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芝麻南繁育种专家徐桂真:微不足道的芝麻永占心坎C位 技术指导助非洲芝麻亩产量翻番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20 22:5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海网

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芝麻南繁育种专家徐桂真:微不足道的芝麻永占心坎C位 技术指导助非洲芝麻亩产量翻番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展示了打造农业强国的信心与决心,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先后有60多万人次南繁科研工作者从全国各地不约而同来到海南,利用海南优越条件和丰富热带种质资源,开展作物种子繁育、制种、加代等科研活动。他们,用青春、智慧、汗水繁育出一批批优良种子。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近3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70%以上经历了南繁加代和选育,覆盖物种达40多种。南繁不仅托起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还在精神高地上立起丰碑。

为展现一代代南繁人薪火相传,持续接力托举中国饭碗的非凡历程,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果然有种·非凡南繁”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利声富

都说“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但在芝麻“南繁第一人”徐桂真31年的育种生涯中,这粒似乎微不足道的芝麻却举足轻重,永占心坎C位。

自2007年试着在海南进行南繁育种后,经过十多年的南繁北育,终于干出一番“芝麻开花节节高”事业。特别是2019年,对非洲苏丹进行芝麻技术指导,使得苏丹的芝麻亩产量从二三十公斤提高至六七十公斤后,徐桂真南繁育种的“芝麻开门”越开越大。

一次尝试打开芝麻南繁育种之路

“说实话,当初拿着50克芝麻种子到三亚进行南繁加代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2月19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三亚试验站南繁基地,蹲在地里给芝麻授粉的徐桂真脑海中,16年前第一次在三亚进行芝麻南繁加代的情景至今仍清晰可记。

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芝麻南繁育种专家徐桂真:微不足道的芝麻永占心坎C位 技术指导助非洲芝麻亩产量翻番

徐桂真在三亚南繁基地里给芝麻授粉。记者 利声富 摄

与棉花、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相比,芝麻到海南进行南繁加代要慢得多。究其原因,一是在传统农作物中,芝麻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大,全国从事芝麻育种的科研机构、单位也不多。二是芝麻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生长环境比较敏感。

“北方的芝麻能不能在海南进行南繁加代?”一年冬季,徐桂真看着三亚南繁基地里长势旺盛的大豆,该念头立即闪现其脑海中。

但徐桂真深知,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芝麻的南繁加代难度要大得多。

“一个芝麻品种最佳种植范围为培育区域上下4个纬度间,河北位于北纬36°至43°,而三亚位于北纬18°,足足差了一半。而且,不同芝麻品种对短日照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三亚试验站副站长郭元章说,因此,2007年冬季,徐桂真首次在三亚进行芝麻南繁加代时,心里没底也不奇怪。毕竟,此前并没有人在海南进行芝麻南繁加代,没有经验可参考。

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芝麻南繁育种专家徐桂真:微不足道的芝麻永占心坎C位 技术指导助非洲芝麻亩产量翻番

郭元章在三亚南繁基地观察芝麻生长情况。记者 利声富 摄

整地、播种、浇水、授粉……徐桂真样样都亲自来。

等待是紧张、兴奋而又漫长的。当时,徐桂真每天到南繁基地里观察芝麻的长势。经过徐桂真等人的精心播种、管理,撒播的50克芝麻种子齐刷刷地长出来。

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芝麻南繁育种专家徐桂真:微不足道的芝麻永占心坎C位 技术指导助非洲芝麻亩产量翻番

徐桂真在三亚南繁基地里给芝麻授粉。记者 利声富 摄

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三亚南繁基地里的芝麻长得并不高,只有1米左右,但长势还是很旺盛。

90天左右时,首批在海南进行南繁加代的芝麻终于蒴果了。“单株芝麻蒴果七八十个,比黄淮海地区少一半左右,但已经不错了。”对于当时的南繁成果,徐桂真很是满意。

徐桂真的一次尝试,让芝麻成为海南南繁育种家庭新员。随后,河南、江西等地的芝麻育种科研人员也陆续到海南进行南繁加代。

每年10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的芝麻育种专家徐桂真、郭元章等就到三亚南繁基地进行芝麻育种。12月收获后,次年1月又接着加代一次。4月中下旬后,他们带着在三亚繁育的芝麻材料,回到河北再种植。

一年一代变成一年三代,加快了芝麻的育种进程。此前,十年才选育出一个芝麻新品种,如今只需三四年就可以了。“南繁,对于选育高产、优质、抗病芝麻新品种有极大促进作用。”徐桂真说。

团队选育出16个香飘飘芝麻品种

芝麻虽然是小作物,但日常生活中,芝麻随处可见。既可用来制作美味的菜肴和糕点外,还可以榨油。

受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对芝麻的需求量也逐渐旺盛起来。但受机械化程度低、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与产量有所下降。为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我国每年芝麻进口依然保持高位。

选育出产量高、营养品质及商品性好、抗性强、适应范围广,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芝麻品种,是每个芝麻育种人的梦想。

作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芝麻研究室负责人,徐桂真和团队成员一起,围绕国家粮油供给安全重大需求,潜心开展优异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等研究工作。

冀航芝4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而成,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这个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营养品质及商品性好、抗性强、适应范围广,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加大农民种植芝麻的积极性,而且为企业提供符合加工的芝麻原料。”徐桂真说。同时,该品种抗病抗逆,可降低农药的投入,减轻环境污染。

芝麻本身就是香油,除做调味外,能不能作为炒菜用油?

“这对芝麻的品质要求更高。”徐桂真说,经过多年的南繁北育,他们选育出可生产炒菜芝麻油的冀黑芝6号。

含油量突破56%,这是我国北方目前含油量最高一个芝麻品种。同时,该品种蛋白质含量达到26.5%。“通常情况下,芝麻蛋白质含量达到22%就算高的了。”徐桂真说。

让徐桂真和团队成员高兴的是,该品种亩产量最高时达到150公斤,可适合河北、江西、内蒙古等地区种植。

“截至目前,我们团队共选育出16个芝麻品种,同时也解决了芝麻育种技术落后等问题。”徐桂真介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预计芝麻产量将持续增加。他们将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芝麻南繁育种专家徐桂真:微不足道的芝麻永占心坎C位 技术指导助非洲芝麻亩产量翻番

三亚南繁基地里长势旺盛的芝麻。记者 利声富 摄

技术指导助非洲芝麻亩产量翻番

虽然芝麻原产于非洲的苏丹、南非等国家,但非洲的芝麻产量却不高。

2019年,徐桂真到苏丹开展联合制种时发现,苏丹是非洲芝麻种植面积最大国家,但产量却不是最大的,平均亩产量只有二三十公斤。这其中,除了品种外,种植管理技术落后也是重要原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苏丹期间,徐桂真首先将国内先进的芝麻种植管理技术传授给当地种植户。

“经过我们的技术指导,苏丹的芝麻亩产量从最初的20至30公斤提高至60公斤左右,足足增长2倍。”徐桂真说,之所以增产这么多,主要依靠我国的芝麻先进种植管理技术。

“别看亩产与我国黄淮海地区产量还有一定差距,但这对于建立国际芝麻贸易关系,为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也为我国芝麻原料安全供给做出贡献。”郭元章说。

近年来,我国芝麻进口依存度保持高位,2020年,进口量突破100万吨。数据显示,中国芝麻的采购量占据全球的50%,其中90%来自非洲。

“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南繁育种优势,加强与非洲各个国家合作。”徐桂真介绍,他们将借助河北省种子协会与非洲科学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机会,依托好品种、新技术支撑,推动非洲芝麻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后来,河北、河南等地的芝麻科研机构也与苏丹建立了境外芝麻科研和生产基地,开展芝麻生产技术输出。

选育更多抗落粒且适应机收芝麻品种

抗落粒比较差,是芝麻产业目前急需解决难题。

种植芝麻的人颇为苦恼的是,芝麻一熟就炸,一碰就落。而且,有时最底下的芝麻蒴果都已成熟了,最上面的芝麻蒴果还在生长。

“有时候,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不见得是好事。”徐桂真介绍,通常情况下,芝麻株高1.6米至1.7米,有的甚至高达2米。但随着规模化种植,传统的人工收割日显落后。芝麻种植开始走向全程机械化,但机械化收割芝麻最佳高度是1.5米以下。

目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唯独芝麻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这也是制约我国芝麻产业发展主要原因之一。

“这主要是缺乏适应机械化的品种。”徐桂真介绍,由于芝麻抗落粒性比较差,造成芝麻种植人工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增收。

“充分利用南繁育种优势,选育出更多抗落粒好、适应机收的芝麻新品种。”谈及这一新目标,正在三亚南繁基地里给芝麻授粉的徐桂真信心十足。

总监制 | 罗建力

总策划 | 纪燕玲

执行策划 | 孙学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2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方魔稻,从建宁走向世界
...着种子跨江越海,传递给异国的农民。“经过中方专家的技术指导,我们已能够熟练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米尔扎说,中国种企在出口种子的同时,还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当地改良灌溉渠道、铺
2024-02-29 00:58:00
做强农业“芯” “粮”策绘“丰”景
...已组建5支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围绕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领域开展攻关,新育成小麦品种15个、玉米品种19个、花生品种6个、芝麻品种4个。一家家高能级创新平台背后,是省委、省政
2024-03-17 06:44:00
增强“芯”动力 保障高产量 ——揭示马铃薯产业增收背后科技密码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加快育种进程、初步选育出4个适应冬作早熟马铃薯品种、试验出遭受冰雹灾害后恢复能力强的品种、发现每亩钾肥从60公斤减少到40公斤后对单产无影响、开发马铃薯酒提高产品
2023-12-09 15:33:00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正在指导科研人员玉米授粉的李登海说,目前,我国玉米亩产量已经超过1600公斤,力争用八到十年,实现亩产突破2000公斤大关。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利声富 文
2023-01-12 08:29:00
1846亿元!这个市的粮食主营业务收入是怎样“炼成”的?
...目,累计治理改良盐碱地150余万亩,实现玉米、小麦双季亩产量超吨;由市农科院研发的小麦高低畦种植模式入选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示范田取得了每亩增产12%以上和节水、抗倒伏、控草
2023-02-19 14:46:00
一场“水稻革命”正从云南走向世界
...示范取得成功,惠及2.3万户农户。胡凤益说:“多年生稻亩产量稳定,每茬稻谷产量一般在800斤至1200斤,在西双版纳州和玉溪市等双季稻区,一年可收割两茬稻谷,平均亩产量在20
2022-12-27 00:08:00
西藏自治区春耕备耕工作成效显著
...诉记者,该项目的实施,对加快西藏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育种、新品种生产应用,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4-03-07 14:07:00
铜仁万山:科技特派员田间地头送“良方”
...地负责人黎华源介绍,原来的老配方培育的菌种,种植1亩产量大约可采收羊肚菌500斤,采用新配方培育菌种后,1亩可以达到800斤以上,每亩可高出300斤以上。“羊肚菌经过我们配方
2023-11-06 16:31:00
“川康优637”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超1000公斤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汉源县百亩连片示范田育种的水稻创下单产新高“川康优637”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超1000公斤汉源县百亩连片示范田育种的水稻丰收本报讯 9月4日,位于汉源县九襄镇清
2023-09-09 09:0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