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借贷宝再曝监管黑洞,金融科技的进步究竟服务了谁?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3-20 11:18:00 来源:中访网

借贷宝再曝监管黑洞,金融科技的进步究竟服务了谁?

源|中访网

者|一杭工作室

签下5000元欠条,打开钱包却只收到3500元现金,剩下1500元化作利息,你敢借这样的网贷吗?

1

“高利贷”的阴影何时消散?

今年“3·15”晚会,央视曝光了两位借款人在借贷宝、人人信平台遭遇的“砍头息陷阱”,引发网友热议。

洪先生在借贷宝签下5000元欠条,实际到手仅3500元,短短7天,1500元直接被充当利息;王女士在人人信借款3万元,也被扣除16000元作为利息。

“借贷宝们”将传统高利贷披上电子合同的外衣,利用《电子签名法》的权威性为非法交易背书。让不少网友感叹:“连电子合同都会变魔术,谁还敢相信白纸黑字?”

事实上,洪先生和王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借贷宝的投诉达7874条,有关人人信的投诉达7169条。其中,投诉编号为17380313581的内容显示,该用户也曾遭遇和洪先生一样的行为。

2025年2月24日,该用户投诉称:“自己于2024年12月9向债权人借款2万元,实际到手仅12000,期限7天,每天向债权人打卡到期共计打卡12000元,剩余8千和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债权人表示同意,现和债权人协商并同意消除借条,但是借贷宝要求支付1008元贷后管理费用。”

该用户认为“原本这个借款就属于高利贷,属于违法行为,借贷宝还以贷后管理费为由收取高额费用,助长违法行为,现要求借贷宝减免贷后管理费用。”

对此,借贷宝的回应很有意思:“收费用于维护债权人权益,平台收取贷后服务费,是为维护债权人权益,用于电话提醒及后续法律服务等。”

从上述案例来看,借贷宝平台已深谙“高利贷”的精髓,用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做掩护,放贷人却在暗处挥舞着高利贷的镰刀。

事实上,自借贷宝上线以来,从“裸条事件”到“砍头息陷阱”,借贷宝的负面消息不断,平台九年间持续突破法律与道德底线,几度遭曝光仍屡教不改,俨然成为游离在监管真空地带的“金融暗网”。

此次事件曝光后,借贷宝、人人信方面先后回应称:“公司立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全面核查与整改,对报道涉及的问题展开全面彻查。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警方的配合,坚决抵制高利贷,全面审查存量业务,梳理可疑交易,保护用户权益。”

但上述整改能否见效,还是个未知数。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可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服务,切勿将个人信息资料提供给非法借贷平台或贷款中介机构,更不能有侥幸心理,毕竟平台换个马甲,就能卷土重来。

2

金融科技的进步究竟服务了谁?

“借贷宝们”的商业逻辑建立在法律夹缝之中,技术中立的幌子下掩盖着精心设计的利率陷阱。

据人人信产品经理曝光:去世人士的身份信息也能当账号,目的就是为了让受害人找不到起诉人。“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科技技术,不需要人在,也不需要人活着,法院肯定带不走。”对此,有网友调侃道:“原来最硬核的老赖竟是躺在墓地里的工具人”。

据媒体报道,这类电子签平台上的借款人信息真实性存疑,多使用假账号规避法律风险。就算消费者明白自己遭到了骗局,也很难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金融乱象也在不断翻新。部分网贷平台以“低息贷款”为诱饵,通过盗用信息、捆绑销售保险等手段变相抬高成本,而智能投顾的“黑箱操作”、AI客服伪造还款协议等乱象可能浮出水面,近段时间,“一未成年女生的开盒行为”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引发社会对技术监管的关注。

当人脸识别技术能“规避”逝者却识别不了罪恶,当AI技术成为洗钱工具而非信任基石,我们不得不反思:金融科技的进步究竟服务了谁?或许,唯有让技术戴上“伦理镣铐”,才能在数字文明的发展中,守住人性最后的防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无抵押、低利息、秒到账”的虚假宣传。 要远离非法借贷渠道。注意不点击不明链接下载借贷APP,不向陌生账户转账,避免陷入“套路贷”“校园贷”等非法借贷漩涡。三是筑牢信息安全
2025-06-20 18:52:00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再度将借贷宝平台拉入公众视线,这家曾经因“赚利差”“裸贷”而引发巨大关注的公司,在沉寂多年后又被加上了“砍头息”、高利贷的标签。有不少
2025-03-19 07:39:00
...。文章中指出,如今各种生活服务类APP都在想方设法推出借贷服务,借钱入口在APP内随处可见,往往还附有各类优惠活动“诱导”用户点击进入,但是关闭的界面常常难以找到,而且很容易
2023-12-13 22:30:00
互联网助贷需要规范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彭 江过度借贷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使借款人掉入债务陷阱,埋下金融和社会风险隐患。莫让互联网成为过度借贷的工具。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助贷业
2023-07-13 05:46:00
...槛、无抵押、无利息”等不实信息为噱头,诱导学生盲目借贷,刻意隐瞒手续费与服务费、还款期限、逾期赔偿等关键信息,导致借贷学生背负高额利息。在学生无力偿还欠款时,不法分子再次出动
2023-10-08 01:51:00
...吸引消费者,模糊或隐瞒实际利息费用,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商业银行及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应当规范营销宣传行为,遵守国家有关网络营销管理规定。消费者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应认真阅读
2025-05-26 06:00:00
摘 要业内人士认为,借贷宝、人人信等平台不仅存在违规问题,从实质上看也是高利放贷的共同行为人。对此,借款用户可以同时起诉放款人和平台,法院会支持借款人追回超过司法保护的利息部分文
2025-03-16 20:34:00
...到息费不透明、实际借款成本过高、个人信息泄露、过度借贷等问题,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为此,金融监管总局厦门监管局于9月24日发布警惕网络贷款“套路”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
2024-09-29 10:14:00
【图说】圈套
...果往往是求职者“没落好还背一身债”。这种乱象是违规借贷领域的惯用伎俩,也是就业、培训等领域中的“权益黑洞”。打击和防范此类行为,有关部门不仅需要提醒相关求职者审慎抉择,而且要
2023-06-08 01:4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刘陶然 通讯员 杨光 菏泽报道“高回报、零风险,还能免费体检?”近日,农行巨野县支行网点接待了一位神色焦急的老人
2025-08-31 16:12:00
描绘诗词笔墨里的淳安,方建勋博士师生书法展在千岛湖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诗词笔墨里的淳安——方建勋博士师生书法展”,近日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艺术馆开幕
2025-08-31 16:31:00
“周艺文俄罗斯当代艺术展”在莫斯科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周艺文俄罗斯当代艺术展”日前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这是中国艺术家首次在该馆举办当代艺术个展
2025-08-31 16:31:00
《左宗棠收复新疆》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历经3年创作时光,拍摄行程近万公里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
2025-08-31 16:31:00
七夕致谢暖人心 济南公交驾驶员助力市民寻回遗失数码设备
8月29日上午,七夕节当日,济南市陈庄公交场站里暖意融融。市民贺女士手捧鲜花、提着水果,专程找到K141路公交车驾驶员温建
2025-08-31 16:10:00
石家庄市新华区举办“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书法展
河北新闻网讯(孙倩蕊)8月29日,石家庄市新华区“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主题书法展在新华区文体中心举行。活动由新华区委宣传部
2025-08-31 12:07:00
凌晨出发赶赴烟台山联谊活动现场,天津大姨跨城替儿寻姻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8月30日清晨,烟台山景区被一场急雨洗得愈发清亮,红瓦上的水珠顺着檐角滴落,绿树在风里沙沙作响
2025-08-31 11:24:00
王瑞雪获2025年中国石化油田企业基层安全竞赛个人金奖
2025年中国石化油田企业基层安全竞赛现场传来捷报:鲁胜公司安全(QHSE)管理部主办王瑞雪以警示标识辨别第一、理论答题满分的成绩斩获个人金奖
2025-08-31 09:07:00
华商网讯 河北张家口蔚县应急管理局8月30日发布情况通报:8月29日下午,一辆越野车在蔚县宋家庄镇嗅水盆村村南野外活动时意外坠崖
2025-08-31 07:18:00
华商网讯 2025年8月30日下午,公安机关接到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报案,称有人在网上捏造散布江淮汽车3000余条虚假信息
2025-08-31 07:19:00
8月30日,由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银发力量”主题征文活动结果揭晓。经专业评审,从174篇征集作品中评选出了一等奖5篇
2025-08-31 07:30:00
8月28日,阳曲县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群众文艺展演,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2025-08-31 07:31:00
今年以来,随着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市面上涌现出一批“沙金”首饰。这类首饰外观酷似黄金、售价却不高,因而受到消费者热捧,被视为黄金的平替选择
2025-08-31 07:51:00
暑期接近尾声,旅游市场有所降温。很多老年人也计划在秋高气爽、价格回落的9月外出旅行,旅游市场的淡季却是老年人旅游的旺季
2025-08-31 07:51:00
老年人的心思儿女懂多少 记者走进西安社区和老人们聊了聊心里话
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老年人需要被照顾,需要社会的优待,需要平静舒适的养老生活……真的是这样吗?老年人到底需要啥?老年人的想法为啥是这样的
2025-08-31 0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