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耆英之死为什么说毫无价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5 16: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鸦片战争爆发后,耆英调署杭州将军,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与伊里布同赴浙江与英军议和。1842年,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翌年又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代表耆英与英军指挥官璞鼎查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

1844年,耆英任职两广总督时,分别与美国和法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成为名噪一时的“签约大臣”。道光皇帝却因其“抚夷”得力,退敌有功,赏赐耆英“有胆有识”“有守有为”两块匾额,以示嘉奖。

1850年道光病逝,咸丰即位,力图刷新朝政。咸丰万分厌恶这位议和大臣,斥责耆英“无耻”“无赖”,崇洋媚外,祸国殃民,并革职留任。耆英仰仗先帝隆恩,以讽刺性的对联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联曰:

先皇奖励有守有为,今上申斥无才无能。

咸丰帝因为顾念耆英为先皇宠臣,未加罪责,但胸中不快由此燃生。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再起,清廷任命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奔赴天津与英法联军谈判。由于很少接触洋务,二人办理外交事宜捉襟见肘,面对侵略者咄咄逼人态势,一筹莫展。

巡防大臣惠亲王绵愉、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大学士彭蕴章等,联名奏请咸丰帝保举起用曾参与道光朝外交、现已革职闲居的工部员外郎耆英前往天津与英法交涉。举目无人,无奈之下咸丰帝遂决定“弃瑕录用”,赏耆英侍郎衔,命其赴天津与桂良等一起与英法侵略者谈判。

耆英到达天津后,即速约见英法代表谈判,未料英法代表对耆英不怀好感,拒绝会见。原因是英法联军在攻陷广州后,从两广总督署衙内缴获了一些清廷官方档案,其中即有耆英向清帝报告如何欺蒙、辱骂“外夷”的奏折,这让英法联军很是恼火。

这次谈判期间,英法议和代表除了不与耆英会面外,还将耆英奏折交给花沙纳和桂良阅看,指责耆英不讲信用。耆英狼狈不堪,预料自己无法继续谈判,便擅自离津返京。

▲耆英(油画)

耆英擅离职守,咸丰帝龙颜大怒,斥责耆英“无耻无能”,并立即召集廷臣商议如何惩办。战时状态之下,钦差大臣擅自逃离前线,罪责之大,自难掩遁。绵愉、载垣、端华、彭蕴章等纷纷奏请惩处耆英。耆英则辩护认为对外议和,事关机密,不能以书面形式上奏,因此必须亲自赴京面禀。耆英此次受批后,回府再次撰联讥讽:

先帝褒奖有胆有识,时皇罪过无耻无能。

清末户部文选司郎中崇彝在其《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气急败坏的耆英受到批评之后,回家撰写了上述对联悬于自家客厅之上,故意令人见之。

桂良、花沙纳也认为英法对耆英颇表不满,他们对耆英的鄙视事关清廷尊严,奏请咸丰帝允准耆英进京面陈夷情。咸丰帝气急之下下令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火速派员将耆英押解入狱,并责令恭亲王奕訢会同大学士共同审讯。同时咸丰帝下诏,对“赞襄无方”各亲王大臣予以不同程度处分。

围绕耆英量刑定罪之事,朝臣颇有分歧。恭亲王奕訢等从大清律例角度出发,认为耆英未奉谕旨擅自回京,确属冒昧糊涂,不合情理。但又认为耆英并非统兵将帅,而且其回京也是担心和局破裂。且查遍大清律例,并无相关的处分条文,建议从轻发落。其他大臣也奏请将耆英定为绞监侯,实际上是暗中为耆英寻找生机。按照一般常规,绞监侯不久即可开释复官。

与奕訢等主张保释相反,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则奏请咸丰帝将耆英立即就地正法。他坚持认为,如果不将耆英即行正法,迁延时日,耆英将会寻机生还,如此则“国法何申?官邪何儆?”对于肃顺奏请,咸丰帝一方面认为肃顺言论过当,另一方面表示不忍“弃之于世”,于是着令耆英自尽。

承平之世尚需恪守君臣之道,乱世之秋更需帝王权威。耆英未能审时度势而触犯龙颜,在崇尚君臣父子之道的封建时代,因联获刑只是个借口而已。肃顺力主处死耆英,是对鸦片战争以来昏暗官场的一次大肃清。

不少人认为,肃顺处死耆英,难免有挟嫌报复的成分。这种说法难以服众,因为肃顺与耆英之间并没有什么个人恩怨。1861年辛酉政变后,耆英之子企图为父翻案,慈禧依旧认为,虽然肃顺“奏过当”,但是耆英“罪当死”。咸丰、肃顺之所以要处死耆英,主要是救政以猛,希图借此振刷颓败的局势。当然力主处死耆英,也还包含着肃顺借此打击旧权贵,树植新势力的政治考量。

耆英虽死,但清廷“战和不定”的外交方针却就此定型,如此说来耆英之死毫无价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1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忠诚勇将:僧格林沁的英勇传奇
...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化解京师危机,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于大沽口挫败英法联军,取得对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开战以来首次胜利,被称为“国之柱石”,与曾国藩合称“南曾北
2023-09-06 00:15:00
第二次鸦片战争撕掉大清帝国最后的脸面,天 朝上邦从此跌入尘埃
...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56年战争爆发到1858年联军抵达天津附近海域签订《天津条约》,第二阶段
2024-06-23 21:08:00
清朝晚期有多乱,内忧外患不断
...号船上,撕毁了英国国旗,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实,后来英国人在英国下议院讲出了真相,该船的英国籍登记证,已经过期了,而且船上并没有悬挂英国旗。但在俄美的支持下
2022-12-22 20:42
...免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人。处决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声名狼藉的投降派官员耆英。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清政府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
2024-04-30 11:31:00
...之大变局,而咸丰帝没有能力应付这些问题,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扩大,让俄国趁火打劫,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咸丰帝不断排斥奕,使得兄弟不和。到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又
2024-04-29 22:38:00
咸丰托孤的八大臣,为啥斗不过个26岁的慈禧
...一个女子,这其中有何缘由?兵临城下,逃亡承德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咸丰皇帝在1846年即位,那时中国内忧外患,百
2024-06-14 14:12:00
清朝唯一的昏君是谁,在位11年,搞得内忧外患
...丰皇帝。咸丰皇帝继位之前,虽然清朝经过道光时期第一鸦片战争的失败,国门被迫慢慢打开,但并没有影响清王朝的统治根基。咸丰皇帝继位之后,也想革除弊政,重振清朝往日繁盛局面,可是由
2024-07-04 19:23:00
晚清改革的礼仪之争
...义需要绝对符合当权者对于时事的想象。此前,魏源记载鸦片战争的著作,初名为《夷艘寇海记》,尽管已经透露着蔑视和轻视,但后来更名为《道光洋艘征抚记》,还需要用“征抚”这种华夷秩序
2024-06-14 14:02:00
僧格林沁为何能击败英法联军?
...军在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指挥,击败英法联军,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场胜利!曾经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的清军,为何能在这场战役中击败英法联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第二次
2023-08-30 06: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