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2-11 17:04:00 来源:鲁网

大脑类器官在神经系统领域的研究又有新突破!近日,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受日本折纸艺术启发,开发出“折纸电子器件”平台。通过这个三维篮状装置,可支持长期记录在悬浮液中培养的大脑类器官生长和电活动,这为深入研究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及活动模式提供了全新的体外模型。类器官技术与光遗传学和药理学等跨学科整合,有望突破以往疾病研究模式,打造更优质、更精准的体外研究模型。

大脑是人体内最神奇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古今中外,科学家一直醉心研究其复杂性及功能性,致力于揭示大脑深层的奥秘,探寻认知和思维的本质。

然而,人类大脑复杂的神经回路是如何在产前发育过程中形成和成熟的呢?由于研究模型的缺失,这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一大难题。

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类器官”模型成为科学家体外研究大脑神经发育和疾病的绝佳场所。为深入研究大脑早期发育机制提供了切入点。

但要实现类器官和类器官组装体在模拟神经发育和疾病方面的全部潜力,就需要改进长期、微创记录电活动的方法。就目前的技术(如膜片钳、穿透式微电极、平面电极阵列和基板附着的柔性电极)来看,要想长期记录在悬浮液中的类器官颇有难度。

如何能同时兼顾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与记录电活动的长周期,成了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新课题。

幸运的是,“答案”总在不经意间出现,《Nature Biotechnology》(影响因子IF=46.90)杂志刊登的论文,详细记录了这个解答过程。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受到东方折纸(Kirigami)艺术的灵感启发,来自斯坦福大学Bianxiao Cui、Sergiu P. Pașca等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复杂的、柔性的折纸电子器件(kiri—E)平台,从二维过渡到三维篮状配置,具有螺旋或蜂窝图案,以适应悬浮类器官的长期培养。

该系统支持大脑类器官的长期(120天)生长和电记录,有望对神经精神疾病中大脑回路的形成及其失调进行严格分析。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 利用日本折纸艺术设计的“窃听”人脑类器官的“折纸电子器件”装置。

大脑类器官:

研究大脑早期发育的重要模型

大脑神经回路(neural circuit)是指大脑神经元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大脑网络的电活动路径。

大脑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它会生成一个电信号,称为动作电位。大脑神经回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实现复杂的认知功能。

在胚胎发育期间,人脑就开始组装复杂的神经回路。尽管这些相互交织的联系可能决定了认知能力的下限和上限,但无法直接研究产生它们的生物过程。

近年来出现的类器官技术为研究大脑早期发育提供了全新思路。

大脑类器官是由多能干细胞生长而成的三维神经细胞簇。这些微小的组织,以毫米为单位,概括了大脑的一些关键特征,如组织形态、细胞类型组成和某些功能方面。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 四张不同人类胎儿大脑器官的放大图像。

它们可以长期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展出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突起,并表现出内在的活性。人类大脑类器官甚至被植入动物大脑,在那里它们整合到电路中并改变行为。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测量大脑类器官电活动的技术(比如膜片钳、硅探针和多电极阵列等),不仅需要特殊的制备,而且不能较好地适应纵向研究的类有机物。

然而,大脑神经回路在类器官体外培养模型中成熟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与体内的发育时间框架相似),这对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神经活动的纵向研究提出了挑战。科学家们能否创造新机遇,突破这个技术难题呢?

当折纸艺术遇上类器官

科学技术的难题迎刃而解

为了长期跟踪记录在悬浮液生长起来的类器官,科研人员尝试寻求一种足够灵活的结构,用来支撑生长中的类器官模型。

受折纸艺术的启发,研究人员开发出柔性电子元件,可从二维结构过渡到三维的篮状结构,具有螺旋或蜂巢图案,以适应悬浮液中类器官的长期培养。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 日本折纸艺术的部分形态展示。

起源于日本的“折纸”(kirigami)艺术,是一种将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和模型的传统艺术。kirigami(日语“切割和折叠”的意思)是折纸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与普通的折纸不同,由于使用剪刀或刀片在纸张上进行切割和折叠,容易创造出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图案和设计。

为了优化平衡灵活性和机械鲁棒性的设计,他们使用有限元模拟框架来量化负载下的变形,并确定应力如何在不同位置累积。科研团队最终确定了一种直径为1cm的螺旋形篮状设计,这个篮子上有32个直径为25μm的嵌入式微电极阵列。

这个3D结构的电子元件,可以在最小应变下适应类器官的重量,并且足够“坚硬”,可以在悬浮液中耐受数月。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 Kiri-E的设计、优化和制造,用于长期的KiriE-人类皮质类器官集成。

研究人员将这个3D结构命名为“折纸电子器件(kiri-electronic)”,它能与大脑皮层类器官集成并实现长达120天的持续记录。

如此以来,Kiri-E平台顺利实现了利用折纸艺术对大脑类器官长期跟踪“窃听”的目的,同时还保留了其形态、细胞结构和细胞组成,为揭示大脑神经系统深层电活动模式提供了创新研究范式。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 KiriE记录捕捉了皮质纹状体装配类中与疾病相关的表型和神经活动。

同时,这个Kiri-E平台可以在光遗传刺激后捕捉类器官组装体中的皮层纹状体连通性,通过与光遗传学和药理学的操作整合,建立与遗传疾病相关的表型模型。对于研究神经系统组装背后的疾病和活动模式将起到积极作用。

类器官+基因测序

拓宽传统医学研究边界

为了确定“折纸电子器件”Kiri-E平台的性能,通过一系列活细胞成像、免疫荧光和单细胞RNA测序研究,他们证明KIri-E可以嵌入深度为300-500μm的皮质类器官中,而不会显著改变类器官的形态或细胞组成。此外,KiriE可用于体外监测类器官组装体中的电路连接性。

接下来,研究人员还发现,诱导后75天开始的纵向记录(dpi)开始显示100dpi的自发电活动。在大多数细胞中,这种活性在数天内保持稳定,并且活性至少持续到179dpi终止实验为止。由此可见,KIri-E平台能可靠地记录人类皮层类器官的自发或诱发活动。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 Kirigami-电子设备孕育并监测人脑类器官组装体的发展。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评估类器官是否逐渐发展出巨大的去极化电位、GABA极性开关和振荡波,这被认为是发育中的胎儿神经系统的特征,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随着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不断打破传统的认知边界,带来现代医学和再生医学领域的无限可能,尤其在基因编辑、器官发育、疾病研究、精准医疗等方面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在神经发育障碍研究方面,类器官协同基因编辑技术,正在探究以往未曾涉猎的前沿领域。

同样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升级的大脑类器官组装体模型与先进的CRISPR基因筛选技术,系统揭示了425个神经发育障碍相关基因在抑制性神经元发育中的作用,表明神经发育障碍相关基因映射到人脑发育,并揭示疾病机制的能力。

更有甚者,为打开自闭症研究的“黑匣子”,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筛选平台——CHOOSE 系统(CRISPR-human organoids-scRNA-seq),充分结合类器官与CRISPR基因编辑、单细胞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的优势。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 左侧:CHOOSE系统的共聚焦成像,红色的为携带基因突变的细胞;右侧:不同颜色的马赛克图案代表单个细胞,每个细胞携带一个自闭症相关基因突变(图片来源:Knoblich实验室)

通过大脑类器官电生理检测技术,记录大脑类器官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将是研究大脑类器官的重要工具,或将成为类器官智能的基石。

2023年2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Thomas Hartung科研团队首次提出“类器官智能”(Organoid Intelligence,OI)的概念,以期借助对大脑类器官的深入研究,试图冲破硅基计算和目前人工智能的“枷锁”,由此进入更强大、高效、节能的生物计算时代。

华夏源类器官:《Nat Bio》“窃听风云”在大脑类器官中长期稳态上演

△ 用于生物计算的类器官智能架构,或将复刻一个和人脑类似的智能系统。

这些具有前瞻性的大脑类器官科研创新,不仅颠覆了以往基础神经学领域的传统认知,将推进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于大脑发育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医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模型和治疗视角。随着类器官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个性化医疗,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这一技术也有助于揭示人类大脑的奥秘,推动神经科学的研究迈向新高度。

大脑类器官技术是21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突破性进展,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平台。那些科幻电影中的神奇构想,正在一步一步朝现实的方向迈进。在这条前进之路上,类器官技术已然成为将生物医学领域研究推向新世代的推手。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吴英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1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全球首个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GKA)药物华堂宁正式准入国家医保目录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和激素分泌缺陷。尽管针对不同靶点的新型降糖药物相继问世,解决血糖稳态失调仍是T2DM未被满足的治
2023-12-14 15:33:00
搜狐医药 | 全球首个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拜耳多格列艾汀片正式准入国家医保目录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和激素分泌缺陷。尽管针对不同靶点的新型降糖药物相继问世,解决血糖稳态失调仍是T2DM未被满足的治
2023-12-13 16:54:00
风云三号F星首套图发布,平台和遥感仪器已进入稳态工作
...仪器均已开机运行,这标志着卫星平台和遥感仪器已进入稳态工作,将全面步入在轨测试阶段。F星于今年8月3日成功发射,作为风云三号C星的“接班星”,也是一颗太阳同步上午轨道卫星,将
2023-11-13 15:40:00
...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评估人脑中的铁稳态,揭示了铁在大脑中的重要作用,对大脑研究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突破性意义。维持铁的平衡或稳态是大脑功能的一个关键方面。大脑
2023-09-19 05:16:00
鱼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吗?在水里的它们需不需要尿尿、喝水?
...,在斑马鱼身上也有相关的研究,结果这种鱼也能够拥有中长期的记忆,经过测试后,这些斑马鱼能够根据信号灯的颜色确认啥时候吃饭,以及如何游出迷宫。不仅如此,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
2024-06-19 14:18:00
以免疫稳态重建为核心:远大医药STC3141引领脓毒症治疗新方向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发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作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危重症,其死亡率高达30-35%,若未及时有效干预,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长期以
2025-10-31 16:45:00
新研究:这两个器官先衰老的人,老得更快,死得也可能更早!
...们就来详细讲讲大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以及身体其他器官和长寿的关系。年轻的大脑与免疫系统是长寿的关键!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关键概念——“器官年龄”,相比身份证上的年龄,
2025-09-17 21:27:00
中医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有何依据?
...代科学解读中医的脏腑理论,不仅涵盖了现代解剖学中的器官功能,还蕴含了更为深层次的生理与病理机制。例如,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这一理念超越了现代解剖学中心脏作为泵血器官的传统认知,
2024-12-04 12:55:00
长期喝白开水与长期喝茶的人,哪种身体更健康?医生给出答案
...身体健康。水分需求存在于血液中,才能到达身体的各个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体内多余的水分需求经过肾脏过滤后排尿出汗。开水是一种健康、无污染的饮料。水被污染后,很多重金属污染物进
2024-05-23 16:3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血脂报告单上“↑↓”符号,哪个指标风险大?
许多人在拿到血脂检验报告单时,最关注的是报告单上的“↑↓”符号,这些符号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健康信息,其中一些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紧密相关
2025-11-14 06:49:00
掌握糖尿病足早期信号 这5个部位要重点检查
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前来医院就诊的情况并不少见。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2025-11-14 06:49:00
“大脑重启”不是科幻片:MECT治疗室里的“无痛升级”全记录
在精神科治疗领域,有一种被称为“大脑重启”的治疗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它就像给大脑做一次精密的“系统升级”
2025-11-14 06:49:00
咳嗽总不好?中医辨“寒热”、西医查病因!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相信许多人都经受过咳嗽反复发作的困扰,持续咳嗽不仅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还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干扰
2025-11-14 06:49:00
便秘太难受,可试试这些方法改善
蹲厕所半小时,腿麻了还没动静,你是否也被便秘缠上过?其实便秘不只是排便困难,长期忽视还会导致腹胀、口臭、皮肤变差,甚至增加痔疮
2025-11-14 06:49:00
中医如何看待腰椎病的成因以及预防
腰椎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腰椎病的成因有独特理解
2025-11-14 06:49:00
北京京医中医医院专业治疗耳鸣深度探析:优势、方法与患者选择
耳鸣的困扰在于其无形却无处不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情绪健康。当寻求专业治疗时,北京京医中医医院的耳鸣专科因其纯中医的系统疗法而备受关注
2025-11-13 11:45:00
医学科普|年轻男性必修课:前列腺炎的防与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前列腺疾病似乎是中老年男性的专利。然而,门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开始因前列腺问题而就诊,其中以前列腺炎尤为常见
2025-11-13 11:46:00
确诊乳腺癌怎么办?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详解诊疗流程
当诊断书上写下“乳腺癌”三个字,初期的震惊与迷茫或许还未散去,但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做
2025-11-13 11:47: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康佳:产后肩颈僵硬伴头痛,多是“经络不通”
康佳,首都名中医、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科、教、研近40年,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科研项目
2025-11-13 14:09:00
东城中医医院魏玉龙:经络辨证,精准治疗头痛
魏玉龙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临床系副主任、气功教研室主任。历经20余年临床实践
2025-11-13 14:40:00
东城中医医院马剑雪: 产后脸上长斑不消,别只怪日晒,多是“肝郁血瘀”
马剑雪,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四川省名中医胡玲香老师。2013年至今跟随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房繁恭主任医师学习
2025-11-13 14:40:00
杏林春暖除鼻患,丹阳陆鸣斋中医诊所创新疗法获赞誉
随着季节更替和环境变化,鼻炎已成为困扰众多民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的鼻塞、流涕、喷嚏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更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11-13 15:23:00
深圳永福医院:排便剧痛、大便出血 警惕肛裂找麻烦
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破裂后形成棱形裂口或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据欧美统计女性比男性多得此病
2025-11-13 15:25:00
数据管理再进阶!盈康一生以DCMM四级认证领跑大健康行业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公布最新评估结果,盈康一生成功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4级(量化管理级)认证
2025-11-13 1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