情来了吗?普通人需不需要做什么准备?

作者 | 阿瑞

编辑 | 陆一鸣

题图 | 《流感》

“带娃去外地玩了五天,回来我‘阳’了?!”

“昨晚发烧以为是流感,今天上医院一测又‘阳’了。”

“昨天感冒了,看到新闻说第二波(新冠)要来了,我好奇测了一下抗原,没想到就是两道杠。”

旅游景点爆满、吃饭到处都在排队、乘坐地铁不强制佩戴口罩……当人们以为新冠带来的紧张气氛已经远去,最近网络上关于它的讨论忽然又多了起来。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新冠抗原两道杠的照片,表示没想到现在还能感染新冠病毒。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网友晒出甲乙流抗原和新冠抗原测试结果。/小红书截图

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就有多位专家预测,第二波疫情可能在第一波的3-6个月后到来。

4月22日,中疾控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报告人群核酸阳性率为1.7%,相比3月30日的0.7%、4月6日的1.4%和4月13日的1.3%,曲线走势似乎略有抬头迹象。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这几天,“新冠”“新冠第二波”“新冠二次感染会影响五一出行吗”等词条接连登上热搜。人们对初次感染尚且记忆犹新,一时之间,都在疑惑:新冠第二波感染潮,真的来了吗?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第二波感染潮,来了吗?

如果只看社交媒体,似乎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有网友自发统计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希望通过小样本数据大致推测整体,的确发现了上升趋势。

其中,@八玖月 特意在置顶中说明:“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样本较少,群体较为片面,所以只供参考。”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网友@八玖月 手动统计近三周部分省份的帖子数量。/小红书截图

新周刊记者近日刻意在小红书上多点击晒出抗原阳性的帖子,后续也刷到了不少。其中有第一次感染的,也有第二次感染的。

广州的琴琴于去年11月初次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很快怀孕,最近她忽然发烧了,去医院就诊时,做了新冠病毒和甲乙流病毒的检测,显示新冠核酸阳性。

“发烧前,我出门基本都戴口罩,只是在商场吃饭时摘了。”琴琴告诉新周刊,“我第二次比第一次症状轻一点,发烧的体温没有上次那么高,这次是38.4°C,咽痛的感觉也轻点。”

因为是孕妇,琴琴去的产检定点医院不敢随意接诊,建议她到妇幼医院去。折腾了一番,她才看上病。四天后,她自测抗原转阴。

琴琴表示:“感觉单靠个人防护还是比较有限,希望科研人员加油,能研究出更好应对新冠的医疗方法。也希望自己不要再经历第三次了。”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最近也有人第一次“阳”。/小红书截图

另一名网友当麻告诉新周刊,自己二次感染相比第一次的症状也轻不少。“第一次很严重,还在医院门口晕倒过。当时做了肺部CT、抽血检查,都没什么问题,但就是有半个多月都呼吸困难,吃了好多中药和西药。”

前几天下午,她开始流鼻涕,到了晚上开始发烧,吃了感冒药第二天就退烧了。“我以为是普通感冒,但洗了澡之后头很疼,就考虑是不是‘阳’了,用家里剩下的抗原测了一下,果然如此。”

当麻的头疼在几天内得到了缓解,对于她来说,“第二次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是她希望不要再出现第一波时那样的药物紧缺了。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希望大家健健康康。/《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新春特别篇》

同样晒出抗原阳性的小谷则表示,自己是喉咙痛、咳嗽打喷嚏、浑身无力,但没有发烧。“本来怀疑是甲流,想到家里还剩好多抗原试剂盒,就测了一下。”相比第一次发烧3天、咳嗽两个月才好转,她觉得这次要好一点,“但还是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健健康康的”。

但新周刊记者也意识到,由于刻意点击“二阳”的帖子较多,因此信息流自动推荐相关帖子比“首阳”帖子更多。同时,如果有症状严重的感染者,可能无暇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据中疾控发布的信息,4月20日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仍有3929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2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8例。

走访药店时,记者看到感冒药的货架仍是满满当当。店员称最近流感较多,甲流特效药奥司他韦“库存不多,如果要买就得赶快”。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感冒药的货架仍是满满当当。/新周刊记者摄

某线上大药房的客服称,目前新冠抗原试剂盒库存较为充足。记者也比较了价格,1月初抗原试剂盒每份相当于5.48元,现在同一家店同款产品根据购买总数不同,每份售价在1.8元-2元之间,从中可以看出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通过部分数据平台的搜索指数,我们也能大致了解一些趋势。

“新冠”的百度搜索指数在4月下旬有所上升,但相比2022年年底时,幅度并不大。而“二阳”的指数仅在近日略有增加。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3日,“新冠”的百度搜索指数趋势。

巨量算数显示的抖音关键词指数,也显示了类似的趋势。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2日,“新冠”的抖音搜索指数趋势。

不过,这些数据也只能从侧面说明一些信息。当新冠相关词条重上热搜,许多人都想知道:到底怎样才能断定第二波疫情有没有来,普通人还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为此,新周刊采访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金冬雁:无需担心二次感染

新周刊 :中国内地新冠第二波感染潮真的来了吗?

金冬雁 :中疾控公布的哨点医院数据,目前还不能说明问题,需要更多证据。实际上,就算有第二波疫情,也未必是由于二次感染。

一般的规律是,新一波疫情往往以那些“未阳人”首次感染为主,新加坡、中国台湾、日本、中国香港都是这种情况。总的来讲,二次感染占的比例较低,比如在新加坡,到现在也没有超过30%。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从小样本数据也可以窥见,“二阳”占比较低。/@八玖月

病毒会尽力去感染每一个易感者,这是病毒的特性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在二次感染增多并不奇怪。少部分人是由于距离上次感染一段时间以后,抗体水平下降了,还有老人抗体衰减得比较快。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他们第一次是有症状感染的话,在六个月以内再次感染的机会是很低的。在一年以内他们仍然是会受到一定保护的,二次感染症状也是轻的。

基本不会出现每次感染后症状更重的情况,除非是有基础病。

新周刊 :参考境外的数据,第一波过了之后,可能还有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内地也会这样吗?

金冬雁 :跟第一波不一样,第二波、第三波、第多少波也好,它们的波幅是会比较低,受影响的人比较少。

在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跟地区,新冠病毒都已经进入了地方性流行阶段。大“海啸”(式的疫情)是不会再来的。

新周刊 :目前最需要关注哪种变异株?

金冬雁 :普通人可以不关注,由专家、疾控部门去关注就足够了。

现在大家讲了多少次、多少个变异株,都没有引起疫情反弹。不是说XBB.1.16在印度占优势,就一定在美国、中国也占优势。那不一定。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新冠病毒的前沿研究,仍有科研专家在进行。/《流感》

新周刊 :传言变异株XBB.1.5更容易有胃肠道症状、XBB.1.16典型症状有结膜炎,这些说法是否准确?

金冬雁 :原始株也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2020年)武汉当时的统计,20%的患者有过结膜炎。但不会很严重,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而且这些变异株目前占比都很少,不需要恐慌。

当初说XBB.1.5在美国占优势了,但是同时美国整体的疫情趋势是往下走的,感染的人数更少、住院的人数更少、死亡的人数更少。

那我们凭什么说XBB.1.16万一又占优势了,就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呢?

新周刊 :原有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新的变异株还有用吗?

金冬雁 :当然有用,说没有用是谣言。

但是现在大家检测做得非常少了,就算是发生下一波疫情,也没有人会知道。

首先,目前公开的数据都严重滞后。其次,哨点布得不够密,所以就算是测出来了,也不够灵敏。

中国现在不会发生大“海啸”,即使发生一波小的疫情,也不一定能够测出来。

新周刊 :关于您说的监测问题,香港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的?

金冬雁 :自第一波疫情以来,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坚持每天随机抽取一万人进行新冠抗原检测,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到当天人口中累计受感染人数。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2023年1月以来每日抽样抗原检测的阳性率。/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众志成城疫情监察计划”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也会公布各项监测数据,包括社区核酸检测样本阳性率、社区的污水检测等等。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香港污水的新冠病毒平均载量。/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2022年4月以后,尽管有过两小波疫情,目前的第三小波也可能处于上升期,但整体而言并没有出现重症与死亡人数的大幅上升。

种种数据表明,香港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新周刊 :应对反复感染,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金冬雁 :普通人以平常心对待新冠,和对待流感一样就好。

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多多关注高危群体,比如老人和基础病患者。对这类群体,首先是尽可能打疫苗,最好是打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

其次,这类人要是有不舒服的话,应该第一时间测抗原,如果抗原阳性,应该第一时间吃药。

这是国家的疾控部门和医疗部门应该做的事情。普通人就算是中招了,万一没有药吃,那也就没意义了。

新周刊 :普通人有必要做抗体检测吗?

金冬雁 :其实大规模抗体检测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

可能对有些群体来说,他们想根据自己的抗体水平决定要不要打疫苗,他们愿意花这个钱那就可以去做。

但是做了没什么意义,因为免疫不是只靠抗体,还有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长期的,抗体是短暂的,抗体水平下降了不一定就没有保护效力了。

对于非高危群体的健康人,打不打疫苗也是个人选择。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有需要的人可以打疫苗。/《爱很美味》

新周刊 :近期,多个针对新冠病毒的新疫苗、新特效药获批,如神州细胞的重组蛋白4价疫苗、石药集团的mRNA疫苗,药物有先诺欣、民得维、乐睿灵等。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金冬雁 :目前比较有效的应该是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还有mRNA疫苗。

但是奥密克戎疫苗也有一个问题是现在的产量不足。对有需要的人来说,能打上什么就是什么吧,也可以到香港、澳门去打。

至于新的特效药,还需要看临床数据以证明效果,如果效果好,那医疗部门就应该储备。

新周刊 :目前关于第二波感染潮的讨论中,也有一些人会担忧,此前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可能回归?

金冬雁 :重新搞动态清零不太可能,成本太高。但必要时可以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比如在人员聚集的密闭空间里戴口罩等等,这些在国际上也有采用。

新周刊 :五一假期出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金冬雁 :五一的人口流动有可能造成感染人数小幅上升,但不至于造成疫情大暴发。

全世界放开了以后已经经历过很多个节日了,也没有造成大量的重症和死亡。所以这个五一也是会平安度过的。

从个人防疫的角度,可以避免去人特别多的地方,注意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但是说到底,要靠感染还是要靠打疫苗获得免疫力?还是既不想感染也不想打疫苗?对于健康人来说,都是个人选择。当然了,高危群体还是应该趁早打疫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农村老家也开始“阳”了,我们能做什么
...医应该也‘阳’了,因为他声音特别沙哑。”温琳告诉《新周刊》。几日后,一家人也就差不多痊愈了。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确认过自己是否真的感染了新冠。不过,此前曾和他们一起吃饭的温琳
2022-12-30 23:51:00
从上海车展回来后核酸检测呈阳性?举办地工作人员:未接到疫情防控的通知
...高烧不退。4月21日,她也被传染了,出现咳嗽症状,当晚抗原检测呈阳性。这位女网友告诉红星新闻,她和自己的男朋友都是首次感染。↑女网友称自己抗原检测阳了 对此,上海卫健委客服
2023-04-25 14:25:00
全家二阳了!多地网友晒抗原,张文宏发声:要做好药物储备
近日,不少人在网上晒出阳性的抗原,声称“二阳”了。距离去年年底的疫情高峰马上5个月了,很多人担心的下一波疫情高峰是否已在路上?感染过了,如今还需要疫苗接种吗? 4月20日下午,
2023-04-22 20:58:00
张文宏:建议脆弱人群再次接种新冠疫苗,50岁以下可自由选择
...及早治疗的模式,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测抗体或抗原,给予相应的药物。“我相信,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而且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我们一定可以跑到下一波疫
2023-04-21 14:09:00
那些对中国敞开胸怀或是皱起眉头的国家
...试,即“核酸检测”,也可以是通过远程医疗服务进行的抗原测试。简言之,就是出示“48小时核酸/抗原阴性证明”。针对从其它国家赴美的旅客,美国已经从今年6月22日起不再要求核酸报
2022-12-30 09:25:00
春节前后全国或达感染高峰,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有多少?
...。他估计,今冬人群感染率在最终会在10%~30%。医疗机构抗原阳性未纳入确诊报告专家指出,由于每日公布的确诊数字太少,已无法反映真实世界的疫情传播趋势,因此很难对感染高峰进行
2022-12-25 07:45:00
作为新冠病死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它做对了什么?
...在线上抢购口罩。但从清零转向共存这段时间里,药品、抗原、血氧仪之类抢手的防疫物资,却没有抢购断货一类的情况出现。许振义也表示,疫情之初口罩和消毒液曾经缺货。但在他的印象里退烧
2023-01-09 15:39:00
“三阳”要来了?多名医生:从接诊情况看,仍以“一阳”和“二阳”为主
...痛的症状,丈夫甚至一连三天都在发烧,8月16日才检测出抗原阳性。程女士表示,这已经是她继去年年底和今年五一前,第三次检测出抗原阳性了。8月19日,程女士和丈夫的抗原已经转阴,
2023-08-25 09:46:00
取消“口罩令”,我看挺好
...坚持佩戴口罩是一种礼貌。中国澳门的一名上班族告诉《新周刊》,办公室里人人都戴着口罩,如果自己不戴,会对他人造成困扰,所以还是坚持佩戴。还有人佩戴口罩是为了“提升颜值”,这也是
2023-03-01 13:5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