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健康报□ 本报记者 高艳坤
“您已进入四川省省级文明村,请注意文明言行”……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村庄入口处,红底白字的提示牌极为醒目。这是对他人行为规范的提示,也像是村庄对自我“身份”的一种昭示。
在泸县,洪安桥村的名头响当当。村子不仅是四川省省级文明村,还是省级四好村、省级卫生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前不久,又被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评选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日前,记者前往洪安桥村实地探访,漫步其中,川南名村的独特气质迎面而来,最直观的感受便是环境清幽、村容整洁。居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路边应季柑橘挂满枝头,田旁池塘绿荫掩映。
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
洪安桥村辖区面积5.92平方公里,2005年在强村并组中由原端冲村和原杉木村合并而成。过去两村交界处有座桥名为洪安桥,合并后的村庄因此得名。
村里的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有院无墙。行人走在路上,便可将沿途农家院内的景致尽收眼底。记者见到村民王怀英时,她正围着围裙、手持苕帚打扫庭院。两层小楼房,每个房间的窗户玻璃都被她擦得透亮,窗外蓝天白云清晰可见。
王怀英告诉记者,村里已经连续多年通过“文明积分”制度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和卫生文明建设。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处理、禽畜粪便管理等均被纳入积分管理。过去,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村里每月还会评选出环境卫生文明户,在村卫生环境公示栏公示。自去年4月起,洪安桥村又创新探索“积分制分红”,将仁爱孝悌、勤劳致富、厚养薄葬等村规民约内容融入积分细则,实行集体经济股份分红,让“积分制分红”成为乡村治理的法宝。
“积分制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现在村里人个个爱干净。卫生环境好了,苍蝇蚊虫少了,心情也更愉悦。”王怀英说,她自己当过几次文明户,上过大红榜。因长期保持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庭外美、文明美,她家还被县里评选认定为“美丽庭院示范户”。
“这都是难得的荣誉,也是我作为母亲为孩子们作出的表率。”王怀英对此很自豪。
洪安桥村还就地取材,收集农户房前屋后堆放的陶罐瓦片、废弃农具、石磨、绳索等打造了多处微型景观,既解决了村民废旧物乱堆乱放问题,又美化了村容村貌。比如,一处环保墙就是利用近千个废旧玻璃酒瓶打造而成的,很是引人注目。
“我们希望,在村民造景和观景的过程中,‘乱堆是垃圾、分类变资源’等理念就能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洪安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邱宗祝说,这应该比讲道理、拉条幅的老办法要灵许多。
打好绿色牌,引得凤凰来
尽管是春节期间,洪安桥村的田间地头仍有许多忙碌的身影。这边在给果树剪枝,那边在采摘搬运刚刚成熟的蔬果,还有的在虾田中捕捞虾苗。
目前,洪安桥村共有960户村民,户籍人口3200多人。只是,和许多村子一样,这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常住人口有1000多人。
邱宗祝告诉记者,过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分一厘都很珍惜,可如今随着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一些土地却成为了农民的弃儿。洪安桥村的解决办法是,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体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全域撂荒地整治。以“村集体﹢N”为模式,引导带动村民走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之路。考虑到一些土地荒芜多年,化肥、农药等残留物少,适合发展有机作物,洪安桥村决定坚决打好生态牌、绿色牌,走健康发展道路。
在这些土地的作物种植过程中,洪安桥村坚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同时引导农户制作和使用环保酵素有机肥,保障作物健康生长。“这样种植出来的作物更契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更有市场,也能适度提升经济效益。”邱宗祝说。
前不久,洪安桥村有机果蔬种植基地生产的丝瓜、菜南瓜和毛豆3类作物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这是洪安桥村撬动绿色有机蔬菜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突破。
同时,洪安桥村村集体已经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稻虾共作、果蔬套种、稻蔬轮作等循环农业。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劳动力分红等形式,带动500余户居民增收,村集体收益超过150万元。
村集体产业的发展也为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了资金支撑。洪安桥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委员廖成杰告诉记者,近年来,洪安桥村通过整合财政补助资金、村集体资产资金、村民捐款等,建成惠民桥9座,硬化公路60余公里,兴建文化活动广场5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0余公里582盏,全面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发展绿色农业、新型农业,不仅需要村民种得好、养得好,还需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广开销路卖得好。前几天,村里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宣布组建农副产品电商团队的计划,邀请有经验之人和有志之士积极参与。
“虽然村里的待遇暂时比不上城里,但我们会创造条件,为人才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团结一心把我们的村庄建设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让青年人不必背井离乡也能实现人生价值,收获安稳的幸福生活。”邱宗祝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