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明清更迭时,闯王李自成一把火烧了紫禁城,使入关后的大清第一个皇帝世祖福临,在位期间一直在重建紫禁城。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建立大顺,仅仅40天就被满族建立的大清取代,摄政王多尔衮在紫禁城武英殿举行清朝入关仪式,宣告大清成为全国统治者。稍后,清世祖福临迁都北京,次年开始修建被毁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位育宫,直到顺治驾崩,被李自成毁掉的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才基本恢复。
重建时,大清记取了明代故宫火灾的教训,注重了防火工程,清朝期间故宫仅发生过两次火灾。一次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因御膳房用火不慎引发火灾,造成太和殿被毁,16年后才重建。另一次是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大火并蔓延到弘德殿、昭仁殿、交泰殿,次年乾清宫再建。
固若金汤有其妙。火对紫禁城的多次毁灭性摧残,反而衬托出建设者把水的防范做到了极致——多少次急风暴雨、凄风苦雨,都未能撼动紫禁城!
一河护城“筒子河”。深沟高墙,自古是宫阙建设的模式,明成祖修建紫禁城也不例外。引玉泉山水入紫禁城,在环绕城墙总长3300米、宽52米、深6米,三合土夯底、条石砌帮、岸筑矮墙的护城“筒子河”便建成了。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20米宽的地带上,沿河筑“红铺”40座,使墙上、墙下、墙里、墙外宽近百米的防护带尽收眼底。宽阔的护城河,成为紫禁城的一道天然屏障。
一渠“金水”万年畅。营建之初,建设者就考虑到了水患的治理,开凿了内金水河,使水从紫禁城的西北角城垣外护城河引入,从东南角城垣下流出,形成了紫禁城排水总干渠。挂在总干渠的地下雨水沟总长11000米,总体上北高南低,雨水流向内侧,内侧墙砌出排水石槽,利用各宫殿庭院中高、边低和北高、南低的地势自然形成的坡度流入各种明沟、暗渠,汇入主干渠,再流入总干渠内金水河,排出城外,巧妙解决了水患问题。
地下管网显“神通”。资料显示,紫禁城的地下排水管网建设纵横交错、条理分明,内金水河接纳各处雨水,涌出喇叭口流入筒子河,向东通过菖蒲河奔向通惠河。东排水干道在东侧十三排区域地下,经北十三排、南十三排向南流入青史馆区域的内金水河。西排水干道在西六宫地下,经过乾清宫、养心殿、隆宗门,向南在武英殿附近汇入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上下游河床相差一米左右,保证了水流能以一定流速流经紫禁城。
“千龙吐水”三大殿。紫禁城的核心是三大殿,防水也成了重中之重。在三大殿的三层须弥座每层台基地面,都设计有3%—5%的坡度,使上层水直接排到下层的台基。而且台基每块栏板底部正中设计有直径10厘米的半圆形泄水口,栏板之间望柱的底部伸出形如龙的“排水兽”。“排水兽”探出栏板约0.8米,兽嘴有直径约3厘米的出水孔,出水孔贯穿排水兽,并与栏板内侧的地面相通。三大殿的台基共有1142只“排水兽”,每逢雨季,每个兽头都喷出水来,“排水兽”在起到于上层排水功能的同时,也与紫禁城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宛如“千龙吐水”,煞是壮观。
匠多料精集大成。没有一批批能工巧匠的规划、布局、建设,就没有无与伦比的紫禁城。与此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汲取南北精华的建筑材料,也不可能有辉煌壮丽的故宫。
百万大众成苦役。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明王朝,举全国之力修建宫殿是家常便饭之事。据载,明初全国人口在一亿左右,而修建宫殿“动以百万”,“百万”是全国壮劳力的一半左右。仅永乐十九年(1421年)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被雷击起火烧毁后,参与重建的军工就达九万余人。明中叶,不少官员呼吁莫以“百万之众”劳命伤财营建北京宫殿。据不完全记载,明朝历代建造宫殿所动用的人力,已远远超过百万之众!营建中,黎民百姓被迫放弃土地,“终岁供役,不得躬亲田亩”,而且“上不得奉养父母,下不得欢妻抚子”。
为保证工期和质量,劳力以军工为主。军工的来源主要是征调,有京营的首都驻军、卫军的御林军和各地驻防的班军,还有征调的民夫、工役终生的囚犯等。据记载,明初营建任务繁重,刑律中有“工役终生”罪名42条,可以说处罚无所不及,甚至连一些僧道都被课以“不务祖风”之罪罚役终身。此外还有短期服役和限期服役的刑法。很多壮劳力都被课以各种罪“输作工役”修建宫殿,有的在“工役终生”中还要戴着刑具劳动。
巧匠几人能留名。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建成。之后,这座宏伟的宫殿历经了明、清两朝,留下了24个皇帝的大名,然而一批批付出智慧、心血甚至生命的工匠们,却很少留传后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00: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