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多亏了多功能模板,水下‘长城’才能高质量通过交工验收!”提起渠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工程如何又好又快建成,驻青央企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渠江航道项目经理姜立志感慨万分。
渠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工程是川渝携手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共建项目之一,主要按照Ⅲ级航道标准对3处滩险进行疏浚,采用整治建筑物堵汊和导流,并对垮塌区域进行护岸治理。其中护岸治理要修建一段长1175米的水下挡墙。“水下挡墙既可以保护岸线,又可以改变河水走势,利于泄洪,作用巨大。”姜立志介绍道。但是技术团队经过试验发现在水下浇注混凝土难度剧增。
传统水下挡墙浇注将不拆模钢套箱放到水下,与混凝土直接浇注在一起。但是该河道河流湍急,近10米高的钢模板水下操作难度大,而且要使用多达1000多吨钢模板,在安全性和成本上都不可取。“打破常规,能不能研制一套可重复利用的模版。”姜立志抛出问题。“重复利用便意味着要进行水下拆卸,危险性高。”项目副总工刘建国担忧道。“所以可重复利用模板必须易拆卸。”姜立志补充道。
技术团队按照思路,迅速走访当地多家供应商,最后一种通用的陆上拆模模板引起大家的注意。“陆上施工方便,拆卸可以从四面一片片拆,水下没有这种操作空间。”刘建国说道。就在技术研究陷入停滞时,刘建国看着铁门的T型插梢陷入沉思。“能不能给模板间加上T型插销,代替直接焊接,方便拆卸。”刘建国的话得到大家赞同。技术团队迅速试验,按照80厘米间距,在10米高的模板一侧从上到下安装12个T型螺栓,另一侧安装U型凹槽。浇注混凝土时只需将T型螺栓扣到U型凹槽上,并使用螺母、垫圈拧紧,反之拆卸时亦然。潜水员老李摸着打设出来的模型直称赞,“我在水下操纵这个就方便多了。”但是前方试验团队传来的消息还是让大家为之一震。
原来,因为河道施工受限,技术团队无法提前进行整平,河道崎岖不平,独立墩沉放水底后会产生歪斜,严重造成变形泄露。每个人脸色严峻,适逢下雨,大家站在岸边迟迟不肯撤退。“必须制作一套调平装备。”技术团队迅速投入到研究中。在模板四角顶部安装千斤顶,连接杆直通模板底部,与四个锥形腿相连,就如同太阳伞开合一样,通过调整上部千斤顶调节下方锥形腿高度,配合测量数据,进行调平。
解决了模板主体问题,吊具的选择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模板拆卸需使用吊机吊离,但此时模板与混凝土表面连接在一起,强力吊离只会造成混凝土受损。”刘建国解释道。技术团队翻阅大量的资料,一种可通过旋转调节长度的花篮螺栓引起大家注意。技术团队决定制作一种自动脱离吊具。在模板顶部搭设“井字形”吊杆,在8条吊点连接处,焊接带有横向移动槽的工字钢连接模板,在工字钢旁焊接花篮螺杆,螺杆穿过活动槽,通过螺母紧紧镶在工字钢上。“拧紧花篮螺杆,螺杆自动外移,带动整片模板外移,实现自动脱模。”刘建国兴奋道。无论模板尺寸变大或缩小,都能牢固吊装起模板,极大提高了水下拆模效率。
专项方案也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在项目面临停工2个月的不利情况下,仍然顺利在2021年汛期涨水前完成全部挡墙浇注。如今,渠江重庆段航道工程已融入绿水青山,实现1000吨级船舶全河段全年通航。“作为航道整治王牌团队,我们没有辜负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姜立志激动地说道。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晓 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1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