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论古代得国正不正和治国好不好之间的关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4 14: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得国正不正和治国好不好,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上期文章和视频淮下书生讲了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然后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其中一个自称也是讲历史的,还水了一期视频。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地反对了书生一通!他主要有以下两个观点:

第一,说老朱杀了小明王韩林儿,所以他得国不正。

第二,扯上了百姓生活!说百姓生活好的,就是好政权!

第一点关于小明王的死,淮下书生下期专门详细讲,今天书生先来讲一讲这个第二点,关于百姓生活的。

首先,他这个说法肯定是没问题的,对百姓好的政权确实就是好政权,这句话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一细品,这句貌似格局很高的话,其实不过就是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用通俗的话讲,叫做一本正经地无理取闹。

道德制高点

道德制高点的占据是不讲逻辑的,也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将自己格局提高一万点,变成一副圣人模样,将自己神圣化,在上帝视角下,用一些和论点毫无关联的事物,去讲述一个看似道德崇高实则不讲证据、不讲逻辑、不讲道理的观点。

布衣起事

书生之前视频的论点很清楚很明了,是讲汉朝明朝得国正的评判标准问题,你想要反对这个论点,你就拿出相应的反对论据,或者举例出得国更加正的其他封建王朝,而不是东拉西扯,把百姓生活好不好的治国内容拿出来反对我得国的论点。我谈的是得国正不正,并没有谈治国。得国和治国这是两个概念,不要混淆了!

得国与治国

这就好比你得到一笔钱,有可能是靠自己辛苦挣来的,有可能是捡来的,又或者根本就是偷来的,然后你把这钱捐出去了。回头你跟我说,不管钱是挣的,捡的还是偷的,我做了好事了,这就是一笔正义之财,你觉得说的通吗?

怎么来的和怎么花的这是两个概念!

始皇帝

另外他还举了秦始皇的例子,说历史对秦始皇评价很高,但是当时徭役太重,老百姓并不喜欢秦始皇。我都搞不懂举这个例子要证明什么?秦始皇的功绩那没得说,但为什么百姓不喜欢,那是你看历史的角度不一样。

徭役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理念和相应的措施影响后世两千多年,可以说是功在千秋。而站在当时百姓的角度,确实徭役赋税太重,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可以说是罪在当代!

唯物辩证法

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用矛盾的观点、用内外因的观点去看问题。再说了,咱也没说秦得国正啊!秦国作为周天子的诸侯,灭掉了周王室,这本身得国就不正。

秦庄襄王灭周

得国不正,对百姓也不好,你举这个例子是在帮我说话啊,所以说你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如果给你换个论点,历史评价高的皇帝就一定对百姓好吗?那么你举秦始皇的例子就说得通了。关键咱没谈治国啊,没谈对百姓好不好啊。然后你举汉文帝对老百姓好的例子,也是在帮我说话,因为汉得国正啊。

汉初轻薄徭役,降低赋税

后面晋对百姓不好的例子,同样也在帮我说话,因为晋本来就是得国不正。唯一的唐朝,才能算真正论证你自己的观点,不过还是那句话,我说唐得国不正,但没有说他治国不好吧。

司马代魏

那么书生也反问你一句,既然你把唐朝对百姓好夸上了天,那么为什么杜甫笔下的《三吏》《三别》又把唐朝百姓的困苦和不幸表现地淋漓尽致呢?

石壕吏

记住了,在封建社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统治阶级都是剥削人的,不管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有对老百姓不好的时候。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为一个讲历史的人,如果你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所有历史事件都可以用你的那一套理论抹杀掉。因为正史往往写的都是精英阶层,而精英阶层是剥削百百姓的,按照你的理论,剥削老百姓的就没必要讨论了,那么讨论那些王侯将相自然就没有必要了!那么你还研究古代历史干什么呢?

古代百姓

不要对任何事物都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不要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就一味抹黑,敞开心扉,合理求证。也就是说你可以怀疑一切,但也要坚持真理!

精英史观和人民史观

最后淮下书生再反问一个问题,你以百姓生活好不好来反对汉朝与明朝得国最正,那么汉朝明朝初年老百姓过得不好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4 1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五位堪称圣君的皇帝,以民为贵安邦治国
...功过是非不一、人生结局不一,其中有人值得敬佩,比如秦始皇、汉武帝,他们开疆拓土,震慑四方,好不威风;其中有人值得同情,比如宋孝宗,崇祯帝,他们壮志未酬,功败垂成凄凄惨惨;还有
2023-09-10 15:48:00
秦朝以法家治国而变强,汉武帝为何独尊儒术呢?
...学说,这是最适合于当时战国那个特殊环境的。但是,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要治理的地域更为广泛,社会结构更为复杂。而且,当时没有了和六国的征战,所以国家的政策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
2022-12-31 22:01:00
从秦始皇到明太祖:揭秘中国历史上四位伟大皇帝的治国智慧
...献,那么这些皇帝有几个是可以评“优秀奖”的呢?一、秦始皇皇帝这一称号是从秦皇嬴政这里才传下来的,一统了中国,做到了前人都没有做到的事,因此他决定自己的功绩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
2024-02-26 12:29:00
同样是采取暴烈手段治国,为何朱元璋没有亡国?
...使用铁血手段统治国家,却没有灭亡的朝代。例如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等都可以称的上是亡国之君了。秦始皇死后不久,秦朝的统治就被推翻了,这是因为秦始皇空有实力,却得不到民心。隋炀帝
2023-02-25 20:35:00
秦始皇如果用西汉文景之治的黄老之术治国,秦朝能长久吗?
...用什么思想治国不能生搬硬套,要视历史环境而定。假如秦始皇以黄老之术治国,很显然就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文景二朝以黄老治国有其可行的历史条件,秦朝统一后却不具备这种条件。黄老治
2023-02-15 16:08:00
如果秦始皇传位给扶苏,他能带领秦国走向辉煌吗?
...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道尽秦始皇的雄才伟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自此以后开启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时代。尽管每一个王朝到最后总会出现
2024-02-23 16:42:00
奉行老鼠哲学的李斯宁当仓中鼠,不当厕中鼠
...成仓中鼠。回想过去的贫困,再看看现在的奢侈,快活!秦始皇驾崩后,赵高转头就拉拢胡亥,试图违逆圣意拥立胡亥继位。胡亥是赵高的学生,比较听赵高的话,这个大可不必担心。李斯为人追逐
2023-05-05 17:00:00
汉武帝刘彻的治国理念:儒学与大一统的推进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统一国家,这为中华民族的彻底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此,中华大地上,2000年来,虽然也有分裂时期的出现,但却始终保持
2023-09-23 16:40:00
奏始皇:铁腕统一六国,一朝雄心揭秘
秦始皇,那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在他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壮举后,犹如一位刚刚拿下冠军的运动员,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便开始了他的政治和法律改革大计。此时的他,宛如一位手握权杖
2024-12-03 09: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