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9 13:51:00 来源:戏说三国

看着这些1700年前的东西,专家们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嘿呀,还真就是他发明的呢!

这些长得特别像冲锋枪的武器究竟是什么呀?

专家嘴里说的“他”到底指的是谁呀?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一、古墓奇事】

在咱中国的湖北鄂州呀,有“铜镜之乡”这么个美名呢。商朝的青铜铸造体系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哟,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鄂州的浪漫呀、历史啦,还有古墓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啦。

大家有没有听过“破镜重圆”这个故事呀?

这个故事出自南朝哈,讲的是南朝驸马徐德言跟他妻子呀,怕国家破败后分别就再也见不着啦,就把一面铜镜切成两半,后来靠着这半面镜子又重逢啦。

那面被割成两半的铜镜,是在湖北鄂州给挖掘出来的。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1956年呀,在华容路段那儿发现了一座宋代的古墓嘞。接着呢,从里面先后找到了两块“菱花纹铜镜”,而且这两块铜镜的断面吻合得特别自然呢。

属于鄂州古墓的浪漫故事可不止这一点哈,一听到“华容”,大家肯定都能联想到曹操败走华容道,接着就能回忆起三国时期那一段很瑰丽的往事啦。

在湖北鄂州呀,又发现了一座属于三国时代的古墓呢,那些陪葬品可把专家给惊着啦,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原来呀,在20世纪90年代那会儿,地方上的文物保护部门一下子就接到了一条挺紧急的信息呢:

当地的老百姓发现了一座古墓,感觉这座古墓好像是被盗墓贼给破坏了。

专家们赶紧跑过去,一看,还真就是一个古墓群呢。

在对那东西进行抢救性挖掘之后呀,专家从里面找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金属片呢,并且这些金属片看起来就像是属于一种跟冲锋枪差不多的武器。

“这莫非就是那传说中的诸葛连弩?”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这个疑问一直在大家心里,毕竟诸葛连弩是现代机枪的原型,所以专家们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

而且这个古墓是三国时期的,这就让专家们更加确信啦。

诸葛连弩在历史上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可史书里对它的描述特别简略,这就导致后人很长时间都没法确定这种武器到底存不存在,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像传闻中那么厉害。

不过这一回湖北鄂州那座古墓的发掘,就把这个问题给解答了:

真的是他搞出来的呀,太牛啦!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二、弩、连弩与诸葛连弩】

在那个冷兵器的年代呀,弩可是特别重要的武器呢,它是古代兵车战法里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是步兵用来克制骑兵的“厉害家伙”!

尽管存在装填时间长、难以持续射击,并且对制造工艺有较高要求等这些状况,但弩在冷兵器时代依然特别受人们追捧,主要原因有三个——

射程远,威力猛,上手超简单。

尤其是那最后一点,特别受统治者的喜爱呀。

毕竟就算是个没什么经验的人,只要稍微训练一下,就能很轻松地干掉一个接受过专业战斗训练并且穿着满身装甲的经历过很多战斗的人。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当然啦,有很多统治者都对这事儿挺害怕的,因为这种武器对他们来说威胁真的不小呢。

就像历史上的英国理查一世那样,他之前曾先后两次被毒箭给射中了,等到第二次遭遇袭击之后,他就因为伤势太重而去世了。

在12世纪的时候,西方的教皇曾因为弩太残忍这一理由,想要把弩给禁止掉。

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那弩这种单个士兵使用的武器诞生之后,都发展得特别快。

尤其是在东方这边,弩一直在被改进和提升呢,像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连“连弩”都已经出现啦。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前面讲过,“发射速度慢,只能单发”是弩的一个大缺点,这曾经让它只能在车战中使用。

那能不能把这个问题给改进改进,实现一次发射好几支弩箭呢?

春秋战国那时候呀,人们就把“双矢并射连发弩”给研究出来啦。

这种弩带有专门的箭匣呢,不过它的威力不咋大,破甲的能力特别弱,只能用来自我防卫或者打打鸟雀啥的。

后来呀,人们持续进行研究,最终成功制造出了那种威力变得更强啦,并且一次能射出更多箭矢的弩呢。

不过这些东西顶多能算是连弩的“最初模样”,跟后面的连弩有着很大的差异。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说到底,这些“连弩”并非在同一把弩上依次连续发射,更像是床弩那种情况,得要多人一起协作配合才行,要不就是干脆把多张弩摞在一起。

一直到诸葛连弩出现了,连弩才开始真正地展现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为啥很多人都说,诸葛亮不但对连弩进行了改造,甚至还“搞出了真正的连弩”。

不过呢,有那么一些人讲,诸葛连弩实际上并非是诸葛亮搞出来的呢,而是在明朝的时候才诞生的呀。

当时那些武器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厉害,所以这个明朝的发明家就借用了诸葛亮的名字。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嘞,不过大众更偏向于真正的诸葛连弩已经失传啦,而明朝人研究出来的诸葛连弩那是另外一个玩意儿。

毕竟明朝的《天工开物》对它作出过评价呢:

这技巧虽然挺精巧的,不过它的力量很微弱,不是用于军事方面的器具。

这句话直白来讲,其实就是“华而不实,没啥用”。

可诸葛亮最初是靠着连弩来打仗的呀,并且那诸葛连弩还获得了陈寿等这些人的高度赞誉呢,这里面明显有不一样的地方。

那陈寿他们是怎样去评价诸葛连弩的呢?这武器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战绩呀?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三、诸葛连弩扬威】

陈寿在《三国志》里给出了这样的表述:

亮特别擅长巧妙的构思,对连弩进行了改进和增添,那木牛流马也都是出自他的想法。

把这个“巧思”运用到实战里,那可给敌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呢——

公元228年那会儿,诸葛亮领着兵把陈仓给包围啦。

为了应对诸葛亮手下的大军,有人给魏明帝举荐了一位王将军,称他能够拉开两石重的铁弓,舞动六十斤的大刀,那可是相当勇猛啊。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在后面的那场战争里,这王将军真的特别勇猛,就像在陈仓之战中,他斩杀了谢雄、龚起等人,这事儿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失败。

不过呢,诸葛亮很快就琢磨出了对付他的法子,而借助的工具呀,正是诸葛连弩。

在一场对抗里呀,诸葛亮让手下装作打不过,把王双那一部给引到祁山斜谷去啦。

等他赶到的时候才发觉,斜谷的两岸早就埋伏了好多蜀军呢,并且这些人的手里都握着冷冰冰的弩器。

别看弩手就一百来个,可一轮就射出了好多好多弩箭呢,就算这个王将军个人特别勇武,也没办法挽回那种不好的局势啦,最后就蒙受了大败。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对呀,诸葛亮弄出来的连弩能够一次射出十支箭呢。

正因为这样,那时候这种弩箭被称作元戎弩,其含义是弓弩当中的“统领”,这些在裴松之的书中都有记载呢。

说它是元戎,箭长八寸,一支弩就能同时射出十支箭。

被诸葛亮打得抱头鼠窜的,可不单单是这王双将军哦。就在那一战过去三年之后呀,曹操的旧部张郃也重蹈覆辙啦。据《三国志》所记载呢: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在蜀汉的实力跟曹魏比起来明显弱不少的时候,诸葛亮还有后来的姜维能够好多次去北伐,诸葛连弩在这中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呢,它好几次都帮着蜀军从危险的境地中脱身,把局势给扭转过来啦。

当然啦,诸葛连弩的战力那可是相当猛的,一次就能发射十支箭呢,并且命中率还极高。不过呢,它也有缺点呀,而且这个缺点之前就已经显露出来啦。

诸葛亮跟王双交战时,为啥要把对方引到斜谷呢?

诸葛连弩由于体型大且重量大,单个士兵很难使用,得提前做好布置。这样一来,它跟明代的“诸葛连弩”就有了更明显的区别啦,它绝不是那种没什么力气的东西。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诸葛连弩本身就很厉害啦,据说呀,历史上魏国的发明家马钧还把它给改造了呢,能让它一次发射五十只弩箭呢。

这威力变得更厉害啦,怪不得被称作现代机关枪的原型呢。

不过呢,因为生产的过程那是太复杂啦,对制造工业的要求也特别高呀,所以经过改造的诸葛连弩就没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呢,后来就落到失传的地步啦,真的挺让人惋惜的。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也有一些人对这持怀疑的态度呀,毕竟在冷兵器的那个时代,连弩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能射出五十支箭呢?

有人讲,那五十支箭是一下子全射出去的,还有人说,五十支箭是一支一支慢慢射的,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后面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古代那会儿生产力不太够呢,那连弩的箭矢肯定得瞄准敌人去发射呀。

十个敌人或者五十个敌人一起进攻的情况不多见,这会导致很大的浪费,而且这种设计实施起来很难。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明朝的时候有发明家试着去复刻诸葛连弩,到了清朝呢,还有人在那基础上造出了弹弩,这都有点朝着现代机关枪发展的那种感觉啦。

太可惜啦,那会儿火炮慢慢开始用啦,好多人都觉得连弩这种冷兵器太落后啦,所以对这方面的科研成果也没太当回事儿,最后就使得弹弩的技术渐渐失传啦。

那古人针对诸葛连弩给出了怎样的总结性的评价呀?

国家的精良器具,军队的重要用品,耗费十寻长的木材,耗费两人的力气。

这么厉害的发明,在诸葛亮离世后没多久就没流传下来了,真的让后人特别惋惜。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四、探寻与意义】

到现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经常会为古人的那种智慧而感到惊讶呢。

除了诸葛连弩那玩意儿,咱中国历史上还有好多出名的弩器呢,像大黄弩呀、神臂弩还有秦弩之类的。

大黄弩是汉朝那个时候的弩啦,一般人根本就拉不动它,更别提在实际战斗中拿去用啦。

要知道汉朝的弩是分一到十石的呀,那引满一石弩得差不多有30公斤的力量呢,从这就能看出作为十石弩的大黄弩有多厉害啦。

据说啊,那时候李广用的就是大黄弩。

神臂弩是在北宋神宗那个时候出现的,它的射程能有340多步呢,听说是比大黄弩厉害哟。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至于秦弩呀,和诸葛连弩挺像的呢,都已经不是那种单个士兵能够方便携带使用的武器啦。

秦弩可是历史上最大的弩呢,以前出土过的那些朽木残长都有1.4米啦,那威力可想而知呀。

弩这种玩意儿,历史那可是相当久啦。

最早能一直追溯到黄帝那时候呢,那会儿叫“窝弓”哟。等到了商周时期,弩就慢慢发展得很完善啦。到了春秋时期,弩更是变成了一种比较常见的兵器啦。

等到了三国那个时期呀,弩就已经发展得挺成熟啦。

不过诸葛亮有本事打破那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把诸葛连弩给研究出来了,这可真让后人感到惊叹呀,要知道“一弩能发十支箭”那实在是太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了。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宋朝那会儿,有过一种挺大的弩床嘞,其实就是把好多张单发弩给弄到一块儿,然后一起发射出去。

据专家们的判断,这种弩床要是想发射的话,大概得几十上百人一起使劲才行。

即便这样,这些弩床上最多也就只能架四张弩啦,这意味着最多只能四支箭一起发射呢,跟诸葛连弩的十支箭一起发射相比,那差距可大啦,更别提马钧的“能增加五倍”啦。

在弩器这个领域里呀,诸葛连弩那可是个“重量级选手”呢,在弩界的地位相当特殊。诸葛亮也因为这事儿特别受大家推崇,就靠他自己的本事推动了蜀汉弩器的发展。

古墓出土40把似冲锋枪的武器,距今1700年,专家:果然是他

武侯祠博物馆跟四川博物院里头,都收藏着蜀汉那时候的“铜弩机”。

最稀罕的是,这些弩上面刻着特别详细的记录,像什么生产日期啦、制造部门啦、制造人员啦之类的。

之所以要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是因为在诸葛亮带领下的蜀汉,实行着“物勒工名”。

谁造的东西,谁监造的东西,上面都记得明明白白的,要是出了事谁都别想跑掉。

正因为要求特别严格,所以蜀汉弩器的质量才有了足够保障,在战场上才能表现得很出色,让那一代曹魏名将都只能含恨。

简单来讲呀,就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不卑不亢”呢,吸取古人的智慧啦,一起去建设祖国,一起去创造更棒的生活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诸葛连弩威力到底有多大
...有名的武器,这个武器堪称古代机关枪,相传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这就是诸葛连弩。诸葛连弩据说能够一次射出十发,威力非常巨大。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诸葛连弩
2023-05-15 14:29:00
山东发现汉代将军墓,墓主人是诸葛亮父亲?
...布、赵云等人,同样也是有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周瑜以及诸葛亮等人,而在这些人里面,相信大家对于诸葛亮的事迹是听说最多的了,在我们之前学习过的课本中,就是有他草船借箭、巧借东风这样
2023-01-17 17:07:00
汉代古墓出土姜子牙天书,民间传言不攻自破
...姜子牙的著作中获得了宝贵的知识,比如后世的鬼谷子、诸葛亮等人都是从他的著作中得到了治国的启发。姜子牙的著作中最著名的要属《太公兵法》,书中记录了兵家必备战术,包括排兵布阵、战
2024-06-13 15:40:00
从兵书和史料中找答案:诸葛亮使用的原始木柜地雷,威力有多大?
诸葛亮七擒孟获火烧藤甲兵的时候用上了违禁武器:“令马岱将黑油柜安排于谷中,车中油柜内,皆是预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药线;才一发动
2024-12-17 10:41:00
诸葛亮死后留下一计,曹操只能甘拜下风
...才被考古学家发现,不过仍有历史学家对此持质疑态度。诸葛亮号称“智圣”,但依然有曹魏政敌仇视,他又是如何处理身后事的呢?相比于“奸雄”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智圣”诸葛亮对于自
2023-05-27 13:22:00
考古发现,武则天竟然和诸葛亮是亲戚关系?
蜀国丞相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猝于公元234年,而唐朝女帝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猝于公元705年。武则天和诸葛亮所处的时代间隔将近五百年,但二人却是实打实的亲戚关系。编者为
2023-01-12 22:06:00
...行各业的专家们都不明白,南京市博物馆随后开了一次“诸葛亮”会,南京的海洋生物学家,知名作家、还有文史专家,考古学家齐聚南京市博物馆,大家畅所欲言,目的是搞清这个海螺的具体用途
2023-08-22 11:13:00
司马懿的墓为何没有遭人挖盗
...吗?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就是诸葛孔明了,但在那个年代,诸葛亮还有一个实力不弱于他的对手,这个人就是司马懿。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是“谋略双子星”才更接近现实。司马懿在长时间的隐忍中
2023-05-06 11:01:00
司马懿对上诸葛亮为什么胜少败多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刘备身边出名的军师,刘备为请他来辅助自己,不惜降下身段“三顾茅庐”,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才能之高。不过三国时代自然还是有能和诸葛亮棋过三招之人,比如魏国重臣司马懿。
2023-04-24 12: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⑫|太行山里抗大的“家”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文案:杨佳薇 呼延世聪 张帆 谭悦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刘彤瑶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19 08:36:00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王开智 冯沛然 张琪 杨凡海阳的山石里,藏着民族的风骨。这座浸润着英雄气的城市,是地雷战的故乡
2025-08-19 09:39:00
从“季子长沟”到今日长沟:一段跨越2500年的历史传承
当我们每天念起“长沟”这个名字,当我们的生活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是否曾想过,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金戈铁马
2025-08-19 10:11:00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大皖新闻讯 8月18日,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走进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阳泉是山西的东大门
2025-08-19 10:23: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举行
为持续提升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展陈水平,进一步讲清讲活讲好吉林故事,深刻铭记英雄先烈的丰功伟绩,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决定
2025-08-19 11:47: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参观吉林省近现代史展 传承抗联精神致敬英雄岁月
8月18日,杨靖宇将军后人马继志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参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与殉国85周年的重要节点
2025-08-19 11:47:00
开国中将梁兴初的次子梁晓源:这场展览,让人从心底升腾起爱国热忱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即将启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主题下,1200余张历史图片与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静静陈列,将吉林三百年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
2025-08-19 13:53:00
80岁的她从北京赶来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现场,一位老人长久驻足于东北抗联展区。80岁的张卓亚从北京千里奔赴长春,只为这场凝结了吉林近现代沧桑变化的展览
2025-08-19 13:53:00
抗日名将李延禄的外甥女杨丽珍:展厅里,望见舅舅当年的模样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即将开展,该展览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主题,将集中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
2025-08-19 13:53:00
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本周收官 重现左宗棠“舁榇出关”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出品,由湖南金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摄制
2025-08-19 14:54:00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邀请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共赏经典画作
河北新闻网讯(骆睿)8月15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文明办邀请辖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代表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20周年成果展・北戴河特展”
2025-08-19 15:52:00
【灵山夜话】一代贤妃娄素珍
在明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子以其出众的才学与刚烈的气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便是宁王朱宸濠的嫡妃——娄素珍,后世多称其为娄妃
2025-08-19 17:14:00
1938年2月,贵阳城阴云密布。年仅17岁的共产党员严金甡因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黄大陆、李策一同被国民党贵州当局逮捕
2025-08-19 17:18:00
5次踏访吉林,吴大澂玄孙吴元京眼中的先祖与这片土地的深情
“这是我第五次来吉林了。”站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柜前,吴大澂的玄孙吴元京望着吴大澂画像,语气里带着郑重的感慨。从珲春的吴大澂广场到吉林市的机器制造局
2025-08-19 18:36:00
《红军长征过云南经典故事青少年绘本》完成创作
文/孙希燕、刘顺利由云南艺术学院师生设计创作的《红军长征过云南经典故事青少年绘本》近日陆续完成。该绘以适合青少年阅读兴趣的Q版形式
2025-08-19 1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