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探秘神秘冰海 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在茫茫大海中仔细寻找着……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25 13:3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关注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目前,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在加克洋中脊,考察队员们开展了一系列和地球物理相关的实验。

探秘神秘冰海 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在茫茫大海中仔细寻找着……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里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艉甲板,在这一航段,队员们要把这一组总共7台的海底大地电磁仪,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布放到海底。不仅是布放,实际上要在七天之后,这些设备还要被逐一收回。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副队长 沈中延:海底大地电磁仪在海底测量地球的电磁性质,获得深部整个岩石圈的一些电性结构。平均一台的距离可能在5海里,最远的一台10海里,整个跨度不是很大,是垂直于洋中脊(布放)。

探秘神秘冰海 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在茫茫大海中仔细寻找着……

沈中延介绍,从地质构造来说,洋中脊是海底山脉,是地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是地球岩浆产生的地方之一。加克洋中脊在洋中脊系统中,扩张速度最慢,对研究洋中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1年,我国首次对加克洋中脊进行科考。当时在东经100°左右的位置,发现有一个火山区,并初步显现出一些特殊的现象。本次科考继续围绕这个区域展开,通过布放海底大地电磁仪、海底地震仪等设备进行精细化研究。

沈中延介绍,对于这一项作业来说,布放还不算难,难度最大的要数回收。

探秘神秘冰海 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在茫茫大海中仔细寻找着……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副队长 沈中延:现在这个仪器到了海底,采集的数据是自容式,就是记录在仪器里面,因为它数据量比较大,穿越水体,传输回来难度比较大,我们就通过回收的方式,设备上来后把数据拷出来。

回收设备操作难度大不亚于大海捞针

刚才的节目我们看到考察队在加克洋中脊海域回收海底大地电磁仪等设备,记者在现场感受到,这项操作的难度极大,不亚于大海捞针。

探秘神秘冰海 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在茫茫大海中仔细寻找着……

据了解,在加克洋中脊海域,“雪龙2”号要回收海底大地电磁仪、海底地震仪等12台设备。比如,大地电磁仪会以约每分钟20米的速度从近4000米深的海底浮上来。在船上,队员们通过水声探头进行定位,不断测量距离,将搜寻范围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海域。

想要在茫茫大海甚至是冰区里确定一台设备的位置,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平均回收一台设备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如果海面正好被非常厚的海冰覆盖,就需要反复定位、破冰,作业时间会更长。每次找寻仪器时,驾驶台都会聚集不少队员,望远镜、长焦相机、无人机等都被用来搜寻目标。一旦发现,队员们会齐心协力把仪器打捞上来。

探秘神秘冰海 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在茫茫大海中仔细寻找着……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副队长 沈中延:应该来说,(回收海底设备过程)总体还是不错的。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帮助我们了解加克洋中脊结构以及演化的过程,岩浆作用等。通过对它的了解,我们可以了解整个洋中脊的系统,了解板块构造,以及一些像非岩浆型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青岛科技助力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青岛科技助力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为超远距离通信提供解决方案“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本报资料照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通讯员 黄琳本报8
2023-08-14 04:55:00
冲撞破冰、开展实验、回收设备, “雪龙2”号北冰洋科考返航中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总台随船记者也在持续发回科考过程的珍贵画面。不久前,“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2023-09-25 14:25:00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完成第一阶段作业任务
...着最后一项海水样品采集作业的完成,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第一阶段任务——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主要作业任务全部结束。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
2023-08-12 20:32:00
...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中,“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研制项目当选“2022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笔者采访到“雪龙2”号研发团队代表沈权。沈权是中国极地
2023-07-27 03:26:00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抵达北极点
...3年9月5日13时55分,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作业期间,抵达北纬90度暨北极点区域。考察队在北极点重点围绕大气、水
2023-09-07 09:48:00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穿越北极圈
...驾驶台广播,北京时间7月24日16时34分,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穿越北极圈,进入北极海域航行。2023年7月22日
2023-07-25 07:55:00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今天起航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今天起航】财联社7月12日电,今日10时许,“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出发,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2023-07-12 11:38:00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首个海域作业任务全部完成
...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正在进行中。近日,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楚科奇海完成首个海域作业任务。在楚科奇海域,考察队的作业
2023-08-13 20:22:00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完成首次大洋科考作业演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正在进行当中。近日,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白令海公海海域完成了首次大洋科考作业演练。当地时间7月22日上午9时
2023-07-24 10:2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中新经纬9月19日电 题:L3上路,如何精准定义“接管时刻”?作者 陈兵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L3级车型上路或将提速
2025-09-19 16:56:00
近年来,江西银行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发挥金融力量,提高授信审批效能,加快产品创新,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促进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
2025-09-19 16:06:00
【多彩新论】 小小包装,大有文章
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某公司生产的包装盒因高端的设计、过硬的品质,漂洋过海远销北美、欧洲、中亚等地。8个月出口数量超百万,产值1000万元
2025-09-19 15:45:00
航空公司早已按舱等售票,却在值机选座时再加一道“锁”,要求旅客付费或使用积分解锁。这道无形的锁不仅锁住了座位,更锁住了航空服务应有的公平底线
2025-09-19 12:22:00
最近中国组织人事报“快牛”勿用鞭打的话题走红网络,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引发无数网友点赞转发。试问,这篇组工文章究竟有何魅力
2025-09-19 12:28:00
鑫荟金行黄金点钻节启幕 国潮新品闪耀登场!
近日,鑫荟金行备受瞩目的黄金点钻节启幕,为广大珠宝爱好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体验的双重盛宴。此次黄金点钻节不仅汇聚了海量爆款
2025-09-19 13:19:00
近日,上海恒轩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凭借其创新的体检服务和专业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在健康咨询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上海地区健康管理行业的关注焦点
2025-09-19 13:38:00
联舌工坊发布「五星鲜」标准:以科技与匠心重塑预制食材产业高度
2025年9月18日,上海——在预制食材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领军企业联舌工坊今日正式发布《「五星鲜」预制食材企业标准》
2025-09-19 13:39:00
山东移动文登分公司“云守护” 6家药店用上数智“安全卫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李孟霏近日,山东移动威海文登分公司凭借“精准诊断+场景化演示”服务模式,成功与6家连锁药店达成合作
2025-09-19 13:19:00
厦大智慧教室迈入“无感扩声”时代教师无需佩戴麦克风,声音可清晰覆盖整个教室东南网9月1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通讯员 戴佩琪)新学期伊始
2025-09-19 10:26:00
为积极推动实现“专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战略远景,积极服务大局,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切实推进“保险+”服务的建设,瑞众人寿河北分公司将在全省开展以“拾光美好·瑞意相伴”为主题的客户嘉年华活动
2025-09-19 10:14:00
满算力每天可产出上百万分钟视频,成本只需人工的10%宁企AI“拍”短剧,拓展“数字丝路”新蓝海□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特派记者黄琳燕9月18日
2025-09-19 07:44:00
光博会上,宁企全球首发先进高光谱成像相机粉笔灰冒充面粉?“天眼”一拍现原形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两堆白色粉末摆在眼前
2025-09-19 07:45: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昨日,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6场平行分论坛发布6项成果。此次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共发布了12项成果
2025-09-18 08:20:00
一口预制菜,搅动全民心。近日,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告一段落,但引发的消费者知情权问题,仍备受关注。罗永浩与西贝争论的焦点
2025-09-18 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