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英宗被俘后的牺牲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1 17:10:00 来源:戏说三国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紫禁城里突发一起血案。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等三人,被参加朝会的文官们打死。事后行凶的众官员不仅无罪,还以“直、勇”名动天下。是马顺恶贯满盈,活该被官员们私刑殴杀么?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英宗被俘后的牺牲品

事情的前因是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在土木堡遭遇惨败。不仅二十多万大军、数百随军勋贵大臣灰飞烟灭,英宗本人也成了蒙古人的俘虏。消息传回京师,亡国的阴云迅速笼罩在朝野内外,沉重的压力也涌上朝堂官员们的心头。

二十三日朝会时,重压让朝臣开始失去冷静。部分官员在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的领衔下,突然要求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下旨,抄灭太监王振全族。不管马顺是不是恶贯满盈,至少官员们一开始并未针对他。

对于大臣提出的极刑要求,朱祁钰并未接受,只是回复“择时改议”。陈镒等人不同意开始吵闹,高声哭诉王振的罪行,这进一步诱发了在场官员们的情绪,他们纷纷开始附和响应。朱祁钰只得改令锦衣卫先行查抄王振家属,并要求散朝。

结果群臣拒不散去,还拦住欲离开的朱祁钰并要求他改令。这时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站了出来,厉声喝斥并想逐退百官。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奋臂起,捽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朝班大乱。《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此举让压抑已久的群臣彻底失去了理智,在户科给事中王竑的带领下一拥而上打死了马顺。然后又逼朱祁钰和金英(司礼监秉笔太监)交出王振的死党,宦官毛贵和王长随,并将两人一并打死在现场。

最后在于谦的劝说下,朱祁钰当场宣谕“顺等罪当死,勿论”,混乱不堪的朝会、激愤紧张的群臣才平息下来。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英宗被俘后的牺牲品

有些人觉得马顺是作死的典范。原本没他什么事儿,自己要跳出来耍威风,结果白白送了命。有这种想法的人,基本都忽略了马顺的另一个职务– 锦衣卫堂上官。

锦衣卫堂上官虽然没什么实际职权,但不是锦衣卫的元老或实权人物,是获取不到这个官职的。在明朝但凡皇帝有召见臣属的政务活动,锦衣卫堂上官都要陪侍左右。一是作为仪卫彰显皇帝威严,二是监督群臣言行,防止官员们冒犯、冲撞皇帝。

所以群臣围堵代皇帝临朝的朱祁钰时,马顺呵斥驱逐官员就不是在耍什么威风,而是在履行他的职责。

既然马顺是在履行本职,那么现场的锦衣卫们为啥不救他?

不是马顺人缘差导致锦衣卫们袖手旁观,主因也不是朱祁钰不下令造成的“秦王绕柱”。而是一个比较搞笑的原因,锦衣卫没有相关预案,更别说针对性的演练了,换句话说就是没反应过来。

因为从未考虑过官员在朝会时行凶,所以锦衣卫参加朝会的训练、安排都是侧重仪仗(佩刀都是专门的仪刀“绣春刀”)。而且日常朝会不像大礼朝会(登基、册封皇后或太子、三大节等)那样注重营造气氛,所以参会的锦衣卫人数也很少,二十个左右。

当数百官员突然发难时,现场没有训练过的锦衣卫(想想现在警察为什么要做专门的防群暴训练),根本应对不过来。短时间内别说制止群臣,挤到马顺跟前都不可能。所以不是现场的锦衣卫们不帮马顺,他们是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马顺被殴死。

这也是马顺死得最冤的地方,“留给”他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于谦后续的行为也可以旁证这一点。

于谦后面劝谏朱祁钰宣谕群臣无罪,其实选择的时间点对他个人来说并不好。在群臣刚殴死三人还情绪激愤时提要求,很容易就被扣“挟君、逼宫”的帽子。但若不开口,他的一众同僚就危险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围的锦衣卫、宫廷侍卫们已经反应过来了,“卫卒声汹汹”。

也有一些人觉得,是朱祁钰的不作为激怒了官员们,进而坑死了马顺。这种观点其实也忽视了朱祁钰的一个身份“代理”。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英宗被俘后的牺牲品

虽然明英宗御驾亲征前,已命朱祁钰留守监国。理论上朱祁钰是可以自主决定各项政务甚至国策的。但是这种理论上的权柄,皇太子监国时都不敢当真,朱祁钰作为一个身份敏感的亲王,怎么敢实操?

所以朱祁钰在明英宗被俘前一直在做泥菩萨,只摆样子不开口。日常各项政务经通政司整理分类后,可依章办理的直接转六部处理,其它则由内阁票拟后再送英宗批复。而英宗被俘后,朱祁钰在大事上就更不敢自己拍板了。

万一皇帝回来,会怎么看他?宫中的孙太后,会怎么看他?他回复群臣“择时改议”并不是想捣糨糊,而是想去后宫请示孙太后。

朝堂的官员们其实很清楚朱祁钰的尴尬,只是突然而至的重压让情绪不受理智的控制。不然官员们最该考虑得不是灭王振全族,而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群臣够理智,新君登基大概率也不会处死马顺。这一点不是没证据,后面朱祁钰登基后并没有血洗王振一党。

换句话说,马顺成了一个临时出气筒,用自己的命为官员们的情绪买了单,死得有些冤。最后来聊聊,围殴马顺的众官员是不是称得上“直”或“勇”。

首先,上纲上线的说,这些官员在挖明朝的墙角、拉低明朝的底线。

律法是一个皇朝的根基之一,无令无旨就殴杀朝堂官员,不是霸气和威武,而是在破坏朝廷的威权。

此后官员集结到宫门处哭闹,逼迫皇帝按他们的意愿出旨,成为明朝的常态。皇帝要么咬牙退让日后再报复,要么就是斯文扫地,扒光官员们的裤子伺候-- 廷杖。这是让明朝更有脸面,还是让明朝的脸皮更厚?

受此影响,七十多年后,因礼仪上的意见不合,翰林院修撰杨慎就敢和一众官员在左顺门伏杀张璁和桂萼(未遂)。这是国家百五十年养出的“士”,还是黑社会?

后面杨慎又带领一众官员齐聚宫门声嘶力竭的哭闹,最终致上百官员一起光屁股挨揍。这是明朝的高光时刻,还是大损皇朝颜面的闹剧?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英宗被俘后的牺牲品

其次,围殴马顺的大部分官员和“勇”扯不上边,只是欺软怕硬。

这一点,礼部右侍郎李实和明英宗做过真实的演绎。景泰元年,李实奉命出使瓦剌。在探望英宗时,李实“直且勇”,当面怒斥英宗宠信王振害国害己。英宗没有辩解,但吐槽“王振无事之时,人皆不说”。

没有参与围殴的于谦,为保护这些“直勇”之臣,不惜主动背负因果。但于谦受难时,他们不落井下石已属优良。更讽刺的是,夺门复位后英宗给王振立碑建祠。那些“直勇”之臣,不仅没一个出面反对,还有一些主动站出来附和。

所以导致马顺殒命的“午门血案”,并不是明朝值得夸耀的赞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马顺之死:明朝朝堂权谋斗争的牺牲品
锦衣卫,这个明朝最为神秘而可怕的特务机构,是历史上令人胆寒的存在。直接向皇帝负责,无需批文,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而且无需公开审理。作为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承担着最
2024-01-29 15:02:00
明朝比较出名的锦衣卫指挥使都有谁?
朱元璋创设的锦衣卫,是大明王朝的一大特色。它不仅有侍卫仪仗、宫禁宿卫的职权,而且还有侦缉讯问、监察百官的特权,可以说是皇帝麾下最锐利的爪牙。那么,终大明一朝有哪些出名的锦衣卫指挥
2023-07-16 06:23:00
朱祁镇复辟与明朝历史的转折
...。至是軏等数以俊为言。时俊已得罪,罢侯家居,遂徵下锦衣卫狱。狱具,上曰:“俊情罪深重,论法当凌迟处死,姑斩之。”其子珍,革爵发广西边卫充军。—《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软禁时
2023-10-08 15:47:00
明宪宗朱见深即位仅七天,为何被内阁和内廷好好上了一课
...谪调广西军前效力,都督冯宗、刘聚谪调广东军前效力。锦衣卫在文武官员的一片哀嚎之中,更大的地震却发生在锦衣卫。英宗朝的红人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同知门达,连同他的心腹指挥同知郭英
2023-01-17 20:10:00
明朝灭亡时,十五万锦衣卫都在做什么?怎么没有人去救国?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堪称大明皇室的‘‘得力干将,’’为何在明朝生死存亡之际,15万锦衣突然都‘‘消失’’了?他们
2023-01-17 16:53:00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结局如何
袁彬:锦衣卫指挥使,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英宗天顺年间,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受宠专权。另外一个叫袁彬的锦衣卫指挥使,也因当年曾陪同英宗北狩,同时被蒙古也先俘虏
2023-07-13 21:02:00
于谦:忠诚与智慧的明朝守护者
...,亲手将自己的官服摆放整齐,以完整保留最后的气节。锦衣卫抄家时,发现他虽身居高位,生活却十分简朴,家中无任何积蓄。这充分证明了他清正廉明、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太后听闻于谦遇害
2023-11-04 21:57:00
中国历史上的9大特务机构,专门为皇帝办事,你知道哪些?
“飞鱼服”,“绣春刀”,这是影视剧中威风凛凛的锦衣卫的常见装扮。锦衣卫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特务机构,专门为皇帝办事。我国历史上有9大特务机构,除了锦衣卫,你还知道哪些?一、墨家死士
2023-02-24 20:19:00
明朝厂卫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对明朝有怎样的负面影响?
...义就是厂和卫,也就是耳熟能详的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厂卫制度影响着整个大明王朝,三厂一卫的建立顺序是明太祖洪武时期的锦衣卫、明成祖永乐时期的东厂、明宪宗成化时期的西厂、
2023-01-30 16: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