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距离B站公司200米、与抖音总部相距1000米,这是科技MCN公司“前进四”引以为傲的地理便利。这段时间,各网站平台提出要发掘AI类博主,正好与公司琢磨的方向相同。双方的沟通变得频繁——“创作者、平台和MCN都在摸索,这个阶段聊得越充分,做出优质爆款的几率就越高。”公司创始人邵斌彬说。
大学路后街伟德路上的悦悦书店,同济大学退休物理学教授吴於人站在实验台前,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物理装置,一边用俏皮语调向观众说起了绕口令:“人越来越像机器人,机器人越来越像人。那么越来越像机器人的人,如何做出越来越像人的机器人?”在B站知识区,吴於人有个更响亮的名字——“不刷题的吴姥姥”。走到线下,她的科普也为书店引来人气、注入活力。
“相关部门来公司调研和征求建议的频率越来越高,调研成果真实地体现在后续出台的各项政策中。”BANG Media创始人、上海市自媒体联盟理事长杨勇说,他愈发感觉上海把自媒体当作产业布局、发展,这步棋走对了。
如果问“大V”,为何集聚上海?有一个比较集中的答案引人深思:这里离机会更近。
机会在触手可及的大厂资源中。邵斌彬的日程表里,置顶项是与大厂相关负责人的定期面谈。“我们从平台了解接下来主推的内容方向,引导UP主的选题或给‘大V’提供参考。创作者在起号阶段,通常无法直接接触平台。公司的就近沟通,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方向,更快积攒影响力。”他说,离大厂以及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越近,公司选题的敏锐度越高。“前进四”在B站孵化了30多名科技UP主,其中3位入选过年度百大UP主,整个科技博主矩阵拥有3000万粉丝影响力。
机会也在上海集聚的商业要素中。BANG Media从上海起步,由一个四五个人的小团队发展壮大至接近100名员工。如今,业务遍及国内一二线城市以及新加坡等海外国家。在杨勇看来,市场竞争沉淀出一批在内容质量、行业深耕方面有所作为的公司。他把公司搬到了黄浦区,整合了营销、小红书达人等业务线,“在这里,离客户更近,离城市脉动更近”。
机会也在浓郁的书香中。一条大学路连通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集聚7家书店。在“吴姥姥”眼里,这些都是启蒙科学的载体。这位全网粉丝超1400万,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千万次的“银发知播”,打破线上内容生产的模式,扩大粉丝覆盖面,给书店引流,也为杨浦区打造“科学与城市共生”的大生态孕育机遇。
一如既往,上海正用诚挚的姿态邀请优质内容创作者。尤其在增加职业认同感、创作者归属感方面精准施策。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上海已根据创作内容所涉及的艺术、经济、科普等专业范围,对应相应的职称评审通道。比如高级职称方面,在自然科学研究高评委单列科技传播学科组,于全国率先开展科技传播高级职称认定,首批已有21人通过认定。在中级职称方面,分设科技传播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普及推广3个专业方向,将自由职业者纳入评审范围,首届13人获得科技传播专业中级职称。
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祝颖华说:“进一步集聚人才,需要通过评价标准这根指挥棒,让内容创作者有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讲出更多好故事、为城市发展作贡献。”她介绍,上海已将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作为职称评审的业绩条件。譬如,对于卫生专业人员,科普作品可作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