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近期谨防这三种新型诈骗手段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08 01: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海都市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10月7日发布风险提示:近年来,不法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段,让金融消费者防不胜防,个人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提醒消费者近期重点防范三种新型欺诈手段,守护家人亲朋财产安全。

骗局一:校园贷款连环套,又欠钱来又被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期监管发现,不法分子往往以“零门槛、无抵押、无利息”等不实信息为噱头,诱导学生盲目借贷,刻意隐瞒手续费与服务费、还款期限、逾期赔偿等关键信息,导致借贷学生背负高额利息。在学生无力偿还欠款时,不法分子再次出动,诱骗学生从新的平台贷款,以贷还贷,形成连环贷。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不良培训机构、职业中介机构还会打着专业培训、兼职实习介绍、就业推荐等幌子,捆绑推荐借贷业务,诱骗学生通过高息借贷缴纳培训费、中介费。或是伪装成政府工作人员,以“禁止大学生网贷”“查询征信”为由,诱导学生将网络贷款转至所谓的“清查账户”,导致借贷学生陷入资金和信用的双重危机。

骗局二:眼见不为真,“AI换脸”迷人眼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计算机算法仿真合成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或公职人员的肖像面容与声音,冒充上述人员身份行骗。在获得受害者信任后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套路话术向受害人发送银行卡转账、虚拟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诈骗信息,并利用视频通话、语音轰炸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受害者的防备心,受害者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异样,一旦听信诈骗分子的骗术并完成转账,对方便杳无音信。

骗局三:冒充监管行骗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工作人员打着“保护资金”“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在具体的诈骗手段上,不法分子通过冒用金融监管部门身份,通过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布虚假“保护资金”信息,引诱消费者向其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实施诈骗;更有甚者,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以“解决投诉”等理由联系消费者,诱导其进入不法分子制作的诈骗网站或App,进而骗取消费者银行卡号、网银密码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示:

一是树立正确消费观念,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不超前借贷、不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渠道借贷。有借款、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的,应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切勿盲目相信广告短信、陌生电话、不明网址、街头广告、“专家大师”推荐等非正规途径。

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重要信息泄露。广大金融消费者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辨识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点。妥善保管好自己与家人的身份证号、电话住址、银行卡号及密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不明软件、不扫描不明二维码;谨慎参与网络问卷调查、授权手机App协议、连接公共热点Wi-Fi;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发现信息泄露的行为时,勇于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共同维护、营造良好的信息保护环境。

三是提高反诈意识,学习反诈知识。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文字、声音、图像甚至视频都可能是深度合成的,因此在涉及转账汇款等资金往来时,要通过拨打对方手机号、当面核实等渠道多方核实、查验真伪,一定不要仅凭单一沟通渠道未经核实就转账汇款。同时,积极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教育活动,接受反诈知识科普。关注官方网站、公众号、主流宣传专栏等发布的日常反诈提醒及真实案例,认识诈骗手段手法。手机下载全民反诈App,发现可疑情况时及时报警,陷入骗局时也切莫慌张,注意留存证据,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全力挽回损失。

四是了解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官方渠道合理维权。主动了解咨询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常态工作流程,个人权益受损时,首先选择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受理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时,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通过官方渠道合法合理解决金融消费问题,正当维护自身权益,坚决抵制“代理维权”“征信修复”“协商还款”“代理退保”等非法行为。据央视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8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金融教育宣传月|识别针对“新市民”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
...因其金融知识相对缺乏,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常常成为不法分子的“诈骗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识破不法分子的招数。那么对于新市民而言,常见的金融诈骗
2024-09-04 15:46:00
AI换脸秒变“儿子” 警惕金融诈骗盯上老人
...人家及时止了损。当前,随着各类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犯罪的手段也在不断“进化升级”。尤其是对新科技新应用不熟悉的老年人群,这些花样翻新诈骗手段给他们的财产安全带
2024-03-18 09:14:00
新型视频通话诈骗出现 市民接个电话一万五没了
...注意到,有人在网上发布提醒:陌生人发来的FaceTime可能是不法分子试图盗取苹果手机用户的苹果ID,一旦接通电话,对方就能盗取密码,进而拿到手机存储的各类信息,包括各种应用
2023-07-11 09:00:00
警惕假借“金融创新”名义的非法集资骗局
...或所谓“保本保息”销售承诺而不注重风险辨别,以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温馨提示,投资者在参与金融平台的融资、投资等业务时,要时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容不得任何松懈思想、麻痹意
2024-02-27 03:58:00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实质是非法吸收社会资金,扰乱金融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保护自身权益。
2023-09-28 11:56:00
警惕!最近朋友圈、微信群流行的一种诈骗 多人已上当
...微信群中正流行一种贷款诈骗手段,已有多人上当受骗。不法分子以“放款快、无需担保、低息”等诱人字眼,在社交平台上散布虚假贷款信息,针对急需资金的用户实施诈骗。他们往往以“银行卡
2024-10-16 18:48:00
...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近期,社会上不时有不法分子以“修改征信”为名诈骗消费者,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爱
2023-09-25 20:19:00
...远离非法集资。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法分子盯住了群众的“钱袋子”,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以及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等非法金融活动屡屡出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3-02-03 07:16:00
本文转自:四川新闻网开学季来临,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变化多样让人防不胜防!如何快速识破花样多、套路深的诈骗陷阱,掌握这份防诈骗指南,帮你一眼识破骗局↓【冒充老师缴费诈骗】诈骗分子
2023-09-01 10:0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