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5 21: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包拯作为北宋名臣,可谓是大名鼎鼎。不过,包公的出名,主要还是要归功于各种文艺作品的塑造,而历史上的包拯,究竟有没有像他们描述的那样断案如神,清廉刚直呢?对于这个问题,已经被发掘清理的“包拯墓”倒是可以做出一个回答。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要说这包拯墓,其实有一点“邪门”。众所周知,中国向来对于“入土为安”极为看重。毕竟子孙后代也是要时时祭奠祖先的。然而,包拯墓的具体地点,却是一个上千年没有定论的事件。

截至新中国成立,天下安定时,包拯墓的地点已经形成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河南巩县,有《县志》为证。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县志》中对于包拯墓的具体方位,说的也是含糊不清。一方说是在“孝义保”,另一方说是在“后泉沟”,看得人一脸懵圈。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而另一种说法是,包拯墓在安徽合肥。而且相比于河南巩县,合肥的这个“包拯墓”,看起来就非常靠谱了。因为史书上记载包拯墓是一个家族墓,而合肥包拯墓也是一个墓葬群。

可问题是,“合肥有包拯墓”这个说法,当地人民自己都不承认。他们坚决表示,这个包拯墓“是假的”,嘲笑历朝历代祭拜包拯的达官显贵们“拜错了坟头”。

既然这个包拯墓是假的,那真的又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合肥当地人民也做不出回答,而是神秘兮兮地表示,包拯墓“七门出棺,真墓难找。”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七门出棺,真墓难找”呢?简单来说,相传包拯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曾经表示,父亲一生执法严明,刚正不阿,而且从不受贿。这种绝不“和光同尘”的官场作风,虽然会赢得老百姓对他的拥护,但是,也势必会得罪不少同事。

因此,为了能确保父亲死后的安宁,外加“震慑”那些官僚,包拯的儿子建议为父亲建立21座疑冢,从合肥城的七个城门将这些假棺材运出来,分别埋葬。因此,包拯究竟葬在何地,也就从此不为人所知。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1973年,因合钢二厂扩建的需要,安徽省批准了省考古队对合肥的“包拯墓葬群”开展清理工作。虽然当地人民都不相信这个“包拯墓”是真的,但是坟地就摆在那里,总不能闭着眼睛直接推平了,还是得看一看的。

结果这一查不要紧,考古队还真的在这里找到了包拯的墓穴。不过不巧的是,包拯墓穴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但是据一些考古队员所说,盗墓贼在墓穴中还写了八个字的“留言”。而当考古队的队员们看到“留言”时,对包拯的人格无不感慨了起来。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那么,包拯墓中究竟都有什么呢?“盗墓贼”们的留言又是什么呢?

鉴于包拯“疑冢”的传言,1973年的这次清理实在有一点“抽奖”的感觉,毕竟这是个墓葬群,谁也不知道到底哪个墓是包拯的真墓,只能按照“先小后大”的原则,从最小的1号墓开始清理。

结果出人意料。就是在这个最小的1号墓,大家一上来就迎来了好消息。只见在考古队员循序有序地挖掘下,一块墓志铭渐渐地显露了出来。专家们对着墓志铭研读了一番,顿时喜出望外:这正是包拯的墓志铭!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刚开始就见到了这么“重量级”的文物,大家的干劲立刻就上来了。很快,考古队有了更惊人的发现。

原来这座小墓穴中不止有包拯一个人的墓志铭,还有他的妻子董氏的墓志铭。大家纷纷猜测,这应当是一座合葬墓。可是当大家继续挖掘时,却发现了怪现象。这座相继发掘出包拯和董氏墓志铭的墓葬中,竟然只有一口金丝楠木的棺材。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一棺两铭,这在见多识广的考古队看来,实在是咄咄怪事。他们清理了一下棺材,发现里面的尸身已经朽烂,只剩下35块人类遗骨。大家看得面面相觑:这些遗骨究竟是包拯的,还是董氏的?

于是,考古队把这些遗骨交给了科学研究院,得到的回答是:这些遗骨中有男有女,其中有一块头骨来自于一个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至此,考古队得出了结论:包拯与他的妻子董氏,应当是被埋进了同一口棺材中。这个结论一出,可以说是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毕竟都说包拯清廉,但死了之后和自己的妻子挤在同一口棺材里,这绝对不能叫两袖清风,这叫“打皇帝的脸”。毕竟包拯到底也是个二品大员,是可以代表朝廷的,要是下葬的如此寒酸,那谁还乐意在宋朝当官呢?

而考古队也依此展开了讨论。他们复盘了1号墓的发掘情况,发现了更多的诡异之处。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1号墓作为包拯的埋葬之所,其规格却一点也不高,位置远离墓葬群不说,棺椁埋葬的也非常浅,考古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挖出了墓志铭和棺椁。再加上“一棺两铭”这种儿戏一般的埋葬“礼制”,让考古队基本相信,1号墓应当不是包拯的正墓,而是一座匆匆挖掘出的“迁葬墓”。

于是,考古队继续开始了对包拯墓葬群其他古墓的清理工作。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而在剩下的2-4号墓中,考古队经过发掘和研究,发现这些墓葬基本都是包拯子孙的墓地,与包拯传记中“自子孙以下皆附葬”的记载十分吻合。最后,考古队员把目光放在了唯一没有开启的5号墓上。

根据前面的发掘,考古队已经基本在队里达成了共识,5号墓应当就是包拯的正墓。毕竟目前发现的墓葬中,就数它地势最高、封土最大、看起来地位最为尊贵。于是,考古队小心翼翼地开始启封5号墓。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果然,5号墓内的一切都证实着考古队的推断。只见这墓葬的规模,比起前面所有的墓葬都要庞大,而且用料也极为考究,全都是由石料构成,结实牢固,只是墓内空无一物。

当然,考古队对此也都习惯了,这种情况,大概率是碰见盗墓贼了。

在5号墓墓道的门口,考古队发现了包拯妻董氏的墓志铭残片。因此,考古队员基本认定,规格宏大的5号墓,应当是包拯和董氏的初始合葬墓,后来因为不明原因被迁到了1号墓。而且可能是因为董氏的棺椁已经朽烂,所以只能把董氏的遗体迁进包拯的棺椁中,一起埋葬,也就形成了1号墓“一棺两铭”的情况。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如此一来,包拯的遗骸已经找到,其家族墓葬群也被全部清理干净,考古队收获颇丰,已经准备将墓葬回填收工,再写考古报告,并联系上级,给予包拯墓葬群出土文物应有的保护了。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叫做夏广宏的守墓老人的出现,让考古队原本舒缓下来的神经,再次紧绷了起来。

夏广宏说,他们世代都是为包公守墓的。根据祖上传下来的说法,包公的墓葬其实也不在5号墓,而是在一块地势更高的油菜地里,现在是在公路下面了。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夏广宏作为守陵人,他的说法实在让人不得不重视。考古队立刻请了专业团队,对公路的地下进行遥感探测。结果果不其然,公路下方还真的有一块,规模比5号墓还要大的砖室墓!考古队立刻上报,得到批准后,就将公路改道,开始动工了。

有了遥感探测的指引,考古队进展飞快,很快就挖到了墓道。随后顺藤摸瓜,一处更加考究的墓室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考古队将其命名为“6号墓”。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根据一个考古队员所说当他们来到6号墓的墓室中时,赫然发现了墙壁上有盗墓贼“题写”的八个字:包公清廉,吾辈佩服。

随后,考古队检查了一下,发现6号墓中的确只有少许保存完好的瓷银铜器,造型和用料极为质朴,而且没有什么扰动过的痕迹。看来,民间传言包拯一身正气,清白为官,所言实在不虚。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6号墓地势最高,可谓高屋建瓴,只有作为家族长的包拯才能享有如此规格。此外,6号墓与5号墓处在同一轴线之上,在规制上,两个墓葬基本没有区别,而在大小上,6号墓比5号墓要大一些。

由此可见,6号墓应当是包拯正墓,5号墓则是包拯妻董氏之墓。而二人最后被集体迁居到了1号墓,从记载来看,可能是守墓人担心“靖康之变”时,包拯夫妻的遗体被金兵所破坏,所以将二人仓促迁葬。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如今,包拯之墓的一切秘密终于真相大白。包拯墓地经过守陵人上千年的口口相传,竟然丝毫无误,实在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段佳话。

同时,包拯夫妻的遗体经过迁葬,早已不在原来的地方了,也难怪当地群众会嘲笑后世前来祭拜的人们“拜了假坟”,并衍生出了包拯21疑冢的传言。

至于河南巩县的包拯墓葬,鉴于包拯的遗骨已经在这次发掘中被找到,所以绝不可能会是真的了。巩县县志的记载究竟是“以讹传讹”还是“谣言”,就留待后世去考证吧。

包拯真是清官吗?一起来看看

而包拯的清名,在这次清理后,也得到了历史的证实。1987年,包拯墓葬被重新规划建立,历经战火,被仓促埋葬了一千多年的包公遗骨,从此再次入土为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5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包公墓寒酸背后的真相与思考
...这是百姓对官员的一种期盼,但并不是每一个官员都能像包拯或是范仲淹那样,处处为百姓们着想。包拯为官清廉,不管自己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但只要百姓受到伤害,他都会替百姓们讨回来,不管
2024-01-17 19:23:00
包拯留下什么自己是“清官”的证据呢
包拯被民间称之为包青天,也是历史上清官形象的典型代表。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绝对是清官。但他留下什么证明自己是“清官”证据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2023-05-17 16:01:00
...一位清官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历久弥新——他就是包拯。人们常以“包青天”称呼他,赞其公正无私,铁面无私。公元1062年,这位传奇的清官病逝,留给世人无尽的传说。包拯一生,身
2023-11-20 20:36:00
包拯:北宋清官的典范与他的防盗墓智慧
...,谱写了许多值得骄傲的篇章。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下包拯。他是北宋最著名的官员。曾任开封府知府、龙图阁直学士。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包拯和关羽一样,基本上是神圣的。包拯的生活中有
2023-10-16 05:19:00
包拯真是被宋仁宗毒死的吗
...!而这一谜团其实在913年后被彻底揭开了,当时包拯墓被考古队给挖出了,而在棺椁中的遗骨中居然检测出了汞元素超标了,汞在当时可是剧毒啊,为此专家们断定包拯是被毒死,而且应该是慢
2024-05-21 19:43:00
包拯后人成为北宋清官是怎么回事
回顾包拯的一生他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尽毕生所学为北宋王朝鞠躬尽瘁;心无杂念,一生为国为民。包拯是个有名的孝子曾经为了替父母守孝差点无缘官场,因此古人的无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他来说是致
2024-04-20 15:34:00
北宋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挖开墓室后为何让人心寒
...难做到清廉二字,两袖清风也是一件低概率的事。而北宋包拯就是一个低概率的清官,几十年几百年才出现一个。在他做官以后,他的事迹被老百姓广为传诵,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青天。他也因此成
2024-06-07 15:56:00
欧阳修推荐与批评包拯的背后:清官与文学家的交锋
包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清官,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宋仁宗时期曾经同朝为官,有过一段交集。欧阳修曾经向朝廷推荐过包拯,称赞包拯“清节美行”,不过到了后来,
2023-09-17 12:03:00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提到包拯,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总是“黑炭脸”以及他额头上的弯月印记,当然,还有清正廉明、刚正无私的铁面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包拯的形象被高度刻画为破案能人,曾经审理过“狸猫换太子”案
2023-10-16 08: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