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以前我们这里叫南关村。”社区居民韩云祥回忆往事,语气满是感慨,“为啥叫南关?就是因为石漠化、水土流失太严重!”一下大雨,土就被冲得一干二净,老百姓只能靠玉米和红薯勉强糊口,“日子难啊!”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因石漠化陷“难关”的“南关”,如今变成拥有生机勃勃果园的“强关”。
凤凰李。
毕节市七星关区橙满园社区的果园里,绿中透黄的凤凰李压弯枝头。农户周仕务忙着采摘,笑容满面:“5亩晚熟凤凰李预计收1万斤,能卖4万元!”加上椪柑、脐橙,10多亩果树年入7.5万元。
橙满园社区在清水铺镇西北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是另一番景象:全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岩石裸露,土壤贫瘠。石漠化严重到,村民连基本温饱都成了难题。
橙满园社区。
彼时的“南关”,是刻在村民心头的“难关”,生存的艰难压得大家抬不起头。
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转机随之而来。橙满园社区借政策启动“长治工程”等生态修复项目,开启石漠化治理。社区秉持“因地制宜、科技兴农”,摸索出方案:陡坡裸岩区封山育林、禁伐禁牧;平缓地段“坡改梯”,按海拔种果树——900米以下种柑橘、橙子,900米以上种桃、李、梨,既抗市场波动,又保水土。
生态慢慢改善,连锁效应也来了,2014年起,借脱贫攻坚政策,社区修灌溉设施、机耕道,连通果园,终结“肩挑背扛”。
“车能直接进果园,省力多了!”村民孟性明说,15年前“背箩筐下山卖果,脚都磨破皮”,如今商贩上门收,省心省力。2023年社区还发展乡村旅游,游客赏景、农家乐红火,“山绿了,民乐了”。
村民种植的秋月梨。
生态改善带来连锁反应。2014年起,依托脱贫攻坚政策,社区修灌溉设施、机耕道,连通果园,解决了“靠肩挑背扛”的难题。“车能直接开进果园,省力多了!”村民孟性明感慨,过去背箩筐下山卖水果的日子一去不返。
2023年,社区还发展起乡村旅游,游客来赏花果、拍美景,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山绿了,民乐了”成了最真实的写照。
彭榜华一边摘着果子,一边笑得灿烂:“今年桃子5块钱一斤,8月份就卖了2000多斤!”加上家里养蜂酿的蜂蜜,年收入能有十多万元,“比当初出省打工强多了!”
彭榜华。(陈曦 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橙满园社区累计治理3000亩水土流失面积,还培育了10000亩生态林和经济林,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20%提升到现在的95%以上。
5000多亩柑橘、2000多亩桃子、2500多亩李子、500多亩柿子、500多亩梨子错落分布。昔日的荒山秃岭,彻底变成了花果飘香的“花果山”,“南关”的“难关”早已被“橙满园”的甜蜜取代。
经果林。
橙满园社区的蜕变,不是个例。2022年以来,七星关区推进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建设任务41.17万亩,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111.86平方公里,还带动项目区群众务工增收7000余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警
编辑 彭林元
二审 王剑
三审 谢巍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