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嫏嬛撷珍
清风漫读数卷书
胡忠伟
世事繁华,若人生岁月中还有什么值得回味的,那便是“北窗枕上春风暖,漫读毗耶数卷书”啊。
喜欢读人物传记,从那里看人生的悲喜沉浮。老翻译家吴钧陶的《药渣》,是一部回望过往人生、献给生命的赞歌,是勇敢者的奋斗之歌、抗争之歌。吴钧陶少年时因骨结核病卧床多年,多次正规非正规的手术,历经多位医生的医治和误诊,大包小包的中西药不知吃过了多少,针剂不知注射了多少。所幸经过治疗,他终于站立起来了,以顽强的生命力,自学成才,进报馆,做编辑,学外语,翻译出版了《爱丽丝奇境历险记》、狄更斯《圣诞故事集》等作品。他命运多舛,但心存大爱,用一支笔奏响了生命凯歌。
喜欢知堂的文字,对他就多了一份关注。余斌的《忘却斜阳上土堆》写出了传主知堂的人生传奇。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战将,但中年误入歧途,一方面勤奋撰著、翻译,另一方面,“寿则多辱”,晚境凄凉,让人为之惋惜。20世纪80年代,湖南出版人钟叔河文心孤胆,冲破牢笼,率先出版了知堂的书。关于知堂,巴金说:“人归人,文章还是好文章。”其文章始终渗透着人文的观照。这也是大家对其广为推崇的原因。
段华的《孙犁年谱》,对孙犁的一生作了全面概括。有意思的是,孙犁晚年平和,写作《书衣文录》《耕堂读书记》,其行文和笔致也冲淡平和,有独特的韵味。
重读扬之水、陆灏合著的《梵澄先生》。徐梵澄一生未娶,钻研佛学,学问精深,在国外生活多年才回国,其学问懂得的人不多,但先生对后学多热心扶持,精神可嘉。扬之水治学,就得到他的指点和提携。扬之水在《问道录》一书中多有记载。扬之水,自学成才,学问深厚,写得一笔漂亮的簪花小楷,为文从容,闲闲笔墨,皆成华章,有秋叶拭去繁华之静美。《问道录》是“人物记”,皆“陈旧人物”。书中所记徐梵澄、谷林、王泗原等人,已走进了历史,但他们的学问和人品,仍留在人间,影响着后学。自称最不善写人的扬之水,这一辑“人物谭”,留下老辈学人的音容笑貌、治学精神,读来亲切。她的《〈读书〉十年》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解放史,其间风物、饮食、人情,桩桩让人沉醉。《采绿小辑》《棔柿楼杂稿》皆短文妙章,含蓄蕴藉,自有深广的学问蕴藏其间,但读来令人痴迷。
读钟叔河的序跋集《书前书后》,先生眼光高远,独力编撰了那么多好书,整整影响了一个时代。尤其是“走向世界丛书”等,开风气之先,如果没有超拔之勇气、过人之智慧、高迈之识见,实难为也。我读先生10多年了,他的书,除过主编的那些“大部头”,他自撰的差不多都买来了。先生有学问懂人情,对晚辈后学奖掖有加。他授权夏春锦编辑自己的书信集,初编出版,学界一片叫好声。他为我题签书名“书是一盏灯”,签赠大作,其情殷切,令我铭感在心。
读完朱航满新作《杖藜集》。航满是一位勤奋的读书人,近年著述多多,偏于文史和书话。韦泱的《在家淘书》,这是特殊的淘书趣闻吧。龚明德的《文事探旧》,作者对现代文事细心求证的功力,让人叹服。张家鸿的《数过满天星》是一位青年教师传播书香的精神成长史。苏眉的《食笺》和《茶笺》,谈饮食,谈喝茶,谈文化,谈人情,淡淡的,但余味不绝,使人留恋。
这样的阅读,是闲闲岁月里的“止心慌”,这似乎有点苦茶老人所说的“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的兴味。日子就在这样的闲趣野味中溜走了,但时间会沉淀很多东西,那些值得记住的东西将会永存心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0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