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天气凉快,风景宜人,服务到位,怎么能不来!”上午十点的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十里云湖社群服务中心,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地板上。音影室里,二十余位业主正聚精会神地观看着电影,共享书屋内,两位老人正在宣纸上挥毫泼墨,靠窗的座位上,几名高中生正埋头写着暑假作业。
山谷咖啡馆里,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围着原木桌椅追逐嬉戏,玻璃杯中的果汁随着他们的跑动微微晃动。“我们几个是在这里认识的好朋友。”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停下来喘着气说,“桐梓太凉快了,我们每天都能找到新玩法。”
这一幕生动场景,离不开十里云湖独创的生活管家、社群管家、健康管家“三大管家模式”,全方位满足业主的居住需求。生活管家负责日常物业维护、家政服务,甚至代收快递、照料宠物;社群管家则专门策划活动,从亲子手工课到老年书画班,确保不同年龄层的业主都能找到归属感;健康管家则提供定期体检、中医理疗和紧急医疗响应,让业主住得安心。
“传统养老社区常陷入‘亲情绑架’的困境。”十里云湖营销总监王洪涛回忆道,“曾经有来桐梓旅居的客人坦言,老父亲总用‘我是你老子,你要来看我’这样的说辞要求子女探望。”正是这样的现实痛点,促使团队在项目规划初期就确立了“全龄化社区”的定位,决心打破传统旅居地产的年龄壁垒。
2019年筹备期间,团队通过气候数据分析发现,九坝夏季平均23℃的宜人温度不仅符合老年人避暑需求,同样适合亲子家庭暑期度假。基于这一发现,项目投入3000余万元进行适龄化改造,将原本单一的老年活动中心升级为三层立体社交空间,增设配备儿童阅览室,将园区步道全部改造为无障碍通道,并创新引入“社群自治”模式,目前由业主自发组建的社团已覆盖老中青三代需求。
如今每逢夏季,社区便呈现出充满生机的图景,清晨的太极广场上,银发族伴着古乐舒展筋骨;午后的多功能厅里,年轻父母在乒乓球台前挥拍切磋;傍晚的艺术教室里,孩子们围着陶艺转台捏制泥胚。
业主熊阿姨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一组特别的视频片段。画面中,她84岁的母亲与书画社的“老姐妹”们正在临摹牡丹图,而5岁的小侄女趴在相邻画桌上,正用蜡笔认真涂抹着自己的“抽象派”作品。“专业美院毕业的张老师每周都来指导,现在只象征性收取一些材料费。”熊阿姨滑动屏幕,展示着孩子日渐进步的画作,“这朵向日葵是她上周的作品,已经能看出层次感了。”
这种自发形成的社群文化正深度重塑旅居价值。在社群服务中心的展示墙上,一幅特别的“云湖社群图”引人注目,图上详细标注着每个社团的特色标签和社长信息,游客扫码即可查看活动排期。
“我们更愿意称这里为‘云湖村’,大部分业主都说在这里找到了儿时大院般的邻里情。”王洪涛介绍道,这种温情正在产生实际效益,社区连续三年保持零投诉记录,邻里小摩擦在小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都轻松调节。
这种创新模式正在九坝形成示范效应。相邻的林达小镇借鉴“社群孵化”经验,打造了以亲子农耕为主题的共享菜园;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则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为业主提供完善的服务。让旅居变常居,“全龄化社区”已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新名片。
“建筑只是容器,生活才是内容。”在九坝,这种精细化运营带来的口碑效应,直接推动了九坝旅居地产的市场热度。截至目前,十里云湖的房源已售出80%,而邻近的林达小镇今年六月开盘后,更是以每天2-3套的速度热销,不少购房者坦言,正是被十里云湖的社群文化和全龄化配套吸引而来。
暮色渐浓时,小区内搭建的“村晚”舞台围拢了“村民”,露天音乐会正渐入高潮。在这个海拔1200米的山间社区,冰冷的钢筋水泥真正转化为了温暖的“家”的延伸,而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正通过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场景徐徐展开。
在九坝,人们见证的不仅是旅居产业的升级转型,更是一场关于“家”的价值重构。当物理空间转化为情感联结的载体,当社区能够同时满足8岁孩童的嬉戏需求与80岁长者的精神寄托,“安居乐业”这个古老愿景便获得了最具时代性的诠释,正如一位业主感慨:“这里最珍贵的不是23℃的夏天,而是随时能敲开的邻里家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丹灵 李明栩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9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