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小心食用“清明蔗”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02 00: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甘蔗因其汁多解渴、口感清甜深受人们喜爱。但清明节期间的甘蔗如果食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本期《求证》栏目,我们邀请专家给大家讲解一下清明时节食用甘蔗的注意事项。

小心食用“清明蔗”

本报记者 张添怡

本期专家

栾博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主任医师,从事营养与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甘蔗进入中毒高峰期

栾博:俗话说“清明蔗,毒过蛇”,清明前后的甘蔗很容易引发中毒。甘蔗主要产自广西、广东、福建等地,一般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收获上市,至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后才会卖完。北方因距离产地较远,要经长时间运输,加之甘蔗的水分和糖含量比较高,而在收获时的切口会使果肉暴露,因此长时间运输或储存不当容易发霉变质,故食用霉变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初春季节。

霉变甘蔗的特点

栾博:“毒过蛇”的并不是甘蔗本身,而是发霉变色的“红心”或者“黑心”甘蔗。主要特点为霉变甘蔗表面一般色泽不鲜,节与节之间可见虫蛀痕迹,按压质地较软。在霉变甘蔗末端,会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切开之后在断面上还会有红色的丝状物,霉变蔗瓤呈浅棕色,蔗心发红或发灰,闻之有霉坏味或酒糟味。

食霉变甘蔗的后果

栾博:甘蔗霉变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噬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进入人体被吸收后,发病非常快,一般是十几分钟至十几小时。短时间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出现头晕、头痛、抽搐等症状。严重可导致脑缺血坏死、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还有部分甘蔗毒素中毒的患者留下语言、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如何选购安全的甘蔗

栾博:一看。新鲜甘蔗表皮黑中带红、光滑、有白霜,蔗瓤呈乳白色。如果甘蔗色泽差,在末端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切开后剖面有泛红黄色、棕褐色或青黑色的斑点斑块,表示其已霉变,这样的甘蔗别买。

二摸。新鲜甘蔗质地坚硬,霉变甘蔗质地较软。如果买到质地比较松软的甘蔗,那就要注意了。

三闻。正常甘蔗吃出来的甘蔗汁味道清甜,脆嫩爽口,具有甘蔗特有的清香气味,如果闻到有酸馊霉味或酒糟气味等,说明已经变质,这样的甘蔗不能食用。

去掉“霉变”部分能吃吗

栾博:不能继续食用。因为甘蔗被霉菌侵袭后,菌丝已经延伸到甘蔗的每个部位,除了霉变的那一部分,剩下的甘蔗也有大量毒素,故建议食用。总之,质软、变色、变味、长毛、红心的甘蔗都不建议食用,即使砍掉霉变的部分。另外,“成品甘蔗汁”最好不喝,霉变甘蔗榨汁后外观不易发现,榨汁机如果不及时清洗或被污染也容易对下一批甘蔗榨汁造成交叉污染。

吃到霉变甘蔗怎么办

栾博:食用霉变甘蔗后,大多在2—8小时发病。中毒患者应立即去医院就医,迅速洗胃或灌肠以排除毒物,对出现的症状采用对症处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是食用霉变甘蔗中毒的罪魁祸首。3-NPA中毒潜伏期短,一般数分钟到数小时。初期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痛等;随
2024-03-26 10:05:00
注意,这种甘蔗吃了会中毒!教你如何识别
...是啥原因?甘蔗因储运不当被节菱孢霉污染而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甘蔗,极易引发中毒。清明节后的甘蔗,特别是在北方,因为储存时间较长,发生霉变的可能性更大。甘蔗收割时的切口会导致果
2023-04-12 13:51:00
...一种清甜多汁的水果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到了清明前后,食用甘蔗就要谨慎了。“清明蔗,毒过蛇”,这句俗语你听过吗?其实,“毒过蛇”的并不是甘蔗本身,而是发霉变色的“红心”或者“黑心
2023-03-14 02:54:00
...样的甘蔗饮品深受儿童和年轻人喜爱。然而,每年因不当食用霉变甘蔗而中毒的事件却屡见不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01、甜蜜背后的危险:为什么霉变甘蔗有毒?甘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如果
2025-03-08 08:28:00
马上停止吃这种水果,现在正大量上市
... 对于那些容易出现贫血、乏力等症状的人群来说,适量食用甘蔗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除了铁之外,甘蔗还含有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锌、钙、磷等,这些元素对于维持人体的
2024-03-19 06:23:00
杭州正大量上市!紧急提醒:严重可致命
...,部分中毒患者可能出现语言、运动障碍等。所幸杨女士食用量不大,且就医及时,经过对症治疗,症状已明显缓解,目前已无大碍。“没想到霉变的甘蔗这么危险。”杨女士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
2025-03-10 11:26:00
食霉变甘蔗中毒会致死吗
...作为一种清甜多汁的水果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到了清明前后食用甘蔗就要谨慎了预防霉变甘蔗中毒吃甘蔗会引起中毒?!到底是为什么?快来一起去了解甘蔗一般 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收获上市,至第
2023-06-26 14:05:00
警惕!女子食用后多器官衰竭!正大量上市
...成致命的“毒药”因吃甘蔗中毒进医院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食用“红心”甘蔗女子多器官衰竭来自杭州53岁的王姨晚饭后照常吃甘蔗时,却发现味道不太对:吃起来不脆、有些发糠,甜中略带着一股
2024-11-18 10:56:00
甘蔗发红,吃下去还会中毒?吃甘蔗前,还需先注意是否有这三样
...急性肠胃炎。他之前一直以为甘蔗只要不发霉,就能安心食用。然而,那次事件不仅让他躺在了医院,也给他的家人带来了极大的惊吓和不便。事后,李伯伯的一个简单疑问引发了我的深思:'医生
2024-03-12 12:4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宝宝腹泻为何频频来袭?专家解读小儿腹泻的真相与科学应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王川 刚换好的尿不湿又被黄色稀便浸透,宝宝哭闹着蹬腿,小肚皮一阵阵发紧——这场景,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噩梦”
2025-08-26 10:58:00
专业护肝期刊十大品牌深度解析,Livereliv排名赢得认可
眼下市场上的肝脏养护单品种类很多,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哪款效果更好,选起来常常让人犯难。本文结合了交易热度、用户反馈和单品细节整理出的这份排行榜
2025-08-25 11:00:00
眼睛闹脾气 警惕脑梗搞突袭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从医学视角看,它也是大脑疾病的“监视器”。视神经作为大脑的直接延伸,眼底血管与脑血管具有同源的解剖学结构
2025-08-25 11:30:00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王海峰医生提醒:吞咽不畅别大意!食管癌的早期信号,莫忽视
前不久,家住宁阳的宫先生因进食梗阻、反酸烧心等不适来到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门诊寻求治疗。胸外科医生王海峰为宫先生行全面检查后
2025-08-25 11:41:00
妙可蓝多奶酪坚果脆进驻山姆,产品创新“跑步”迎来新发展
8月22日,妙可蓝多官宣旗下新产品“奶酪坚果脆”正式进驻全国山姆系统开售。该产品以奶酪为主料,其上覆盖各类坚果,口感香脆
2025-08-25 12:10:00
科技赋能心灵守护:上海众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引领在线心理咨询规范
作为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平台之一,上海众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扎实的技术基础和严谨的运营标准,正悄然从乱局中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2025-08-25 12:14: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刘昌艺:喘不上气?中药有招
刘昌艺,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儿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医近20年,系“京城儿科王”刘弼臣之子。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
2025-08-25 13:31:00
处暑到,秋燥来!临沂市中医医院养生要点帮您敛神润燥,安然入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周萍 宋晓雪处暑已至,意味着 “出暑” 的信号正式拉响。“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2025-08-25 13:55:00
什么大牌子的益生菌好用?看完这篇不迷茫
益生菌作为肠道微生态的重要调节者,不仅能帮助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还与免疫力、情绪状态息息相关。尤其现代人饮食不规律
2025-08-25 13:57:00
什么大牌子的益生菌好?看完这篇不纠结
选益生菌不是看广告多响亮,而是要看配方是否科学、活菌是否真实有效、配料是否足够干净。尤其对家庭日常养护来说,安全、稳定
2025-08-25 13:58:00
《中国婴幼儿肌肤特护指南》重磅推出,松达被选中“成为年轻家长的首选“
日前,由小红书和睿丛联合发布的《中国婴幼儿肌肤特护指南》重磅推出,松达被《中国婴幼儿肌肤特护指南》选中:“成为年轻家长的首选”
2025-08-25 13:59: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裴胜:别让哮喘偷走你的呼吸自由
裴胜,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其师爷为四大名医孔伯华,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5-08-25 14:02:00
东城中医医院王宏煜医师:中医辨证+推拿,巧解小儿腹痛难题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夜诊,周日上午王宏煜,执业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学硕士,自研究生阶段开始至今一直专注于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2025-08-25 15:02:00
贵阳卫健投:深耕大健康十年的破局之路与民生答卷
十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铸就健康基石;十年蜕变飞跃,坚守正道创新引领产业前行。2015年到2025年,贵阳市卫生健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贵阳卫健投公司”)从初期3000万元注册资本的医院管理平台
2025-08-25 15:33:00
不痛不痒一查竟是癌?这5种“悄无声息”的癌症,很多发现已晚期
“不痛不痒,一查竟是癌症?”“年年体检,发现时却已是癌症晚期?”这样的案例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新闻中并不少见。事实上,很多时候并非我们忽视了身体的信号
2025-08-25 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