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又是一年新夏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1 10:20:00 来源:杭州网

又是一年新夏时

又是一年新夏时

——用一本书纪念一位乡贤的百年诞辰

《来新夏书信集》 来新夏 著 王振良 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3年5月

《来新夏书信集》是当代学者来新夏晚年近500通信札的一次珍贵集合。其中既有关于历史学、方志学、文献学的学术探讨,也有关于著述策划、编校与出版的深度交流;既有与报刊编辑的文稿沟通,也有与民间读书人的往来书谊。

字里行间,是先生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的点滴记录,也是其淑世情怀与润身本色的真实流露。

故土情与书缘

不知是谁的巧思,李煜词中“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名句,在南开大学某年的新年联欢晚会上竟成了一则灯谜,而谜底正是南开已故的资深教授,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方志学家来新夏。

在来先生的一生中,萧山与天津构成了他最重要的两处地标。1923年,他出生于浙江萧山。194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师从陈垣、余嘉锡、启功等前辈学者。1949年被选送至华北大学,成为范文澜先生的研究生,主攻中国近代史。1951年奉调至南开大学历史系,此后亲手创办南开大学图书馆系,历任校图书馆馆长、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教育部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

尽管来先生在南开大学度过了人生的大半光阴,但之于故土,他却始终未敢忘怀。他晚年曾致函萧山区政府,那种“虽年登耄耋,而壮心犹在,设家乡有所驱策,定当不遗余力,供其所能”的情感跃然纸上。如今,萧山区图书馆以及来新夏方志馆所收藏的数千册图书、数百样物件以及著述手稿,几乎无一例外出自他的捐赠。2014年,来先生因病离世,亦长眠于故乡。

我和先生不曾有一面之缘,但正是他的这份故土之情,联系了彼此。犹记得2007年夏,我去新建成的萧山区图书馆参观,其中,来新夏著述专藏馆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来新夏的名字也第一次映入了我的脑海。后来,因为研习文献学的缘故,来新夏《古典目录学》作为众多参考书目中的一种,被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出,这又成了我第一次细心阅读先生文字的开始……

很多年后的一天,当我和《来新夏书信集》的选题不期而遇,或许正是昔日的点滴积聚心头,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相见是缘,但能够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能够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用一本书纪念一位乡贤前辈,对我来说,其实亦是缘。

“愿意和更大的

学术范围、和社会交往”

作为一名资深学者,来先生书信集中所呈现出的他晚年“朋友圈”的面貌,自然有学者间的学术往来,比如和他的前辈上海图书馆的顾廷龙、国家博物馆的傅振伦、中科院的荣孟源,以及他的晚辈山东大学的杜泽逊、浙江大学的朱则杰、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居蜜等等。但这些内容只是整本书信集的一部分而已,在我看来,他和民间读书人之间的往来书谊,才闪耀着最不一般的光。

编校书稿的过程中,偶然读到来先生于2006年所作的一篇序文,其中写道:“近几年读书风气渐盛,有些城市已经形成以中年读书人为核心的读书人群体,即以我接触到的来说,就有不少,如南京以徐雁、董宁文、薛冰等人为主力,以《开卷》为阵地的一群读书人;如北京的谭宗远与《芳草地》,山东泰安的阿滢与《泰山周刊》,河南濮阳的王金魁与《书简》以及久闻其名而未获一面者,为数尤多。”我分明感受到这段文字和书信集中众多信笺之间的呼应,以至于郑重地把它补进了书中的注文里。

来先生对民间读书群体的熟络,起初我猜测是与他晚年尝试随笔创作有关。1994年夏,他在致《光明日报》文艺副刊编辑韩小蕙的信中说:“如果说写学术文章,可以勉强算继续革命,如果说写散文,则是六十岁以后的新行当。流行说法应算散文界的‘新秀’,是开始参加革命而非继续革命。”书信集的编者王振良曾提供给我一段来先生的简介,在“面世学术专著30余种及古籍整理多种”一句外,不忘加上“晚年仍笔耕不辍,出版有文史随笔《冷眼热心》等30余种”的叙述,其实也正指出了他晚年创作兴趣的一种转变。

今年6月底,在天津问津书院举办的第二十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上,从来先生遗孀焦静宜老师的讲话中,我似乎找到了这个疑问的另一个答案。焦老师不仅回顾了来先生与读书年会的渊源——他生前曾先后参加在淄博和鄂尔多斯举办的年会;同时也深情地谈到,来先生晚年曾说,“他愿意和年轻人,愿意和更大的学术范围、和社会交往”,因为他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信息,得到很多的生气。

在读书年会来新夏先生纪念活动上,其实我也分明感受到了这样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氛围——“来先生是大家的书友,大家纪念他,这里面友谊的成分大概是更多一些”。

先生存世的书信远不止于此

尽管《来新夏书信集》收录了来先生晚年撰写的近500通书信,涉及的收信人达110余位,但当书稿进入终校时,王振良老师告诉我,他们又从各处征集到信札100余通。其实不单是编者,在编校书信集、核查资料的过程中,我也意外地发现了一通上世纪80年代初来先生致历史学家林言椒先生的佚信,主要谈论的便是来先生当时新出版的著作《方志学概论》一书。显然,先生存世的书信远不止于此,或许未来不断有新的发现,编纂一部书信续集亦未尝不可。

编校书稿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并不奇怪。事实上,翻检先生的著述愈多,我就愈发感到用“著作等身”去形容这位老人的一生,实在是恰如其分。绍兴“来新夏民众读书室”的孙伟良先生甚至编有篇幅达千余页之多的《来新夏著述经眼录》一书,专门著录来先生著述,这亦是明证之一。只是当整个编辑工作临近尾声,我突然惊讶地意识到,先生生前的众多著述,似乎不曾有一部由家乡的出版社付梓出版。

2023年,又是一年新夏时。当我们纪念来新夏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也即将迎来浙江古籍出版社建社40周年。在这个机缘巧合的时间节点,《来新夏书信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付诸铅椠,成为继《锺书河书信初集》《龙榆生师友书札》《李泽厚刘纲纪美学通信》等书之后,“蠹鱼文丛”书信系列的又一新作,那留存的一点遗憾似乎也在这场纪念中被悄然抹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这样想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1 14: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杭州“天才翻译家”金晓宇最新译作《本雅明书信集》出炉
...,被称为杭州“天才翻译家”的金晓宇最新译作《本雅明书信集》分享会在“十里银湖墅”举行。2022年1月17日,《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全网刷屏,金晓宇的故事触动了无数人。金晓宇幼
2024-09-16 07:37:00
严复与近代中国名人作品展暨新书发布会举行
...关《天演论》的信札册,吕增祥致严复关于《天演论》的书信集等珍贵素材亦登台展出。同期首发的图书《先生回家:严复与近代中国名人》,对展品深度解读、人物生平细致梳理、时代背景精准剖
2024-12-18 14:05:00
...懂人情,对晚辈后学奖掖有加。他授权夏春锦编辑自己的书信集,初编出版,学界一片叫好声。他为我题签书名“书是一盏灯”,签赠大作,其情殷切,令我铭感在心。读完朱航满新作《杖藜集》。
2024-03-30 07:20:00
“爸爸,我想和您分享一些令人欣慰的消息 《本雅明书信集》终于出版了” “天才译者”金晓宇和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社区特地给金晓宇订制了《本雅明书信集》造型的蛋糕还记得本报“倾听·人生”栏目报道过的“天才译者”金晓宇吗?自2022年1月17日《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发表以来,金晓宇作为无名翻译
2024-09-09 07:48:00
...林、洛克菲勒、爱因斯坦等45位杰出美国名人写给孩子的书信集。 两本书均属美国名人写给子女的书信集,可以将这两本书统称为“美国家训”。其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
2025-02-04 11:29:00
砖头厚的《本雅明书信集》 怎么读
全书853页共64万字,出版历时8年《本雅明书信集》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著 [以] 格肖姆·肖勒姆 [德] 特奥多·W
2024-09-13 11:35:00
...辑完成了《芸斋书简续编》,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这两部书信集,给孙犁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只要有人喜欢阅读孙犁,研究孙犁,他就高兴,且给予热情的支持。外地的孙犁爱好者有时来天津拜访
2023-01-13 02:37:00
...,潮新闻记者给金晓宇发微信,祝贺他的新译作《本雅明书信集》终于出版。52岁的金晓宇回复的文字消息最后,跟了一个捂嘴笑的表情。去年11月,记者去见他,彼时他开始主动加微信好友,
2024-09-09 08:52:00
今年,我所有的期待都给了这些书
...破次元的现象级图书。今年还将有一部类似的上野千鹤子书信集 《快乐上等!》与读者见面,这本书由她和出身音乐世家却不走寻常路的汤山玲子一起书写,结合自身经历与社会现实,在嬉笑怒骂
2023-01-19 17: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