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昆明日报
昆明财政积极支持乡村发展集体经济
西翥大村:居民有钱可赚 社区有钱办事
3月15日举办的“乡村CEO”政策实践经验交流会上发布了一组数据:2023年,昆明市1401个行政村(含磨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0.91亿元,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4.9亿元,均位列云南省第一。
村级集体经济搞上去了,一方面村民的钱包鼓了,另一方面在乡村治理中也有钱办事了。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就是其中一个鲜活的例子。
发挥财政资金“指挥棒”作用
西翥街道辖区的沙朗片区是昆明近郊有名的白族“金花之乡”,拥有云南王龙云“官塘”温泉等核心资源,乡村旅游基础良好。
“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约了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许多优质农副产品向外运输销售难。这些年,沙朗的乡村旅游慢慢被周边交通较便利的地方赶超。”昆明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级财政积极支持乡村发展集体经济,尤其是着力探索集体经济收益反哺社区公共管理的模式,坚持推动集体经济与人居环境治理齐头并进、相融共促。2020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累计对西翥街道大村社区投入320万元财政资金,“很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指挥棒’作用,激发了各方积极性,撬动了社会资源的投入。”
建立集体经济商业矩阵
在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支持下,大村社区不断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充分盘活社区的坝区农地、农产品资源和人力资源,积极探索发展公司化运营模式。
大村社区先后以独资、合资的方式成立了云南振兴家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昆明稻草人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小穗龙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云南麦和稻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成了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商业矩阵,业务涵盖集体经济农家乐、“麦和稻田”文创农庄、农残检测服务、食材配送、劳务派遣服务、物业服务等多个经营板块。
盘活资源助农增收
有了经营载体,大村社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就有了转化为经济收入的渠道。 以“稻田+咖啡”为主题,社区成立的公司利用田间地头及周边现有农房、民房、地埂等空间,引入新型项目运营思维和“现代审美、文艺气息、民族特色”的理念,打造了百亩稻田,搭建修缮了特色咖啡屋,叠加了露营地、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等体验项目。风吹稻花的“麦和稻田”项目成功“破圈”,成为昆明市民周末休闲的打卡点,有效带动沙朗片区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沙朗片区乡村自然风光与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模式初步打造成型,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167名村民以劳务派遣的方式进入附近企事业单位工作,同时积极吸纳村民到村集体控股企业工作,切实解决了130人次就业,带动人均增收2.5万元。”大村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利用创建的村集体企业集中统一收购菜农种植的蔬菜及村民养殖的蛋禽,由村集体企业统一配送到区内企事业单位食堂或批发,去年全年收购社区蔬菜35吨、蛋禽26吨,直接带动45名村民人均增收3.3万元。”
反哺乡村治理
随着大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不断增长,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治理引擎作用也日益凸显,彻底改变了以往社区“无钱办事”“服务欠缺”的窘迫局面。
据了解,对于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问题,大村社区创新探索推行集体经济收益反哺社区公共管理的“4321”模式,即按照集体经济收益总额的40%进行社区集体经济项目再投资发展,30%用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20%对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农户股东4505人进行分配,10%用于对社区低保人员、返贫人员、失业人群、留守儿童、残障群体等公益帮扶。
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大村社区运用村集体收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民感受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处,更加支持社区各项工作开展,形成了相融共促的好景象。”
今年,市财政局将积极争取利用各类农村综合改革等项目资金,继续助力各地抓住发展契机,创新乡村集体经济新路径,诠释乡村振兴时代新内涵。
记者吴洁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6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