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4-02 11:21:00 来源:国民经略

大国一盘棋。

中国地域辽阔,环境多样,禀赋不一,不同地区发展迥异。

要促进均衡协调发展,就离不开财政收入在不同地区的腾挪。转移支付,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经济大省通过分税制上缴大量税收,通过二次分配,转移给欠发达地区,解决财力不平衡问题。

近日,财政部发布最新预算数据,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0.2万亿元,继去年之后再次突破10万亿。

10万亿级的大蛋糕,都被谁拿走了?谁又是最大净贡献者?

01

谁是财政转移支付的最大受益者?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中央对地方的10万亿级转移支付,除了1.27万亿尚未落实外,其他全部分到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从总量来看,四川、河南继续霸榜前二,拿到的转移支付总额双双超过5000亿元,远超其他人口大省。

湖北、湖南、黑龙江、河北等省份拿到的转移支付也超过4000亿元,而云南、安徽、广西、贵州则超过3500亿元。

可以看到,这些省份多数都是人口大省,且承担起粮食、能源、电力安全等重任,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之下,自然容易拿到更多转移支付。

与之对比,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经济大省,虽然同样拿到了转移支付,但不到2000亿元,远低于其上缴的税收总额。

要知道,这些省份每年上缴的税收动辄以数千亿乃至上万亿元来计,扣除转移支付的部分,基本都是净贡献者。

但对中西部、东北等众多省份来说,拿到的转移支付远高于上缴比例,部分地方转移支付占地方支出的比重,超过半壁江山。

可以说,离开转移支付,许多地方的财政可能都无法正常运转。

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支出来衡量,在全国,超过一半省份财政自给率不到50%,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可见一斑。

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以转移支付最高的四川为例,2024年四川一般预算支出高达1.3万亿元,但其地方预算收入预计仅为5778亿元。

财政支出相比收入多出的6000多亿元,最终主要靠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弥补,小部分来自上年结转及举债收入。

要指出的是,四川严重依赖转移支付,但省会成都却是净贡献者,并非所谓“成贯吸”之说,纯属偏见。

根据当地官方报告,扣除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后,成都对省级和中央净贡献税收约为50%。

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东北的黑龙江等省份,依赖度更高。

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黑龙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5667.3亿元,但收入预计1466亿元,这其中巨大的缺口,只能借助转移支付进行补足。

做大蛋糕,也要分蛋糕。这些省份,无疑都是转移支付制度直接受益的一方。

02

从人均转移支付来看,谁是最大受益者?

衡量转移支付,不能只看简单的总量,必须考虑到省情的不同,尤其是人口规模的悬殊,这就凸显了人均的重要性。

事实上,转移支付总额最高的四川、河南、湖北、湖南,人均数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只是居于中游。

而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的人均转移支付不足2000元,在全国垫底,与其人均税收上缴贡献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整体来看,拿到人均第一的是西藏,也是唯一超过6万元的省份。

这也不难理解。西藏地处偏远,环境艰苦,经济产业基础薄弱,但肩负国防重任,战略意义重大,因此给予大量的转移支付,并非没有理由。

事实上,西藏的平均工资位居全国第三,而人均养老金收入更是力压京沪,也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在西藏之后,青海、新疆、宁夏、甘肃、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海南等地的人均转移支付,也超过了1万元。

这些地方,包括东北、西北多个省区,多数属于欠发达或财政困难地区。

虽然能源或粮食资源丰富,但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基础过于薄弱,财政造血能力严重不足,亟需转移支付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设立专门的转移支付项目,地区间人均财力差距快速缩小。

同时,对于粮食大省,在不断扩大纵向的转移支付之外,未来或将引入横向补偿机制。

今年一号文件指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让地方抓粮不吃亏、有动力。

这将是粮食大省、能源大省和边疆大省的利好。

03

谁是财政净贡献第一大省?

许多人发现,连广东、江浙沪、北京等发达地区,也在享受转移支付。

究其原因,根据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我国采取的是分税制,无论税收产自何地,都要在央地之间进行分成,各省都要上缴一定比例的税收。

这是财政集权的体现,也是典型的初次分配,给中央带来更为充沛的财力,在均衡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然而,由于财权、事权不相匹配,地方承担更大的财政支出责任,即使税收第一大省广东都难以做到100%自给自足,不得不借助转移支付进行弥补。

转移支付,相当于财政二次分配,抽肥补瘦,满足欠发达地区所需。

对于经济大省来说,从中央拿回的转移支付,与上缴的税收不成比例,两项抵消之下,广东等省份仍是最大的净贡献来源。

反观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于地方财力相对不足,上缴税收极其有限,而获得的转移支付又极为庞大,自然而然成了最大受益者。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数据相对齐全的2021年为例,在内地31个省份中,真正对财政有净贡献的只有8个省份。

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这些省份中,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东部5省为主要贡献者,山东、天津、福建为次要贡献者。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每年创造的税收超过2万亿元,但最终留给自己的仅有1万亿元,扣除拿到的转移支付,对全国的净贡献近1万亿元。

所以,广东在经济、工业、外贸、人口第一大省之外,又获得财政净贡献第一大省的称号。

这个第一,含金量可谓独一无二。

正是得益于沿海经济大省的贡献,我国有着充沛的财力进行转移支付,以实现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

所以,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甚至要求东南5省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沿海经济强省经济、税收能否保持稳定增长,关乎的不只是自身财政开支的可持续性,更影响到包括中西部、东北在内的几乎所有省份。

不过,即使是经济大省,财政汲取空间也存在天花板,而自身也面临各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

与此同时,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地方债务问题开始凸显,依靠转移支付托起的大基建、大投资模式难以为继。

所以,去年以来,各地纷纷强调“过紧日子”,国家层面更对此提出具体要求。

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可见,无论未来转移支付制度如何改革,“习惯过紧日子”,既是要求,也是常态。

04

大国优势,在于全国一盘棋。

无论是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养老金转移支付,历来都存在争议。

有观点甚至认为此举导致东部地区负担过重,而中西部坐享财政补贴红利,不利于长远发展。

且不说东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中西部劳动力人口的支持,而这些流动人口缴纳的税收、养老金多数都留在了东部,充实了其财政、养老金基本盘。

更关键的是,大国一盘棋,没有哪个省份能够独善其身,每个地方都有贡献,但也同时从其他地区的贡献中受益。

中国有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和财政大省,也有粮食大省、能源大省和电力大省。

没错,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东部经济大省,是全国财政转移支付和养老金统筹调剂的最大贡献者。

但也要看到,正是无数中西部省份、东北省份,在挑起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的大梁,通过非市场定价,助力东部地区的发展。

西电东输、西气东送、北煤南运、北粮南调,都是典型体现。

从能源电力来看,山西、内蒙古、陕西的煤炭,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水电,都有力支撑了东部地区的发展。

从粮食来看,黑龙江、河南、山东、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等7个北方省份,粮食总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所以,既要看到东部经济大省的贡献,也不能忽视西部和北方省份对于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性所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协力,南北协同,共同维护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1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财政部发布最新预算数据,2025年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10.34万亿,连续三年超过10万亿。财政转移支付,取之于发达省份,用之于欠发达地区,解决地区财政不平衡、推进基本公
2025-03-31 12:05:00
中国第一大省,正在“拼命”搞经济
...的贡献更为突出。从税收净贡献来看 ,广东是全国转移支付的主要贡献来源。2021年贡献了1万亿左右的税收净上缴额,接近江苏、浙江两省的总和,可满足中西部10来个省份的需求。从养
2022-12-12 13:27:00
人口突破1.27亿!中国第一大省,强势翻盘
...份的总和。不只是养老金,广东还是名副其实的财政转移支付第一大省。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每年创造的税收超过2万亿元,但最终留给自己的仅有1万亿元,扣除回补的转移支付,对全国的净
2024-04-02 11:20:00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累计投入7900亿元
...向补偿力度持续加大。据介绍,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从2013年的42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091亿元,累计投入7900亿元
2024-05-18 00:38:00
中央一号文件出炉!这些省份,越来越重要了
...造业大省、外贸大省为一体,粤沪苏浙是主要的财政转移支付贡献者,广东又是全国养老金“南金北调”的最大来源。与沿海大省以制造业见长相比,北方省份则是能源、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山西是
2023-02-14 13:33:00
...担心的“退出”顾虑。但可以看见的是,“政府的筹资和支付都在更加精细化”。 合肥市财政局日前发文表示,为支持今年实施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该局会同市卫健委前往杭州市
2025-02-16 21:33:00
...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
2023-10-31 10:04:00
2023财政收支再创新高“国家账本”彰显民生温度
...救灾能力,去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2023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6万亿元,增长5.4%。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农林水、
2024-02-02 09:34:00
人口第一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
...增长,狂飙的卖地收入,再加上沿海地区源源不断的转移支付,让许多地方的“钱袋子”显得极其充盈,供养编内编外人员不成问题。由于人口大盘仍在向上,一些市县即使面临年轻人外流,但靠着
2024-04-16 19:56: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吴薇获批担任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行长
1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发布关于吴薇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吴薇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2025-11-10 15:43:00
李莹获批信泰人寿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11月10日,驻马店金融监管分局发布关于李莹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李莹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
2025-11-10 15:45:00
“胖东来模式”点亮区域品质消费!永辉超市清镇店焕新首日销售火爆
11月7日,永辉超市清镇首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正式焕新开业,玻璃门推开的瞬间,烘焙区的麦香混着果切的清甜扑面而来
2025-11-10 15:47:00
榕江县:“榕商汇”企业家沙龙促进多项企企合作
11月6日,由榕江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企业之家联合组织的第二期“榕商汇”企业家沙龙暨青年企业家、创业者培训活动举办
2025-11-10 15:48:00
重阳传情暖桑榆 邮储服务显担当
10月29日,值此重阳佳节,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以“旺季营销”为契机,精心组织辖内各分支机构开展重阳节主题营销活动。作为全年业务冲刺的关键节点
2025-11-10 15:54:00
邮储银行六盘水市分行旺季营销劲头足
近日,邮储银行六盘水市分行成功落地贵州邮储系统首笔委托贷款业务,向当地重点领域企业精准投放资金5亿元。此次业务的顺利开展
2025-11-10 15:55:00
5亿元授信支持滇商企业,邮储银行黔西南州分行旺季发力开门红
近日,黔西南州云南商会成功举办第三届换届选举大会暨会员代表大会,邮储银行兴义市支行受邀出席参会。会上,邮储银行兴义市支行与黔西南州云南商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5-11-10 15:55:00
邮储青年勇担使命 金融服务谱写新篇
近日,在“青年文明号开放周”号召下,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青年以“号声嘹亮·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积极践行使命担当
2025-11-10 15:55:00
阳光财险贵州分公司推出“视频查勘”服务 养殖险实现远程定损、快速赔付
为破解传统农险理赔流程长、时效慢的难题,阳光财险贵州分公司近日推出基于“线上视频”查勘技术的远程定损服务,实现养殖险案件“足不出户
2025-11-10 15:55:00
工行六盘水分行:金融活水润乡土,跨境扬帆助外贸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石迪)为深入贯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工行六盘水分行从实际出发,基于“汇初心”外汇服务站的建设
2025-11-10 16:58:00
工行兴义分行“慧餐通”智慧赋能 重塑校园缴费新体验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罗丹)为深入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工行兴义分行以“慧餐通”智慧缴费平台为战略抓手,精准破解校园缴费难题
2025-11-10 16:58:00
光大银行贵阳分行:发挥综合金融优势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在贵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民营经济已成为创新驱动的“活力源”、稳岗就业的“压舱石”。面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态势
2025-11-10 16:58:00
贵州银行锦屏支行:银医同行 情暖重阳
为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切实守护老年群体身心健康与财产安全,10月31日,贵州银行锦屏支行联合锦屏县人民医院,在县医院老大楼五楼会议室共同举办了“银医同行·情暖重阳——健康反诈双护航”主题活动
2025-11-10 16:58:00
工行贵阳分行以金融力量助推民营企业践行“双碳”战略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朱现丽)为全力书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深入践行国有大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工行贵阳分行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贵州省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倍增计划的发展蓝图
2025-11-10 16:58:00
一笔“雪中送炭”的续贷,贵州银行天柱支行助力重晶石加工企业渡过难关
天柱县,素有“中国重晶石之乡”美誉,在这片富饶的矿产资源带上,一家专注于重晶石深加工的中小企业近日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资金保卫战”
2025-11-10 1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