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新闻从业者的必读书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21 05:5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新闻从业者的必读书

——侯军新著《报人孙犁》读后感

新闻从业者的必读书

□苏海强

侯军先生给我寄来他的新著《报人孙犁》,捧读之余,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源于两个感受:一是书中文章大部分已通过侯先生的微信公众号“寄荃堂”拜读过,再次阅读就像与老朋友重逢;二是报人出身的侯军先生写的《报人孙犁》,让我这个有着20多年“报龄”的人,读着那些文字时,就像在聆听一位同族前辈娓娓讲述、评点家族的前尘往事。

不过,读着孙犁先生的那些“报事”,体味着侯先生从孙先生那些“报事”中提炼出来的那些“报经”,我心里不免有些许遗憾:要是能早点读到这些,我的新闻生涯应该会少走很多弯路。

且看侯军先生如何讲述“报事”,提炼的又是怎样一些“报经”。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是孙犁奔赴延安前夕的采访实录,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对冀中抗日一线人们抗战生活进行了沉浸式报道。在《“沉浸式”的战地体验》一文中,侯先生说的就是有关孙犁先生这篇沉浸式报道《游击区生活一星期》的故事。但侯先生并未止于说故事,还有他对故事的“点评”:“这样的直击和沉浸,把读者完全带入了彼时彼刻的场景之中,其现场感和体验性,是一般的客观叙述所无法达到的。”

《孙犁的“唐官屯之战”》一文在对孙犁先生所写“唐官屯之战”故事进行讲述之后,侯先生评价说,用笔如此节制、着墨如此简省,“拒绝吹牛,眼见为实,绝不靠凭空想象渲染文采,一切文字都是言必有据。”

以上是作为记者的孙犁的故事,作为编辑的孙犁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敬畏文字》一文说的是作为编辑的孙犁对校对的态度。在校对问题上,孙犁对自己主管刊物的校对环节要求是:“校对要仔细认真,杜绝差错,是杜绝,不是减少。” 孙犁对编辑的要求如此,对自己的要求,同样可以用“苛刻”来形容。及至晚年,眼睛花了,对于抄出的文稿,他也要亲自校读几遍,才肯交给编辑拿去发表。对于没校对出来的差错,他不仅自责,心情沉重,并对编辑提出了自己今后的补救之法:“过去写成稿子,只看两三遍,现在就要看四五遍。发表以后,也要比过去多看几遍,庶几能补过于万一。”

侯军先生进而写道:“孙犁对文字一向有‘洁癖’,对别的编辑如此,对自己更是如此。他不容许自己的文章中存在哪怕是细微的瑕疵。他对校对的重视,当然是与这种‘洁癖’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毕生与文字为伍的老编辑,从始至终,都对文字充满了敬畏,对校对工作如此重视,实在令人感动。反躬自省,我们这些延续着办报办刊之文脉,传承着煮字弘文之薪火的后来者们,是不是也该从中受到一些触动,进而增加几分对文字的敬畏呢?”

阅读《“沉浸式”的战地体验》《孙犁的“唐官屯之战”》,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侯军先生既讲故事,又不止于讲故事,往往还会在不经意间以点睛之笔给予专业点评,从而表现出作为记者孙犁的采访风格和新闻品格。不难看出,那时的记者孙犁,就已经是我们时下提倡的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践行者,而且将其做到了极致。

至于《敬畏文字》《对待来稿要像对待远方兄弟的来信》《对稿件严肃认真就是尊重》《编辑改稿要像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披沙沥金,一视同仁》《要说实话》《标题是一种艺术》《文章以简练朴实为美》《像写情书一样写退稿信》等篇章, 光从标题就可知道,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新闻课题、一篇新闻讲义。阅读之下,侯军先生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他用手头的笔,将孙犁先生的那一个个新闻故事,孙犁先生的新闻准则,娓娓道来。让人在感受孙犁先生人品、文品的同时又得到启发,受到洗礼。

突然想起自己初到深圳加盟报业的情形。入职之初,如何采访、如何提问、如何写稿、如何谋篇、如何报道会议、如何维护与采访对象的关系等,都靠自己摸索。当一篇篇稿件被“枪毙”时,当提问不当遭人笑话时,当一篇自认为一般的稿件被大力表扬而另一篇经过精心采访反复修改的精心之作遭受冷遇时……那种彷徨、困惑,真是莫可名状。经过多年成长为一名熟手后,当看到新入职的同事与我当初一样无所适从时,当看到编辑们编辑稿件掐头去尾以至于稿件中突然出现一个没有身份的人物时,当看到“老记”们带出的实习生之新闻品格各依其师有的简直无法言说时……我甚至撰写了一篇题为《新闻也应标准化》的论文,专门探讨新闻采编、出版规范的话题。

目前,每所大学似乎都开设有新闻专业。而大学的新闻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仅所教课程偏于理论说教,而且教师多为 “学院派”,少有新闻战线上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资深媒体人。从我多年所带实习生的经验来看,这些从高校来实习的新闻本科生或研究生,说起课本上的新闻知识来一套一套的,但要让他们写一篇哪怕是短消息出来,竟提不起笔,开不了头。

眼下,新媒体势头强劲,但内容为王,如何以精品打动人、鼓舞人的问题日益迫切;报纸则重回“薄报”年代,如何精采精编将“薄报”作“厚”的问题极为关键。我想,这时候读读侯军先生的《报人孙犁》,定会给我们以启示。我甚至觉得,孙犁先生那些关于采写、编辑、校对、回信的做法,不但没有过时,还应该成为我们新闻人的最高业务规范、准绳。《报人孙犁》则应当成为新闻从业者的必读书,因为它不仅可做新闻入行者的从业指南针,也可做新闻人修正从业行为的镜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今晚报那位孙犁研究的热心人走了——追忆刘宗武先生2022年12月31日晚上,我正准备回家,突然,微信群中转来了一条发自刘宗武子女的消息,说他们的父亲因患脑梗抢救无效,于
2023-01-13 02:37:00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纪念孙犁诞辰110周年研讨会举行多元视角呈现鲜活真实的文学大师昨日,“以人民为中心”面向未来的孙犁与孙犁研究──纪念孙犁诞辰110周年研讨会在津举行。研讨会由天
2023-05-14 15:56:00
孙犁学术沙龙在石家庄举行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从“清荷”到“淡菊”孙犁学术沙龙在石家庄举行张璇向孙犁雕像敬献鲜花。王彦博 摄本报讯(张梦晓、王成芳)11月24日,由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河北文学馆承办的“读
2023-12-02 08:35:00
自律的人生,到底有多厉害?
...聚了当下中国最真实的记录:互联网国企体制内各行各业从业者的亲身经历、从币圈韭菜局到大街小巷的保健品的骗局故事、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带着烟火气的食物故事,以及大时代滚滚车轮下的众
2023-07-04 01:32:00
“新华荐书•青春书单”(第一季)发布
...大学该怎么读》是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在担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期间,就读书问题给75位大学生的回信,对年轻人的一腔热情和谆谆教诲,都体现在这些回信的字里行间。读书是南振
2023-06-25 16:58:00
读书是一生的功课
...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每天抽时间读点书,就像上学时做功课那样,挤出些时间认真地完成一下
2023-04-21 09:19:00
阅读进学校 书香润心灵
...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话?”“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宫崎骏先生说的,‘死了就再也看不到如此漂亮的夕阳了。’这句话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追寻自己所热爱的。”4月19日
2024-04-20 02:58:00
...地生长在教育的每一个瞬间呢?要转变教育观念钱理群老先生曾说:“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
2023-07-01 00:53:00
“读书种子”是怎样炼成的
...学《书林清话》,直到今天,依然是这一行的权威著作和必读书。1927年,闹农运的民众把叶德辉抓起来,章太炎听说后,赶忙发了个电报来求情,对革命党人说,“湖南不可杀叶某,杀之则读
2023-02-17 14:2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