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盛夏时节,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西冲社区,漫山遍野的刺梨长势喜人,粉红色的花朵竞相绽放,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山坡上,居民们正抢抓农时,忙着除草、修枝等管护工作。
村民忙着清除杂草、修剪枝条。万飘阳 摄
“一亩刺梨的收益是苞谷的5倍以上,把刺梨管护好了,咱们的日子更有奔头。”忙碌了一上午,60多岁的居民甘文友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位社区里有名的刺梨种植能手,每年靠着8亩刺梨能增收3万余元。
谁曾想到,如今西冲社区家家户户都在发展的“甜蜜”产业,曾经却让居民们眉头紧锁。
原来,西冲社区坐拥得天独厚的野生刺梨资源,2012年,社区党支部邀请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家实地考察,综合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发动居民种植刺梨。5年后,刺梨进入盛果期,果实个头大、品质好,居民们却开心不起来:刺梨鲜果零售价格起伏大,不卖烂在树上,卖了挣不到钱不划算。久而久之,大伙种植信心受挫,不少居民甚至连根挖掉刺梨,又开始种回苞谷。
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产业,不能轻言放弃!2017年,西冲社区“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组织居民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围绕“如何把刺梨销出去”展开了激烈讨论。
“老百姓要耗费心思跑市场,单打独斗卖刺梨鲜果,难免吃亏。”
“上门收购的客商把价格一压再压,大家很被动。”
“咱们的刺梨质量好,何不家家户户联合起来销售,抱团发展,化被动为主动。”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建言献策。
不久,西冲社区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党支部牵头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与金黔果公司、盛丰公司等刺梨加工企业合作,签订收购协议,实现利益联结,统一组织刺梨收购和销售,每斤提取2角钱充实到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还组织社区干部和农户到产业示范基地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向群众传授剪枝、施肥、病虫防治等技术,为刺梨的提质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村民采收刺梨 黎巽僎 摄
“自从有了合作社,我们只管种好刺梨,其他的问题不用操心。”10亩刺梨早已成为居民马金友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他正盘算着逐渐更换老化的刺梨树,把产业做得更红火。
解决了卖得出的问题,西冲社区干部们又坐不住了。“光卖鲜果哪儿够,得想方设法让刺梨的‘身价’再涨涨,帮助居民的钱袋子更鼓。”西冲社区党支部书记吴长钰道出了心里话。
说干就干。社区干部们积极找项目、找资金。几年来。争取4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和企业合作成立贵州西冲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刺梨果脯;申请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修建可储存500吨鲜果的冷库;申请资金修建15公里采果道,手推车省心省力,大家再也不用背着背篓满山跑了。
“冷库8月投入使用,合作社指导居民把刺梨切片,与直接售卖整颗鲜果相比,平均每斤刺梨的价格能提高1元。”吴长钰笑得合不拢嘴。
在干群一心的努力下,西冲社区共种植2000多亩刺梨,其中500多亩已达盛产。在居民的精心管护下,所有刺梨完成了有机认证,形成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成立合作社以来,仅刺梨这一项产业就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超过30万元。
去年,西冲社区荣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山水田园综合示范点建设如火如荼。
村民搬运刺梨 王纯亮 摄
社区两委、驻村工作队有了新的思路:社区距毕节城区10余公里、毕节北收费站7公里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依托刺梨产业,驻村第一书记宋慧颖盘活社区闲置房子打造的“西冲·如是书咖”小院等资源,在发展近郊游上下功夫。
“已经有好几家企业在和社区洽谈,想改造闲置房屋做民宿和餐饮。”吴长钰兴奋不已,社区闲置房屋有120多栋,居民们看到发展契机,有的已在动手改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蒲艳梅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张齐
三审 陈诗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3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