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笔笔丹青绘瓷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30 10:04:00 来源:杭州网

笔笔丹青绘瓷韵

笔笔丹青绘瓷韵

《文会图》局部

笔笔丹青绘瓷韵

《斗浆图》

笔笔丹青绘瓷韵

《秋窗读易图》局部

笔笔丹青绘瓷韵

《胆瓶秋卉图》

中国宋代绘画文献,不仅是极其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也是非常难得的物象文献资料,以追求写实为特点的宋画,让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当时的社会风貌。“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四雅就在宋人的日常生活里,并且,在四雅中处处可见瓷器的身影。

《文会图》煨火备茶 汤瓶流嘴圆小尖利

宋代绘画中有不少茶事和酒事的描绘,经常出现在文人雅集、文会场景中。

《文会图》描绘了一幅宋代文人的聚会场景,与徽宗的另一幅《十八学士图》和宋代佚名《春宴图》画面极其相似,这近乎是现存宋画中陈列瓷器最多的绘画作品,直观形象地表述了宋人饮酒与品茶所用器具的不同。

《文会图》中,九文士围案而坐,案上颇有仪式感地摆放着碗筷、盘碟、插花以及琳琅满目的瓜果。文士面前和案上摆放的正是宋代典型的酒器——台盏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酒注。

南宋《演繁露》有载,台盏是酒具的专名;《辽史·礼志》曾写道,“皇后生辰仪”中,大臣“执台盏进酒,皇帝、皇后受盏”,则形象地告诉我们台盏的使用方法。

看画中情景,文士们已酒过三巡,推杯换盏,正准备啜茶品茗。大案不远处便是一处备茶场景:茶桌下置有一白釉梅瓶,茶桌上有数只青白釉茶盏和与之配套使用的黑漆盏托,避免“盏热烫指”。在宋朝,盏托多为木制,大概取其隔热与轻便。盏托施以大漆,且常以红黑二色。宋朝点茶多用白釉瓷、青白釉瓷、青釉盏等,斗茶时则最爱建窑黑釉瓷盏。

再细细看来,桌前,有一侍者正手持长柄茶匙从茶罐中舀取茶末放置茶盏中;炉上煨火煮水的汤瓶亦可曰“执壶”,以汤瓶注盏,可直接点茶。为便于点茶,汤瓶流嘴圆小尖利,这是宋朝汤瓶的重要特点。画中侍者所执的汤瓶,造型大腹小口,执与流在瓶腹肩部,较峻削、呈弧形、曲度较大,实用性很好。这个局部的描绘展示了宋朝当时流行之“点茶”的备茶片段。

所谓点茶即是把茶末倒入茶盏中调成膏状,然后使用汤瓶多次轻点沸水调茶,这一过程是为“点”。南宋周季常、林庭珪合绘的《五百罗汉图之碶茶》,则更清晰地展示了击拂点茶的场景,图中的黑瓷,应是建盏无疑。

《斗浆图》 热闹斗茶 茶瓶敞口长嘴大提把式

欣赏过了文人和僧侣的品茗场景,再来看看宋代老百姓又是如何斗茶的。这幅南宋《斗浆图》,生动再现了宋代街头小贩休息时斗茶的热闹场景,让观者如临其境。

斗浆就是斗茶,画中六位斗茶者,头扎皂色裹巾,着齐膝的襦袄衫,下着白裤。其中三人脚穿草鞋,一人脚穿蓝色布鞋,还有一老者赤脚,是宋代“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中的小街商服饰。

画中人物的腰间系有带子,还有两人将雨伞挂置带上。其中一位正提起茶瓶倒茶,两眼注视着手中的茶碗。一旁,两位品茶人,神情生动逼真。其中一位壮年男子,曲眉丰额,饮茶姿势十分豪爽;另一老者端茶盏于嘴边,似在细细品味。旁边两位宋人手提茶瓶、茶盏,似乎正在交流着什么。还有一位面容慈祥的老者,左手提着茶瓶,右手正在夹炭理火。

六人面前各摆放一套斗茶器具,茶瓶为敞口,长嘴,大提把式。茶瓶、茶盏放置在精美的竹篾提器中,旁边还有用竹编织的精巧容器用来装木炭,这些器具、茶瓶、茶碗等都是典型的宋代器物。

竹涧、松荫、秋窗 香炉各有意境

宋人喜“燕居焚香”。诗人杨万里“起来洗面更焚香”,陆游在初夏时分,“床有蒲团坐负墙,室无童子自烧香”。宋人焚香时常借用雅致的瓷质香具,将焚香做到了极致。

宋代流行的瓷香炉,以青瓷、白瓷和青白瓷为主,其中一些造型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演变而来,主要有鬲式炉、鼎式炉、樽式炉、簋式炉等,多为三足造型,以素雅简约为美。

杨万里还写有一首著名的《烧香七言》:“琢瓷作鼎碧於水,削银为叶轻如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这一句“琢瓷作鼎碧於水”,自然让人联想到具有碧玉般釉质的龙泉青瓷香炉。

宋代流行的烧香,跟我们现在的焚香有些不一样。先要将香料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调成小丸,风干,宋人叫做“合香”。香炉内先放用茄子秸烧成的灰,灰中浅埋透烧过的香炭饼,炭饼上放银或玉(云母)质隔火,宋代隔火多用银,称为银叶。叶上置合香,叶下的热量,使香味舒缓地散发,文人就在这香气氤氲的氛围里读书、品茗、弹琴。

《竹涧焚香图》中,一位文人雅士盘腿静坐于临溪山石之上,旁有一簋式炉造型的香炉,香烟缭绕,一侍童立后,执杆搔首,神态绝妙。淡淡笔墨中,清香自现。正所谓“山不厌高,有人则灵;涧不厌小,有香则名”。

《松荫鸣琴图》中,一位琴人于松荫之下抚琴,知音共赏。琴旁的香几上放置鼎式香炉,袅袅青烟更增添一分高雅的情趣和意境。

再看《秋窗读易图》,水畔松岩之间,主人筑雅致小院而居,茅门、柴篱,开敞的客厅有屏风、鼓凳,书童在门口侍立,宽袍束髻的文士在敞开的窗前眼望溪山、展卷沉思,面前的桌案上既有打开的书页,也有摞着的书册,香炉和香盒也清晰可辨。

这几幅图中的香炉材质虽难辨别,但在宋代瓷质香具中都能见到相似的造型。

胆瓶、玉壶春瓶、花觚 花事的一半是花器

瓶花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在我国出现,不过那时主要用作礼佛时的香花供养。到了宋代,插花已成为一种日常而大众化的生活方式,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极爱插花。

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彼时的宫廷画家也创作了为数不少的清供画作,画中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宋瓷花瓶,生动还原了宋人爱花的种种场景,也反映着时人的审美情趣。

这幅勾画纤细、设色淡雅的《胆瓶秋卉图》,据传出自一位女性画家之手,画中描绘一只胆瓶置于四方镂空的瓶架之中,瓶内插有数支粉色菊花。画上有宋宁宗赵扩所题诗句:“秋风融日满东篱,万叠轻红簇翠枝。若使芳姿同众色,无人知是小春时。”

花瓶在使用时一般都配有器座或瓶架,以起到稳定作用。有人从花瓶造型以及与菊叶同色判断,此胆瓶有可能是汝窑青瓷。

《药山李翱问答图》是宋人笔下的唐人禅宗故事:

李翱为朗州刺史时,访药山禅师,禅师正于松下阅经。

李翱问:“什么是道?”

禅师向上一指,向下一指,问:“懂吗?”

李翱答曰:“不懂。”

药山禅师解释道:“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闻之,茅塞顿开,原来道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之中。他当即提笔赋诗一首:“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吾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下山后随即解甲归田,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药山禅师石桌上放置的经函与瓶梅,梅枝倒挂,为画面增添了几许禅意。此瓶式亦为胆瓶,也是宋人钟爱的花瓶样式,定窑、汝窑、官窑、龙泉窑等都有制作。

《五百罗汉像之阿弥陀佛画像供养》图中,两位侍从正手捧插满荷花的白色玉壶春瓶小心翼翼前去供奉。玉壶春是宋代陈设瓷中的经典,从形制上看实为胆瓶的放大版,常被作为分酒器使用,此图可作为插花功能的实例。北宋曹组《临江仙》写有“青琐窗深红兽暖,灯前共倒金尊。数枝梅浸玉壶春,”亦是用作插花的例证。

宋代花瓶造型和香具一样,也有许多模仿三代铜器制作。如《瑶台步月图》中出现的花觚,其材质有可能就是铜质的,但也不排除瓷器的可能,因为觚在南宋官窑和南宋龙泉窑青瓷中属常见器型。

瓷器,这个独属于中国的原创文明,当它跨越千年沧桑岁月来到宋朝,是宋人进一步赋予了它雅的品质。就如同这些宋画里所描绘的,宋人的日常里少不了香、花和茶,而瓷器作为载体,与之互为依存,相互成就,为我们展现出宋人风雅生活的种种具象。

如今,宋代已不只是一个朝代的名称,还演变成了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其中,最能代表当时审美风度的宋画和宋瓷,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们精致而富有内涵,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宋代发展到高峰的一个体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3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看新展听讲座 一起了解宋人生活 “大宋潮人苏东坡”系列讲座本周日开讲
...,还有素雅精致的龙泉窑青瓷花器,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宋人的闲情雅致,反映出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艺术。为了让市民游客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宋人生活,杭州西湖博物馆
2023-07-14 07:29:00
...题。而当花与瓶相遇,在一瓶一花的微观中,可以体会到宋人怡情花木的生活方式。日前,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展览“折枝入瓶——宋人的花事与瓶赏”
2024-03-12 10:29:00
宋朝人的四大雅事:焚香点茶,挂画插画
宋人的风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处,不同于唐代的豪放不羁,宋人多了一分闲情雅。所以风雅的宋人便有了平日里\"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种雅事,通过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将感官
2023-07-13 13:43:00
...窑系。“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道出了当时文人的雅致生活。而焚香作为“四艺”之首,是宋代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随着香事发
2024-05-26 08:10:00
宋朝香文化的发展,文人寄托情怀的方式
...熏衣,香已经成为了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由于宋人对香的极大需求,促使宋朝香药行业的大力发展。各种场合都需要使用到香,用香也成了宋代社会的一种时尚,而文人群体用香受到了最
2023-06-25 11:36:00
这是历史上一个被低估的“幸福朝代”
...看到展挂的名画;房间的布置陈设、插花也颇有考究……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对“四艺”有阐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这四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朝的气质——不
2023-07-12 10:40:00
香炉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的文化的发展,这也就为香炉文化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在宋人的书房中,很多士子都将香炉放置在案前,不仅是利于赏玩,在其学习与创作中弥漫着袅袅的香烟,不仅能使人心平气静,精神舒缓,更
2023-10-13 14:50:00
花开满城,从市井到宫廷皆习花艺,谈大宋王朝与花的那些事
...存在了,拥有多年的历史,只是在宋代被发挥到了极致。宋人对插花这件事甚至还衍生出了许多学问。在宋廷里,插花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从花的选择到插花的步骤,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在《
2024-10-26 11:36:00
宋朝男子爱戴花是怎么回事
...代不分男女,都要头上插戴重阳节时节正在盛开的菊花。宋人喜欢在重阳节戴菊花,在许多诗词作品中就有证明,比如,苏东坡在《定风波·重阳》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
2023-05-11 22: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