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七夕,长白“乘槎”望斗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9 10:19:00 来源:中国吉林网

七夕,长白“乘槎”望斗牛

鹊桥仙·七夕 (来源:图虫创意)

天池水,云中游。溢漫牛郎渡,“乘槎”望斗牛。吻别天豁龙门,飞瀑落九洲。举世无双,天际第一流!这是人们赞颂乘槎河的一首诗歌。

海拔2194米的长白山天池出水口,人称“闼门”,天池水自闼门无声无息地流出,形成平缓悠然一道河,名唤“乘槎河”。“乘槎”系神话乘木排上天之意。《博物志》卷三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 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中也有“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等著名诗句。乘槎河向被认为牛女相会所在,《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如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搢机石与骞俱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客星犯牛、女。”这道搢机石为东方朔所识。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有《海客》诗:“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

长白山乘槎河,像一架斜立的天梯,夹在龙门峰和天豁峰之间,全长只有1250米,是世界上最短的内陆河流。人们说这河能通天,所以又叫通天河。天池水入乘槎河之初,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映着蓝天、白云和山影,下种田园的寂静笼罩着荒野,透出一种恬淡的诗情。只看这里,根本不见大荒山的磅薄气势,倒有一种农家田园的风采。在河道最窄处,有渡口,一块巨石横卧水中,前人阴刻“牛郎渡”三字于其上,今夕何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天数。”踏过乘槎河,河东岸,有一座上拄天下拄地的金梭峰,山峰根下,有个洞,洞口溜圆儿,像十五的月亮。不知什么年头什么人,在洞口的上边,凿出四个斗大的字:满月仙洞。织女织机石就在鸡冠岩下。五色玲珑,光芒射眼,时有黄云围绕其上。

据说当年牛女成家,王母很生气,命天兵天将硬把织女弄回天庭。王母怕牛女拆掰不开,就拔下头上的金簪,划出一条天河,隔断了他们的来往。王母令织女白天黑夜不拾闲儿地纺青纱织云锦。以为这样一忙乎,织女就没空儿去思夫念子了。织女咋忙,也忘不了丈夫和孩子。她边织边流泪,有时想看看下方的亲人,又让自己织出的云锦遮住了目光。众位天女姐姐都可怜她,约好了一块儿向王母求情。王母娘娘一寻思,活儿全仗着织女呢,于是顺水推舟,答应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让喜鹊们搭桥,让牛郎和织女夫妻相会。盼七月七,一年里就一回七月七,过完七月七又得等一年。织女还是时常落泪,一滴滴的泪水透过云层落到地上,天长日久地滴成了一个湖。这天,织女实在太劳累了,刚一打盹儿,金梭降落,把满天云锦穿了个窟窿,插立在织女泪湖边,变成了一座细溜溜的山峰即金梭峰。这个故事一传开,不知是谁在洞中塑了牛郎、织女和他们孩子的像,还单立了一把金闪闪的梭子。一直到现在,当地的少男少女,一到七月初七这天,在太阳没出来前,就到金梭峰下、圆月洞前、泪水湖边,采摘年息香花叶过“乞巧节”。

长白山天池旁,石虎滩下,有一眼温泉,泉边有一块半铺炕那么大的磨盘石,平平展展,溜光水滑。在山林里以挖参为主采集山货为生的人,经过这里,都愿意坐在上面抽袋烟,歇歇腿,这就是那块有名的牛女洗儿石。据《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 :“相传,七月七日,有天女抱儿洗于石上,数年前,有人拾小儿衣一件,领袖如恒,惟无缝,淡黄色,软如绵,疏如葛。入水不染,入火不燃,有异香,终日不散。知非人间物什,袭藏之,经月余失所在,始终未获。”

在长白,牛女又一发祥地,在吉林,天上人间共七夕。

庭院乞巧

民间有姑娘与少妇七夕乞巧的习俗。过去,每逢七夕,高天眉月与耀眼星光里,富裕之家常于庭院树木假山之侧,置几筵,陈酒食,摆瓜果,散香粉鲜花于其上。遥向高天双星膜拜。年轻妇女一手拈针对空,一手提线,作穿针状,谁家穿好针,即为乞到“巧”。过去,是日街头搭有“乞巧楼”“乞巧棚”,并有专卖乞巧物的“乞巧市”,正所谓“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也有把穿针转为水丢针的习俗,熠熠星光里,将绣花针丢入水中,使其上下飘浮,针影摇曳多姿,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细如线,或粗如槌,依其形状,以卜投针者之拙巧。

瓜棚窥听

传说,七夕牛女相会,要造一座跨银河的天桥,需要大量的绳子。于是,民间于七夕前夜,要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彩绳,扔在屋顶或窗台上,让匆匆来去的喜鹊和燕子衔去搭桥。七夕更深入静之时,遥见高天有奕奕白气或光耀五色,即为二星相会之征候。相传不会撒谎的少女此时躲在花鲜叶嫩的黄瓜架里,可偷听到牛郎织女“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思细语。据说,这一天,连喜鹊和燕子都极少见,那是为牛女相会填河搭桥去了。

晒书拜星

女人于七夕乞巧,男子则乞文采,拜魁星。传说魁星是北斗一星宿名,民间有魁星主文运事之说。拜魁星前要糊一纸人(魁星),蓝面环眼,锦袍靴,左手斜捋飘胸红髯,右手执朱笔,置案上。各人围坐魁星像前,以桂圆、榛子、花生三种果干,代表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某种果干放桌上,任其滚动,某种果干滚到某人的面前停下来,某人即为状元、榜眼、探花。如投下的果干都滚偏,则大家均无功名,须再投,都投中,称“三及第”。旧文人为向魁星标榜书籍如山或知识渊博,常于是日正午倾书房之所有搬院中晾晒。以求魁星见怜,他日朱笔点中,独占鳌头。拜魁星是七夕星崇拜的延伸。

敬香搭桥

相传七夕夜落雨,乃牛女金风玉露相逢,泪洒滂沱之时。但迢迢鹊桥,盈盈秋水,何人得见?于是民间常于七夕夜,以红绿裹起香束,在街头巷尾宽敞之地,搭起一座长五丈,宽尺半的香桥并香亭。亭上有诗:“一年一度七夕会,依依难舍话别离,云影当空秋水凉。箫笙何处玉人来。”许多纸折布绣的金元宝,也堆放桥上。红绿相间,金碧辉煌,于烛光星影里,尤为壮观。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9 14: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文化中的“河与天通”
...给蜀地占星家严君平看。严君平观察很久后说:这是天上织女的支机石。八月,客星侵犯牛郎星、织女星,难道与你顺着河源走到尽头有关吗?张骞恍然大悟,原来,那天他到了银河。中国自古以来
2024-02-08 01:43:00
今日七夕|晒书晒衣、拜魁星,古人的浪漫七夕是这样过的!
...动则是家家陈瓜果等食品和焚香于庭,用以祭祀牵牛郎、织女二星乞巧。时至今日,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七夕成为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贵州日报天眼
2024-08-10 16:31:00
聊聊古代的人们,他们是怎么过“七夕”的呢
...中国情人节”。大家都知道这个节日是纪念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传说就在这一天他们会在鹊桥相会,“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一个代表着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节日里,现今的青
2023-05-16 21:47:00
聊诚评|七夕重在回归文化本位
...最早出现在《大戴礼记-夏小正》中,先秦时期人们观察织女星,将其作为阴历七月来临的标志。除“断季节、应农候”之外,华夏祖先充分发挥浪漫主义想象,连星为图、象形会意,诞生了牛郎织
2023-08-21 20:36:00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与七夕节有何渊源?
导语: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与七夕节有何渊源?都有哪些原型?厕神戚夫人,郑交甫会江妃。七夕节被看作是本土的情人节,到了七夕节不能不说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那么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到底是
2023-05-06 09:46:00
...,观察谁的蜘蛛丝织得又密又多,或在夜晚外出看牛郎、织女相会,或捏制七夕巧果、拜织女星等,并由此衍生出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晒书晒衣、祭拜魁星、吃巧果、染甲沐发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
2023-08-22 16:21:00
七夕寿宴 魁星点斗 渝北区开展“中国潮”文化阅读活动
...场面,同时还通过使用道具,给孩子们上演了一场牛郎和织女七月七相会的盒子剧。在农历七月初七“魁斗星”生日这一天,古人有取功名的习俗。因此在习俗体验环节,文化志愿者化身“魁星爷爷
2024-08-12 16:22:00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百年来,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为载体,
2024-08-10 11:57:00
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这一天是从哪一天起的?
...夕,也就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也被认为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实际上这只是传说,没有任何历史证据存在。牛郎与织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说故事,说的是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
2023-08-24 06: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