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如何应对疾病危机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14 00: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薄世宁专栏

如何应对疾病危机

薄世宁(北医三院ICU副主任医师)

我的新书《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记录了我工作22年来最刻骨铭心的19个病例。尽管每个病例中患者的疾病不同,救治技术迥异,疾病的转归不同,患者及其家属对诊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但这19个病例都满足了一个重要的筛选标准:每个病例都能诠释一个主题。

比如,我分享了一名全身瘫痪、呼吸衰竭、睁不开也闭不上眼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成功救治的过程,通过这个病例,探讨在命悬一线时,如何激发和保护患者的“求生欲”;通过一名带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就医、不幸猝死街头的中年父亲的案例,探求什么才是“理性的爱”;通过一个在临终时选择回家的病例的决策过程,思考怎样做才可以让亲人更安详、无痛苦、有尊严地和这个世界告别,什么才是“善终”……除此之外,这些病例还涉及患者在疾病面前的彷徨和逃避、对希望的渴求和奋争,患者亲人的不舍、愧疚、爱以及在危难时暴露出的人性,等等。

这19个主题涵盖了绝大多数人面临疾病冲击时最常见的困惑,同时,这19个病例故事也凸显了最值得我们了解和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疾病危机?

我有三点收获。第一点收获是: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人的一生,充斥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然而,意外是偶然,疾病却是必然,每个人都难免遭遇疾病的诘问。所以,在危机来之前,找到一个可以托付、值得信任和对的人。对这个观点,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认可。而我更想说的是,我们信任的人不一定总能做对的事。

比如,在命悬一线时,短期内的巨变会让绝大多数当事人的理性瞬间崩盘,进入“理性休克期”。在这种状态下,对关键的治疗决策,他未必能作出正确选择;而当患者无力决策时,家属的意见并不一定能代表患者的意愿。再比如,当患者无力回天时,家属可能因为不舍而延长了患者的痛苦,或者家属出于各种原因,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东西,作出了让患者痛苦的决定。

所有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我想,人们面对其他危机时的决策可能也会如此。我们信任的人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选择偏好,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着独特的个人经验,再加上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的现实情况,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的决策。

所以,为了让我信任的人做“对”的事,我要在我能够清晰表达时,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他。只有这么做,在我遇到危机时,我信任的人为我作出的决策才能更符合我的意愿。

更重要的是,在决策时,我和我信任的人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共同决策。专业人士根据他的专业经验、已有的科学数据和权威证据,给出他的专业意见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指导建议,而我们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双方合作,作出更合理的决策。做好共同决策,可以让对的人做“对”的事的概率大大增加。

我的第二个收获是:爱要“能武”,更需“能文”。

爱要“能武”,说的是爱要有科学和理性的加持。科学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存条件,科学进步推动了人类理性思维的日臻成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并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然而,科学和理性不是万能的,科学无法完全解释生命,人的思考和决策也不存在绝对理性。当一个人的“本事”大了,能给周围人的爱多了,他可能容易变得不懂人情世故,这往往不是因为他技术上的精进,而是因为技术精进带来的傲慢,而傲慢会让人产生很多视觉死角。当一个人陷入技术至上的窠臼,当他的思想被绝对的实用主义蒙蔽,他会盲目自信而迷失自我,也会恐惧冒险而错失良机。

所以,爱要“能武”,更需“能文”,爱需要人文和情感的陪伴,它们会赋予爱更强大的力量。

我的第三个收获是:永不抛弃。

永不抛弃是不抛弃希望。没有奇迹会随随便便发生,只有坚守希望,我们才能等来奇迹。当然,不抛弃希望不是鼓励盲目地牺牲和不理性地飞蛾扑火,而是和专业的人共同决策,一起坚守希望。有希望,人生才有无限可能。生命那么好,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忍抛弃。

永不抛弃还意味着不抛弃关怀。放弃不是抛弃,放弃抢救不是放弃关怀。当患者救治无望或病情发展到已经不适合激进治疗时,我们应该把治疗重点转移到减少患者的痛苦、安抚患者的恐慌上,而决不能抛弃。

永不抛弃还包括不抛弃内心。为亲人治疗,也是在治疗自己的内心,拯救他人,也是在拯救自己的内心。患者的家人如此,医生同样如此。一个好医生,在不断精进和随之而来激发更大的责任与使命、获得更多光芒与荣耀后,还要能听到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微弱的哭声,能看到一个又一个他应该去行的细微的善。这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背离的内心。

能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既理性又充满关爱地行事,永不抛弃希望、关怀和内心,对自己如此,对他人亦如此。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疾病危机时,不会那么彷徨和无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医不自治”
...多么丰富,多么能统筹大局,在生病后都应该意识到,在危机面前,自己的情绪、反应可能影响到自己的理性决策,因此要多与亲人、朋友、信任的医生沟通,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情绪和反应给决策
2024-02-25 00:23:00
疾病危机之下,我们该如何决策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薄世宁专栏疾病危机之下,我们该如何决策薄世宁(北医三院ICU副主任医师)我曾经参与救治过一名羊水栓塞、大出血的产妇,虽然手术成功了,但大量失血让她的凝血因子消
2024-02-04 00:04:00
命悬一线我不放手1
...紧急的救治过程,科普危重症医学常识,探讨当我们面临疾病冲击时,如何作好生死攸关的关键决策。自序ICU的夜晚,灯火通明。她又一次从后楼道爬了上来,她的儿子半年前溺水,在心跳恢复
2024-05-20 03:59:00
...热议。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气候变化已经不仅是一场生态危机,更是健康危机。9月14日,“2024清华大学全球气候传播论坛”上,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受到多位专家学者关注。在“低碳转
2024-09-15 18:38:00
放弃不是抛弃
...管医生不是决策主体,却可以成为最好的共同决策者。在疾病面前,医生能相对客观地评估疾病走向、恢复概率,通晓治疗的进展和局限。在医生给出的医学建议之外,再结合患者的预先指示意见,
2024-01-07 00:26:00
体检结果是这几种病,听起来“很严重”,但或许无需治疗
...并不总是看起来那么直接。有时,那些听起来令人恐慌的疾病,在某些情况下,或许并不需要立即治疗,甚至根本不需要治疗。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所有的医疗诊断都需要立即行动。有时候,观察和
2024-01-25 12:29:00
会诊实录丨北京名医黄世昌教授与济南国医堂携手攻克颅面神经难题
...世昌教授亲临济南国医堂医院,开展为期两天的颅面神经疾病公益会诊。本次会诊由京鲁两地专家强强联合,旨在为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梅杰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各类颅面神经
2025-10-09 16:26:00
“中国人群罕见病名录”上线,收录4455种罕见病
...》,总共包含207种罕见病,但其所列则是罕见病中常见的疾病。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石铁流介绍:“本次发布的中国人群罕见病名录( The Catalogue of Chinese Rare Disease
2024-03-01 10:26:00
疟疾蔓延:拉响气候变化时代的传染病危机警报
...干预措施,我们实际上是在做无用功。”马鲁福说道。 危机四伏的未来据世卫组织报告称,2022年,疟疾共导致全球60.8万人死亡,其中76%是5岁以下的儿童。这意味着每天有超过
2024-02-27 11:0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AI 赋能医疗:数据安全与创新推动医疗数智化变革
“前段时间,我有幸在北京大学参与了AI与医疗信息化专题课程学习,了解医疗数据安全防护、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等前沿内容。课堂上
2025-11-27 12:19:00
糖尿病足:沉默的致残杀手
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有一个并发症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发作却可能导致患者足部溃烂、感染,甚至截肢,它就是糖尿病足。据统计,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
2025-11-27 07:13:00
多囊卵巢综合征难怀孕?医生教你助孕小技巧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妇科门诊中比较常见,是一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通常在青春期发病,且发病率较高,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5
2025-11-27 07:13:00
从用药到饮食:结核患者的全周期护理手册
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治疗周期长且易复发,系统性全周期护理对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诊断确认后的药物干预与康复阶段的营养支持需要精细控制
2025-11-27 07:13:00
熬夜、压力大伤神经?神经外科医生的护脑指南
在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很多人习惯熬夜。不少人会在熬夜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头晕眼花等情况,并且变得比较暴躁。若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
2025-11-27 07:13:00
养胃只喝白粥?医生提醒:这几个“伪养胃”做法正在伤胃
不少人把养胃等同于饮食清淡到只喝白粥、温水不离手或饭前先来片“胃药”。这些看似温和的习惯,常在悄悄伤胃,使人营养失衡、胃酸紊乱
2025-11-27 07:13:00
医生拆解“降酸公式”:吃对火锅 不易痛风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火锅成为很多人餐桌的“顶流”。然而,不少人担心:“吃一顿火锅,会不会让尿酸飙到失控
2025-11-26 08:27:00
冬季运动隐形风险需警惕 各年龄段安全指南请收好
随着冰雪运动热度攀升,滑雪、滑冰等项目成为市民冬日休闲首选。然而低温环境与场地特性叠加,使得冬季运动暗藏诸多“隐形风险”
2025-11-26 11:35:00
三诺糖尿病逆转公益沙龙在长沙举办,联糖日倡导全球关注糖友健康
11月22日,三诺糖尿病逆转中心在湖南湘江新区成功举办了一场以糖尿病逆转为主题的公益沙龙。活动吸引了众多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参与
2025-11-26 11:51:00
燕之屋:如何选择真正有滋养价值的燕窝
燕窝作为传统滋补品,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也让消费者困惑不已。面对“燕窝什么牌子的好”这一问题
2025-11-26 11:53:00
天津康汇医院:临床技能提升通过交流实现
在天津康汇医院近日举办的首期“影像读片系统”使用经验现场交流会上,临床医师们通过实践与讨论,显著提升了影像诊断能力。本次活动由科教科组织
2025-11-26 11:54:00
从“走出去”到“扎下根”:以岭专利中药如何连获50国“通行证”
11月22日,从在越南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海外论坛获悉,中国创新中药领军企业以岭药业生产的17个创新药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并上市
2025-11-26 11:55:00
冬藏养阳,滨城区三河湖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您送上冬季养生指南
鲁网11月26日讯“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黄帝内经》早已揭示冬季养生的本质在于“藏”。随着立冬节气到来
2025-11-26 16:09:00
播州区石板镇:“莓”好时光到!采摘正当时
多彩贵州网讯 初冬的暖阳洒在田野间,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天旺村田垄间的草莓大棚鳞次栉比,像一个个铺展在乡野的白色画布,清甜果香顺着微风弥漫开来
2025-11-26 21:03:00
天冷血压易“抬头” 三招稳住血压
秋冬降温后,不少高血压患者会发现血压悄悄升高——这不是错觉!低温会让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就像水管遇冷变窄,水流压力自然上升
2025-11-26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