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月5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第七医院了解到,市七医院高度整合医疗资源,畅通就医渠道,全院上下所有科室经线上线下重症培训后全力参与新冠救治工作。
火线屏障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中南二路急救站接到急救电话前往救援。
“别担心,找到床位了!”市七医院急诊科医生贺骞对患者轻声说道。12月17日晚10时,贺骞在武汉市急救中心中南二路站值班时,接到一名重症新冠感染患者的急救电话后,立刻赶往患者家中,此时患者已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只有70多,情况不容乐观。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后,贺骞一边及时对症治疗,纠正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边联系附近有床位的医院。经过三个小时的努力,患者最终收治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12月,我转战到了体检中心,体检中心这边有所缓和以后,我又回到急救中心工作。”市七医院急诊科医生贺骞告诉记者:“作为医生,这时候没有专科之分,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一拖N”扩容重症救治能力,硬核守护患者安危
市七医院ICU医护观测患者病情。
“6床氧合指数下降,1床呼吸频率增快,9床血氧变差!”12月13日,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医学科三名患者同时出现险情,值班医生与护士熊芳迅速参与急救,挽救患者生命,医护团队采取各种诊疗措施,终于将患者生命体征又拉回到了安全范围内。
据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阮秀芬介绍,12月初以来,科室感染新冠病毒医护人员较多,但重症医学科作为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大家顶着巨大工作压力,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转。阮秀芬说:“护士熊芳主动加班,缓解同事压力,利用休息时间把护士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整理成笔记,在熊芳的带教下,护士们成长得都很快。”
据了解,武汉市第七医院ICU实行“一拖N”分片负责制,整个病区分为七组,每一组由一名资深医师全面进行救治指导,大大增强了ICU的重症救治能力,硬核守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肝病团队奔跑救援,持续守护患者生命通道
“患者氧合不好,需要高流量吸氧,但患者表现得很消极。”12月22日,一名90岁高龄的婆婆因“高血压合并新冠感染重症”收治到武汉市第七医院肝病科。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患有基础疾病,需要立即干预处理,但患者的消极态度又加大了治疗难度。
肝病科室医生李薇接到消息后,立刻从其他病区赶到了病人床前,耐心为患者做心理疏导,轻声安抚宽慰,并立即给予患者呼吸支持等一系列对症处理,将生命体征拉回到了安全范围内。
“我们不仅要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也要注意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大部分重症的老人内心比较恐惧,更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和负责。”李薇告诉记者,这是作为医生的责任与义务。
“那时病人多,每天早上8时查房,医生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交流,部署下一步的治疗,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查完房就到中午了。科室六个病区,经常能看到医生奔跑在各个病房的身影。”李薇说,“医疗救治分秒必争,我们的目标就是全方面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长江日报实习生杨浩 记者刘越 通讯员贺琼 杨文佳)
【编辑:赵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5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