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包拯出殡当天,为何21口棺材从7座城门抬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20: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北宋有一位清官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历久弥新——他就是包拯。人们常以“包青天”称呼他,赞其公正无私,铁面无私。公元1062年,这位传奇的清官病逝,留给世人无尽的传说。

包拯一生,身处乱世,却能清正廉洁,令人敬仰。他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民间传奇。然而,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他临终前的一桩奇事:他要求子女为他准备21口棺材,从城市的7个不同城门抬出,以迷惑那些曾被他判决的仇家。

这一请求,显得颇为古怪,却透露出包拯生前的用心良苦。他深知自己一生执法如山,必然触怒不少贪官污吏,甚至高门大户。为了防止自己的遗体被仇家亵渎,他采取了这样的举措。

当21口棺材沿着7个城门被抬出,整个城市为之震动,民众纷纷揣测,这位大清官究竟在告诉世人什么深意。而这个谜团,直到900年后才被揭开。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庐州合肥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包令仪,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曾任多职,学问渊博。

包拯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却也颇为贪玩。但他的聪明才智,使他在学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擅长推理断案,为其后来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仁宗天圣五年,也就是包拯29岁那年,包拯考中进士,其后被授予大理评事,类似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长。

在江西建昌做知县期间,因父母年老体弱,他申请调回家乡附近任职。在父母去世后,他守孝三年,然后再度出山,包拯先后担任天长县知县、端州知州等位置。后任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负责弹劾贪官。

在其25年的官场生涯中,他以公正廉洁著称,秉承爱民如子的为官之道,从知县、知府到殿中丞和监察御史,每一步晋升,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在京为官期间,他不止一次地向仁宗皇帝谏言,力主加强边境守备,并且大力整顿吏制,推行考核试用办法,旨在遏制恩荫子弟,震慑贪官污吏。

公元1050年,包拯被调入知谏院。他刚正不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让他得罪了不少权贵和大臣。包拯曾向宋仁宗提交《乞不用赃吏》上书,主张清正廉洁,并多次弹劾江西转运使王逵残害百姓。皇祐二至三年,包拯三次弹劾张尧佐,并审清冒充皇子的妖人冷青案,震动朝野。

据说,他向仁宗谏言时,慷慨激昂,甚至不顾礼节。仁宗虽然爱惜人才,却也无奈于包拯的直言不讳。

公元1062年,包拯因病离世。临终前,他特意交代子女,为他准备21口棺材,从7个城门抬出去埋葬。这个谜团,一直持续了近千年,直到1973年,在合肥东郊大兴集施工时,意外发现了包拯的墓地。

当地文化局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发现了21个墓葬坑。最终,他们在一口金丝楠木棺材中,发现了包拯及其夫人的遗骸,而其他的棺材,则已损坏殆尽。

包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生时以公正著称,而且在死后,他的智慧和谨慎仍在保护着自己。这位古代的清官,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他的墓地千年不朽,正是因为他的精神力量,代代相传,永远照耀着后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包拯:北宋清官的典范与他的防盗墓智慧
...,谱写了许多值得骄傲的篇章。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下包拯。他是北宋最著名的官员。曾任开封府知府、龙图阁直学士。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包拯和关羽一样,基本上是神圣的。包拯的生活中有
2023-10-16 05:19:00
包拯:铁面无私的清官形象与遗嘱之谜
...黑炭,当然,后世更愿意称一句包青天。这个人自然就是包拯,他一生为官正直,朝堂之中也一路扶摇直上,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多次论劾权
2023-12-01 15:18:00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包拯作为北宋名臣,可谓是大名鼎鼎。不过,包公的出名,主要还是要归功于各种文艺作品的塑造,而历史上的包拯,究竟有没有像他们描述的那样断案如神,清廉刚直呢?对于这个问题,已经被发掘清
2024-06-05 21:15:00
清官包拯的墓被打开时候,为何让人肃然起敬
包拯一直都是铁面无私的代名词,是自古以来最大的清官,现在在全国各地都有纪念和供奉他的祠庙,他被大家尊称为“包公”,由于其办案能力十分卓越,而一些影视作品里将他演绎的神乎其神,还有
2024-04-30 11:28:00
包拯的身后事:迷雾重重的下葬与墓地之谜
...恶,不畏强权,断冤案,搞劣绅,人们尊称为他包青天。包拯28岁的时候,高中进士,本来可以平步青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选择在家陪伴父母,8年之后父母过世。这个时候,他才选择去
2023-11-10 15:40:00
包公墓寒酸背后的真相与思考
...这是百姓对官员的一种期盼,但并不是每一个官员都能像包拯或是范仲淹那样,处处为百姓们着想。包拯为官清廉,不管自己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但只要百姓受到伤害,他都会替百姓们讨回来,不管
2024-01-17 19:23:00
包拯还当过哪些官?宋仁宗派他出使过契丹
...材也买不起的明朝海瑞,历史上最出名的清官当属包青天包拯了,包拯的知名度相当大,已经进入影剧史,近年来热播的《开封府》、《七侠五义》、《包青天》、《大宋奇案》等影视剧,在火爆荧
2023-05-04 10:18:00
海瑞与包拯:古代清官的不同境遇
包拯和海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清官,为官一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但是二人的官场履历却差别甚大,包拯有宋仁宗这样的明君在,得以人尽其才,晚年做到了枢密副使这样的正二品高官。而海瑞,先
2023-11-01 15:00:00
包拯刚正不阿坚守底线,为民除害的宋朝贤臣
...不阿,位高权重,甚至还有直言劝谏丝毫不害怕的存在,包拯便是其中之一,而这也恰恰能反应宋朝政治有多么清明。说起包拯,相信大家一定是赞不绝口,毕竟,他是一个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人
2023-10-01 08: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