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互联网助贷需要规范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7-13 05: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彭 江

过度借贷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使借款人掉入债务陷阱,埋下金融和社会风险隐患。莫让互联网成为过度借贷的工具。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互联网助贷存在引发借款人过度借贷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予以规范。

互联网助贷是一种特定业务模式的代称,一般是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作为渠道入口,在营销获客、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贷后管理等方面与各类具有放贷资质的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模式。互联网助贷迎合放贷机构需求产生,能够帮助放贷机构尤其是中小放贷机构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缓释业务风险,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促进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作用。

随着互联网助贷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助贷机构采取“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息费模糊、利率畸高等问题;部分放贷机构和助贷机构为追求利润,在未全面、客观评估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情况下,诱导借款人超前消费,导致过度借贷。比如,一些机构在产品设计上采用过度分期、在产品营销上采用诱导宣传等方式;在风控数据选择方面,单纯依赖借款人消费类数据等作为授信依据;在借款用途评估方面,任由借款人尤其是年轻人过度借贷用于直播打赏、游戏等非理性消费场景。

在网络营销宣传方面,助贷机构也存在诱导借贷、品牌混同、嵌套销售等问题;还有部分助贷机构过度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包括一些个人隐私和未充分核实的信息。在支付环节,个别贷款产品仍存在资金划转链路不清晰、助贷机构过度参与还款的扣缴和清算分配等情况,或存在贷款资金被助贷机构截留、汇集和挪用的风险。

过度借贷造成了部分借款人收入无法匹配消费支出。这类借款人信贷资质较弱,借款利息也通常较高,向其放贷进一步推升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获得贷款的部分借款人金融知识不足,对信贷逾期的后果了解不充分,导致还款困难。过度借贷带来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借款人过度借贷后,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掉入债务陷阱,埋下金融和社会风险隐患,包括后续可能诱发恶意逃废债、暴力催收以及违法违规代理维权等问题。

面对互联网助贷的推介行为,广大金融消费者应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要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应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

监管部门要积极监管,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要积极倡导负责任金融的理念,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逐步建立健全监管协调、行业自律、创新管理等治理机制,持续指导和督促互联网助贷业务各参与方合规审慎经营,合力严厉打击非法行为,莫让互联网成为过度借贷的工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3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借钱消费需理性
...醒认识,增强自律意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严守职业操守,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当前,有的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出于逐利目的,要么放宽条件招揽信贷客户,要么放低要求
2024-02-01 16:03:00
奇富科技三年暴赚140亿,互联网金融依旧是刀口舔血的好生意
导语:互联网助贷生态有个“不可能三角”结构——即业务规模增长、高利润率和风控水平这三项指标无法兼得,经营者须有所取舍。01 不可能三角三年暴赚140亿,在当下的中国是什么样的生意
2024-03-20 09:50:00
网络借贷平台非法集资的表现有哪些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本报记者 颜慧 网络借贷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直接借贷的新型网络借贷方式,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近年来,网络借贷发展迅速,但由于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
2024-05-31 05:48:00
...,不论是银行机构、消费金融机构,还是小贷公司、持牌互联网金融机构,都要时常开展自查自纠,警惕让渡金融服务与不法贷款中介的错误行为。尤其临近年底,个别银行为完成贷款业务指标极力
2023-12-06 06:25:00
...等详细告知用户,保障客户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同时互联网公司也应加强行业自律、守牢底线,不能盲目跟风、过度发展金融产品,保护好用户隐私和权益。部门监管是关键,促进金融行业合法
2023-12-13 22:30:00
生活服务软件为何扎堆“求借钱”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勾明扬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在线支付、线上借款等金融服务在公众日常生活中的触达率越来越高。几年前,普通人想获得一笔消费贷,只能
2023-12-08 06:26:00
...悉,蚂蚁借呗、京东金条、美团借钱、携程拿去花等多数互联网信贷产品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并根据央行要求报送征信信息。自2020年起,网贷平台已陆续接入央行征信系统。随着监管的不断
2023-12-25 06:04:00
上海:警惕不法贷款中介的套路陷阱,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
...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防范不法贷款中介风险规范金融营销
2023-12-29 18:20:00
消费信贷,助力消费恢复向好(经济聚焦)
...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其中,银行发放贷款的额度相对较高,在20万元至30万元不等,相应的贷款规模占比最高、产品利率更优惠;消费金融公
2023-06-21 06:20: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