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93岁老人性侵被判15年却不收监,是否符合法律正义?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4 10:08:00 来源:缘之心

作者|陈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最近,湖南邵阳93岁老人因性侵未成年人被判15年,却因生活不能自理被看守所拒收,拟监外执行一事引发争议。重判却不能执行,高高举起的板子又“轻轻放下”,这极大地冲击着人们朴素的正义感,让公众难以接受。

从罪名来看,性侵未成年人被判15年,属于强奸罪中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情形。再加上我国刑法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案的被告人仍然被重判15年,可以想见其犯罪事实何等卑劣。

性侵对未成年人造成的身心创伤,几乎是毁灭性的,可能影响一生。在这类案件中,公众期望看到犯罪者受到严厉的惩罚,以此慰藉受伤的心灵,彰显法律的威严。而如今,犯罪者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免予牢狱之灾;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正义的落空。

但,司法机关考虑监外执行,也是有法可依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有三类应当入狱的人,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第一类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第二类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第三类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这其中有人道主义,也考虑了监狱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让监狱承担过多医疗、护理等超出其职能范围的责任。当然,监外执行只是暂时的。如果上述特殊情形消失但刑期未满的,应当及时收监。

很多人追问:何为“生活不能自理”?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或者主观裁量的模糊空间?

按照2023年两高三部和卫健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主行动等五项日常生活行为中,有三项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且经过六个月以上治疗、护理和观察,自理能力不能恢复的,可以认定为生活不能自理。六十五周岁以上的罪犯,上述五项日常生活行为有一项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即可视为生活不能自理。

因此,本案中的被告人已年满93岁,五项日常生活中存在一项以上需要他人协助,这符合常识,也能够回应部分网友的疑问——“有能力强奸却没能力自理”,这是可能存在的。

因此,只要判断被告人不会继续危害社会,监外执行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这一次邵阳中院依法公示高龄被告人“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其背景是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流程,公示正是推动司法阳光化的表现,值得称道。

但是,这一系列合法操作,为何会引来不平之声?

首先,这是法律规定与朴素正义感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并不罕见,反映的是法律的理性与公众情感之间的张力。比如遇到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公众会呼吁严惩,而法律会考量《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刑法》如何构建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分级矫治,刑法是最后才会祭出的工具。

法律追求的是一种普遍的、抽象的正义,它需要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公众的朴素正义感则更多源于直觉和情感,是对具体事件中善恶的直接判断。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进行反思性的平衡。

在本案中,司法机关的释法说理可能并不充分。假如司法机关公开了犯罪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详细医学评估报告,同时结合其犯罪情节、再犯风险等因素,做出综合判断,确实不会再危害社会,就能消除公众一部分疑虑。

进而,如果最后决定监外执行,也要严格做到对被告人的监管。既然是重犯,惩罚不能流于形式,要让犯罪者切实感受到惩罚的力度。比如,可以加强电子监控、限制其活动范围等。如果说理充分,公众就不会有那么多担心和不满。

其次,我们也发现,有的合法操作,看上去是准确适用了法律,却未必能起到惩治和震慑的作用。和前述案件类似,最近还出现了若干起“猥亵妇女者因高龄而免于执行行政拘留”的事件,猥亵者均为7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即便做出了行政拘留,也不用执行处罚。这种结果对于受害人,是意难平的。

去年,邯郸初中生将同学杀害埋尸案时,我们在《风声》栏目已经讨论过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问题,立法已经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有条件的降低到12岁,而检察机关也明确了“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对低龄恶性暴力犯罪加大了打击力度。

今年,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年老不是免罪金牌,是否要减小对老龄违法犯罪人的保护力度了?

众所周知,我国已逐渐进入老人社会。随着生活水平与医疗技术的提高,我们身边70岁以上的老人健康状态和认知能力普遍增强,老人犯罪相应增加。如果仍然沿用从前的思路,划定70岁或75岁作为法律责任上从轻、减轻、不予执行的界限,可能已经不太适应国情,立法应考虑对此做出回应。

以《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例,这部法律正在修订中。按照现有规定,对于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但在最近的修订稿中,已经取消了这样的限制性规定,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做了衔接;对那些不处罚或者不执行拘留的,也要求进行矫治教育。

实际上,针对70岁以上的年老违法者,《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也可同步进行调整,不宜再用70岁进行“一刀切”,公安机关可根据其身体情况,裁量是否执行拘留;即便不执行,也应该引入替代性惩戒措施,比如社区矫正等。同时,被害人也可通过民事途径追究法律责任。公安机关出具的处罚决定通知,就是侵权事实成立的重要证据。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实施的效果在于公众的认可和接受。如果我们任由“有能力强奸却没能力自理”这样的疑问在网络上传播,却不加以解释说明,这就是法律人的失职。

本案中暴露的社会病,也同样需要立法和司法作出回应。如果仅仅把它作为热点新闻去对待,就丧失了与民意对话的机会,也消耗了可贵的正义感和良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3岁初一男生被杀害”,最新通报:全部抓获!
...家属安抚和善后工作,各方面工作正有序进行。该案涉及未成年人,为保护受害人隐私,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对其家属造成进一步伤害。【此前报道】长期被同班同学霸凌事发当天称“有同
2024-03-18 09:25:00
《彷徨之刃》:关注未成年人犯罪 正义利刀指向何方
1905电影网专稿花季少女惨遭不测,真凶竟是三名未成年人?他们是对罪恶麻木的恶魔、残忍的打手、拒绝反抗而沦陷的“蛇鼠”。面对三个不知悔改的未成年凶手,少女的父亲究竟会以法制凶,还
2024-05-19 22:51:00
应勇: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要零容忍,对未成年人犯罪也要加强预防和治理
...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全面准确把握未成年人保护,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要零容忍,对未成年人犯罪也要加强预防和治理。”“法律监督模型建设很重要,建好以后的推广、复制
2024-04-09 11:01:00
...,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日前表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之后,就十分明朗了。犯罪之前早
2024-04-09 04:17:00
...“护蕾”未检人任维现任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又称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熟悉刑事检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负责指导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全市未成年人检察队伍的“领队人”。从事
2024-01-21 09:45:00
《无尽的尽头》:只有起跑,终点才有可能抵达
...一曲关于救赎、成长与希望的悲悯之歌,一部发人深省的未成年人保护启示录。文|三木“一开播就凭借硬核实力杀出重围”“麻了。《无尽的尽头》剧情怎么这么敢啊!”“未成年人保护法,应该
2025-04-28 23:05:00
...妇女儿童案件情况时指出:近期,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岁至1
2024-04-23 07:14:00
最高检原则性表态,舆论反馈何以如此热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宁夏调研时表示,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对侵害未成年犯罪“零容忍”,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
2024-03-22 13:47:00
3名初中生涉嫌杀害同学被刑拘,罗翔发声!央视网评:要讨论的地方有很多
...完全因年龄左右对嫌疑人罪责刑的判断。由于当前刑法对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追究刑责的规定是十分机械的,14岁到16岁负何种责任,12岁到14岁负何种责任,这固然可以通过明确规定规避将
2024-03-18 10:5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在鄂州杨湾街口,辅警李超十年如“陀螺”般不停旋转的身影,是街头最动人的风景,更是全民共治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这个毗邻三所学校的丁字路口
2025-11-13 13:45:00
近日,辅警“陀螺哥”李超以饱满激情指挥交通的事迹爆红网络。他像是平凡岗位上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何为热爱、何为坚守、何为担当
2025-11-13 13:45:00
客车喷涂“货拉拉”载客,被阜阳交警查获
大皖新闻讯 一辆客车座椅被拆除,车身有“货拉拉”标识,却从事长途非法客运。11月12日,违法车辆被阜阳高速交警现场查获
2025-11-13 13:26:00
工地电缆离奇“蒸发”?霍山警方上演破案“闪电战”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六安市霍山县公安局24小时内揪出盗窃毛坯房预铺电线的“黑手,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万余元。大皖新闻记者11月13日上午了解到
2025-11-13 13:26:00
初冬的牛庄乡,薄雾含悲,青山垂首。近千名群众自发汇聚,泪水与敬意,共同为一位88岁的老人送行。罗官章书记走了。这位将49年生命扎根于“宜昌小西藏”的共产党员
2025-11-13 12:12:00
泰安高新区助力企业“对话金砖” 精准对接国际市场
鲁网11月13日讯11月10日,由山东省贸促会主办的“对话金砖——山东企业创新发展交流会”在济南山东大厦举办。大会以“共筑金砖合作新纽带
2025-11-13 11:46: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2025-11-13 10:56: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去银行提取个人存款,是否需要向柜员详细说明每一笔钱的用途?手机号码如果因为存在涉诈风险被停机,用户又该如何有效申诉
2025-11-13 10:57:00
一针“探”真相!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引导穿刺术,为颈部肿块患者精准诊断
鲁网11月13日讯近日,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成功为一名颈部肿块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术,以微创方式精准获取病灶样本
2025-11-13 10:36:00
冬日暖洋洋(图)
一张童年照片的背后,是一家人对他满满的关爱。每一个骑行往来的人们,都在享受冬日暖阳下锻炼带来的健康与快乐。施工现场,大家干劲十足
2025-11-13 10:35:00
一杯美酒的快乐表达——从文化节的延续效应看古贝春酒文化的精准建构
鲁网11月12日讯(记者 赵洪斌)第二十三届古贝春酒文化节举办至今已过去月余,开幕式主题演出“非遗双酿,曲坛流觞”相声大会的视频还在网络上持续热播
2025-11-13 10:35:00
阳光下的守护丨黔东南公安:用心服务群众 用情守护平安
多彩贵州网讯 黔东南公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各类突发警情,始终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以实际行动守护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5-11-13 09:46:00
我来自易县,是“满族结绳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小时候看太姥姥编绳,我觉得很神奇,几股彩线在她手里绕来绕去,一会儿就能变成漂亮的平安结
2025-11-13 07:57:00
“郎奶奶,我们来了,您好好休息一下吧。”近日,来自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2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班的三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石家庄市裕华区八五零小区
2025-11-13 07:58:00
一块手表的英雄城奇遇
手表不见了!来自江苏南京的向女士是一名竞技跑者,在11月9日举行的2025南昌马拉松中获得半马女子第六名的好成绩。拿到奖牌后
2025-11-13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