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导语:宫廷剧热播,看到妃嫔们天天争斗的一地鸡毛,究竟为何?有多大的好处,值得如此下狠手呢?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清朝后宫制度的演变及爵位等级
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后宫制度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后金努尔哈赤时期,大汗的正妻称大妃(大福晋),以下为侧妃、庶妃(均称福晋或格格)。
皇太极时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建立了五宫后宫等级制度。
清军入关之后,顺治决定采用礼官建议,在乾清宫、慈宁宫设置了一些爵号,但最终没有执行,福晋、格格的称谓依然存在。
康熙以后,清朝后妃制度才得以完善健全。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
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曰景仁,曰承乾,曰锺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阳;西六宫:曰永寿,曰翊坤,曰储秀,曰启祥,曰长春,曰咸福。
康熙以后,后宫号位定制严明,正妻称皇后住在中宫,主内治;皇后以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的人数不固定,但各朝皇帝妃嫔数目差别很大。他们分别住在东、西十二宫内;东西宫都有具体的宫号。
康熙朝仍有庶妃,福晋、格格的称号依然存在;雍正朝取消了庶妃等级,但增加了格格、官女子的等级,但均在答应之后;乾隆朝后取消了格格名号。
不同的等级,对应着不同的爵位,享受着不同的俸禄待遇。
她们的地位及俸禄待遇,究竟在一个什么水平上,首先看一下清朝的全部爵位,做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更不能了解真相。
清朝爵位
清朝爵位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别,大致分为超品、品级。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
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宗室爵位,又称宗室觉罗世爵,由宗人府掌管,其十二级名号及俸禄分别是:
男子:
和硕亲王(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一隅)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多罗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多罗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固山贝子(固山;满语意为一角)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其中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级封爵,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个别皇子也有只封得镇国将军的。各级爵位的补服都不相同,不得混淆,从服饰上就可以看出爵位高低。
四种爵位之下,又有四种公爵,分别是:
奉恩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奉恩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不入八分镇国公同奉恩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同奉恩辅国公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识,表示其显赫的身份,如:
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等。
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以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是指双眼雉翎。
不入八分,是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居住。看看这些规定,是不是很扯淡哦。
这不是你买得起买不起的问题,有钱也不能任性,否则就是违制,轻者处罚,重则杀头。
之下是公爵以下的各种将军:
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二等其中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以上四等爵位,每一种又分三等,称一、二、三等XX将军,奉银、禄米都有差别。
低于奉恩将军爵位的称为闲散宗室,视为四品官待遇。
以上是男子爵位的情况。
女子爵位也有许多个等级,分别是:
1、固伦公主:居京师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银1000两、俸缎30匹2、和硕公主:居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银400两、俸缎15匹3、郡主:居京师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银160两、俸缎12匹4、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5、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6、县君: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7、乡君:居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俸银40两、俸缎5匹8、六品格格:居京师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俸银30两、俸缎3匹
他们的额驸,也就是老公也有相应的待遇:
宗室女子额驸待遇:1、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俸银300两、俸缎10匹2、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俸银255两、俸缎9匹3、郡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俸银100两、俸缎8匹4、县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俸银60两、俸缎6匹5、郡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俸银50两、俸缎5匹6、县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俸银40两、俸缎4匹
就这个情况来看,清室男女之间的爵位差别还是很大。后宫妃嫔参照女子爵位及俸禄的标准,也就比男子爵位的待遇差了很多。
皇后的俸禄介于固山贝子与奉恩镇国公之间,比亲王、郡王差很多,而且比多罗贝勒差了一半还多。
同时看出,与皇室宗亲攀上关系,也没有多少嫁妆可以陪送,看来好处并不仅仅这些银两哦。
异姓功臣爵位,或称功臣世爵、民世爵,由吏部验封司主掌,授予汉族官员和西南民族等满蒙之外的其他民族官吏。
一共是九个等级,分别是:
1、公爵2、侯爵3、伯爵(上三者超品)4、子爵(正一品)5、男爵(正二品)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7、骑都尉(正四品)8、云骑尉(正五品)9、恩骑尉(正七品)
每个爵位都有具体的进爵方式,很复杂,这里就不多说了。
每一等级又分为三个级别,这样,大清的功臣爵位实际为二十七个级别,其俸禄分别是: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兼-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兼-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兼-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兼-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一等轻车都尉兼-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骑都尉兼-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侯,待遇也有具体的定制。
凡是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一两,兼支给禄米一斛。
爵位的情况不太好理解,那就说一下大清官员的俸禄情况吧。
文官年俸禄米一品180两180斛二品155两155斛三品130两130斛四品105两105斛五品80两80斛六品60两60斛七品45两45斛八品40两40斛九品33两1.14钱33斛1.14斗未入流31两5钱31斛5斗
以上是文官的俸禄情况,武官略高一些,这里就不说了。千里去做官,为得吃喝穿。一个一、二品的总督、巡抚,年薪就是百十两银子,不足二百两,这不扯淡吗?
就这几个钱,还有必要辛辛苦苦、点灯耗油考取功名,挤破头去争着做官吗?暂且不说这个,下面再说。宗室王侯及异姓功臣的俸禄情况,就介绍完了。那就看一下,后妃们的待遇吧:
清朝后妃俸禄情况
据乾隆年间编纂的《国朝宫史》记载:
后宫妃嫔年俸一共分为九等,分别是:
皇太后1人(可分宫女12人)年例:金20两,银:2000两皇后1人(可分宫女10人)年例:银1000两皇贵妃1人(可分宫女8人)年例:银800两贵妃2人(可分宫女8人)年例:银600两妃4人(可分宫女6人)年例:银300两嫔6人(可分宫女6人)年例:银200两贵人(可分宫女4人)年例:银100两常在(可分宫女3人)年例:银50两答应(可分宫女2人)年例:银30两
看起来也没几个钱,与宗室爵位相比是有些差距,但与汉官员的俸禄比起来,也不算低了。
一个一二品的封疆大吏,年薪也就百十两银子,选上皇后,就是一千两、皇贵妃八百两,就算妃嫔也要二三百两,要高于督抚。一个七品知县只有四十五两,而常在就是五十两、答应三十两。
这就是说,入宫之后,一旦有了名分,就算答应、常在这最低级名分,也相当于一个县太爷。
入宫好比是考上了清北,基本保证了最好的工作;选上答应,就好比是中了进士,直接就是县太爷的待遇。但这几个钱,还是不足以让那么多小姐姐挤破头要进宫。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因为县太爷不仅仅是这点俸禄。
县太爷不指望这俩钱吃饭,更高级的官员更不指望这几个俸禄吃饭。那么,妃嫔们也不会指望这几个俸禄吃饭。
这点俸禄不能满足官员们的日常支出,那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了。“近水楼台先得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规矩。灰色收入就成了官员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
这不是个办法哦,到了雍正时期就顶不住了,但祖宗留下的规矩不好打破,雍正就想出了“养廉银”的办法。还是以文官为例,说一下这个问题:
文官年俸禄米养廉银一品180两180斛16000两(总督)二品155两155斛13000两(巡抚)三品130两130斛6000两(按察史)四品105两105斛3700两(道员)五品80两80斛2400两(从四品知府)六品60两60斛1250两(从五品知州)七品45两45斛1200两(知县)八品40两40斛九品33两1.14钱33斛1.14斗未入流31两5钱31斛5斗
雍正考虑的比较周全,各地情况不同,养廉银并不相同,而且同级别的官吏差别很大。比如,河南、山东巡抚的养廉银就高达两万两,而云南巡抚则由17000两改为12000不等。到了乾隆时期,大致就是上面的情况,也不是绝对一致。
一个年薪150两俸禄的二品巡抚,一年的养廉银就在一万三千两左右;七品知县年俸45两,养廉银一千二百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能不能解决贪腐问题,是另一回事,起码官员的收入就不是年俸那几个钱了。
看看,一个七品知县的养廉银就比皇后的年薪还高二百两。
有兴趣的话,友友们可以求一下皇后及妃嫔们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这个问题皇帝老儿也会考虑的,要不后宫都集体辞职,跑没人了哈。以此推断,后宫妃嫔的俸禄绝不是年俸那几个钱。这个问题咋解决暂不说,先说一下妃嫔们的那点俸禄究竟是个啥概念吧。
清朝时期普通百姓的收入及生活消费水平
小编看到一些资料,根据清朝时期的粮食与现在的比价,大约计算出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三百元人民币。对此,小编先不说高与低,准确与否,看一下小编了解的情况吧。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其著作《中国通史》中,引用清朝档案记载:
乾隆、嘉庆时期,短工每天挣10文钱左右,最低每月130文钱(不稳定),做长工,工钱为一年2500文(稳定)。屠户卖肉生意好的情况下,一天就能挣200文(不稳定,那时候肉也算是奢侈品)。
看来,杀猪的尽管收入不稳定,一个月也顶得上一个长工一年的收入。那一个长工一年的收入,又合多少银子呢?
清朝乾隆嘉庆时,基本上是1000-1200文钱兑换一两银子。
这就是说,一个长工,一年的收入才二两银子多一点。
那么,一个答应一年三十两银子的俸禄,就相当于十几个长工的收入。一个长工,一年在外打工,起码要保证老婆孩子三四口人的基本生活吧,要不你在外面忙活啥呢?
现在一个农民工在外打工,辛苦一年拿回一万元的话,十几个长工,就是十几万,就可以保证三四十口人的基本生活。
基本生活就是有点饭吃,能不能吃饱不好说哦。一个答应,妥妥的一个大地主哦,有十几个长工的地主,那也不得了。
按照清朝的一般制度,俸银以外跟着同等数量的禄米。一个女儿进宫,一家人吃穿就不愁了。
《红楼梦》中说道,刘姥姥第二次来到荣国府大观园,赶上正在举行螃蟹宴。刘姥姥吃着螃蟹,感慨道:“这样的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饭的钱,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许多人认为,清朝时期,一个四五口之家,一年的开支就是二十两左右。
可知道,刘姥姥一家五口人,生活在京城边上的农村里,女婿的祖上是京官,虽然家道中落,但也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里雇着长工,生活水平并不低。
《履园丛话》记载:
“本朝顺治初,良田不过二三两,康熙年间,涨至四五两不等。至乾隆初年,田价渐涨,然余五六岁时,亦不过七八两,上者十余两……
也就是说,顺治初年,良田每亩上等不过二三两,康熙涨到四五两,乾隆时最多也就是十余两。。。。
这不仅是使用权,还包括永久所有权,今天如果承包一亩土地,三十年的土地使用权该是多少钱?《履园丛话》与《红楼梦》都是小说,但也反应一些基本的社会现状。
就如你今天写小说,说到超市买了一斤猪肉,花了两块钱,谁信啊,不仅没人信,连看小说的人都不看你的小说了。
再看一下清朝兵士的饷银,清朝中后期,新兵到正兵,月饷银是一两五到四两二,但八旗兵就高多了。
就是说,一个士兵一年基本也有小二十两的饷银。应该是不算少了,但那是拿命换来的。今天的士兵,不说义务兵,如果是个士官,一年多少工资呢?
就当时而言,银子都是做大买卖的商贾和朝廷命官的俸禄,普通百姓几乎是见不到这东西的,用起来也很不方便,他们都是以文钱来计量的。
再看一下,清朝时期的物价水平吧:
清代康熙年间的鱼价一般是每斤20文左右。猪肉是每斤30至35文。鸭蛋银一钱(100文)四十五个,鸡蛋一钱五十四个。嘉道时期,鱼一斤25至40文。猪肉一斤涨到五六十文,最高价达到七八十文一斤。黄瓜每斤2文左右一斤。白菜每斤1至3文,葱每斤5文,蒜台每斤8文。桃子6至10文一斤,这些还都是道光年间的价格。
就以鸡蛋来说,一钱(100)文,可以买五十四个。那么一两银子(1000文),可以买五百多个鸡蛋,几口人可以吃一年。
那时候,普通百姓有几个能吃上鸡蛋的呢?
不同时期,社会消费水平不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人工资30元,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且时不时吃点猪肉,还可以吃个螃蟹、喝点海鲜汤。
今天三千元的工资,在三四线城市可以吃猪肉,海鲜也就看看了。但在一线城市,吃饭也困难,偶尔吃吃猪肉就算过年了。
这仅仅是一个数据参考,没有绝对的可比性。但基本可以看出,一年三十两银子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绝不是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三百元人民币这么个水准,恐怕一千元也比不了。
现在年收入三万元,可以说比较普遍,但在清朝年收入三十两银子却很困难,普通百姓就别指望了。这么一说,后妃们的俸禄还真不少哦,但这才哪到哪哦!
清朝后妃们真实的消费水平
前面说了,一个年俸禄150两银子的二品巡抚,一年的养廉银要一万五到两万。那么年薪一千两的皇后,难道就干巴巴这么一点东西吗?后宫制度虽不是共产主义,但是按照等级需要分配的。
比如说皇后每日可以领到猪肉16斤,羊肉1盘,鸡鸭各一只,米4升,面9斤,其余蔬菜水果也是应有尽有。当然,像级别低的答应,每日就只能领到1.8斤白米了。
就皇后这个生活标准哪能消化得了哦,吃不了就拿来赏赐下人嘛,都跟着沾光。吃的解决了,住的、穿的也不必操心:
以皇后为例,每年可以领到各种绸缎绫纱90匹、布60匹、貂皮90张,另外还有各种丝线若干等。而级别最低的答应,则只有丝织品8匹。
当然,后宫的待遇,都不能跟皇后相比,但只要有名分,就在人在份,一个也少不了。不管是最低级的答应还是高一些的妃嫔,自己用是没问题,贴补家用也足够。
除了这些固定的收入,后宫妃嫔还有不定时的赏赐:
最简单就是给皇帝生孩子。比如说皇后生一个孩子,在婴儿满月时颗获得白银1000两,衣物100匹;答应生孩子,婴儿满月时也有白银50两,衣物10匹的赏赐。
看看这些待遇,除了给皇帝生皇子辛苦一些,其他也没有太难的工作。但生了皇子,那个待遇就不是多少银子的事了,何况生皇子那可是幸福感满满的工作,人人争着干的活。
因此,小编认为,清朝嫔妃的俸禄绝不是按照一两银子三百元人民币计算的,一个县太爷顶不上最低等的答应;一个二品巡抚差不多也就相当于一个妃嫔。当然,被打入冷宫的不算,落地凤凰不如鸡。
就一般而言,入了宫就是不错的公务员编制;一旦有了名分,就不仅仅是县太爷的待遇。皇后、皇贵妃、贵妃那几两银子就是用来打发下人的小费。
所有这些,还不包括所有官吏人等孝敬他们的部分。
这就是清朝小姐姐们挤破头也要进宫的原因,也是后宫残酷争斗,一地鸡毛的根本原因。没有利益就没有争斗,这是不变的法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2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