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04 20:58:00 来源:小肆说健康

今年40岁的张老板,已经是五年内第二次因脑梗入院了。

张老板有一家小小的烧烤店,虽然不大,但也是辛苦打拼几年才开起来的。自从开了烧烤店,他每天凌晨三点多睡觉,吃饭也不规律,所以在五年前,就曾因脑梗入院。但是张老板恢复之后,不仅管不住嘴,还是继续熬夜,于是在今年,又因脑梗入院了。

脑梗在医学领域中又被称为脑梗死。常见于老年人群,发病率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加,也有增高的现象。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应对脑梗的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较为不错。

但是,脑梗患者在进行有效治疗后,很容易出现二次复发的现象。那么针对二次脑梗的复发,就比较严重了。部分二次复发患者常常已无法正常行走,需要轮椅陪伴终生。

因此,今天就给大家好好地讲讲脑梗的危害,以及应该如何预防。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什么是脑梗(死)?

由此可见突发脑梗死可能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被分为两类:缺血性疾病、血性疾病。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的缺血性疾病,在一些医学领域内脑梗死还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无论是哪种叫法,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缺血”两字,即脑梗死与缺血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简单点说,脑梗就是本来正常的血管,由于某些原因,比如说血栓、栓塞的形成,血管发生了阻塞,导致血管下游的组织不能正常获得氧气和能量,发生坏死的一个过程。细胞活动需要各种基础物质和能量的支持,细胞得不到物质和能量的补充,就会坏死。大面积的脑细胞坏死,难免会对神经造成一定的影响。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脑梗会对于人体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且这种损伤完全无法预测。有的时候仅会导致失语,有时候会使患者出现偏瘫、智力障碍的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近些年来我国的脑梗、心梗等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甚至向年轻人伸出了“魔爪”。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脑梗患者越来越多呢?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脑梗患者越来越多,是为什么?

除了文章开头的张老板外,人民日报也曾报道过27岁的张女士突发脑梗的新闻。张女士是一位研究生,平常经常因为做实验熬夜,最近几天出现了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起初的时候张女士一位是没有休息好导致的,也没放在心上,但好好休息之后情况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逐渐加重,甚至难以正常行走。

在家人的陪同下,张女士来到了医院进行检查,经检查,确诊为脑梗。张女士平常的时候血糖、血脂、血压都正常,为何会导致脑梗呢?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饮食也越来越多样化。而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脑梗死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经常食用高胆固、高脂肪、高盐类食物,如奶油、各种油炸食品、咸菜、肥肉等,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老年群体,尽量避免吃这些不健康的食物,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血压

虽然高血压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但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也不要怕,一般来说,长期稳定控制高血压是不会出现脑梗死的。而一些血压控制不及时、对于是否食用降压药存有顾虑,怕降压药的长期使用会对自身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不遵从医嘱的患者,才是脑梗的高发人群。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血压忽高忽低,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脑部供血异常,就会诱发脑梗。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好自己的血压。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经常熬夜,压力大

如今,脑梗患者的年龄逐年降低,年轻人患脑梗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而年轻人患老年病的主要原因,可能和由于经常熬夜,压力大有很大的关系。工作上的繁忙、房贷、车贷等情况,给了当代年轻人巨大的压力,所以在平时经常熬夜的朋友们,尽量减少熬夜次数,多去体检。

脑梗产生的原因很是常见,但是很多人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对这些因素不管不问,甚至于已经出现脑梗雏形了还察觉不到。为了让大家能够及时地发现脑梗,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脑梗的初期症状。

得了脑梗死有哪些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通常被分为三个时期,处于不同时期的患者,其身体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早期症状 脑梗死患者早期的症状与脑梗死的面积、部位、轻重程度有紧密关系。大多数处于早期脑梗死的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等。一般来说,患者此时的症状表现较为轻微,患者平时的意识也较为清醒,且症状出现的时间较短,所以容易被忽略。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中期症状 脑梗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恶化,处于这个时期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并且通常是患者处于睡眠或者安静的状态时发病。一些患者在晨起时可能会出现半身肢体瘫痪,无法起身。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

晚期症状 晚期脑梗死患者的人数较少,一般来说,患者在早期或者中期就已经发现自身已患有脑梗死,此时可以得到效果较好的治疗。晚期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昏迷等症状。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脑疝,而脑疝的出现,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即将到达尽头。

脑梗后果严重,且前期不易发现,出现症状时治疗效果已经受到了影响,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的伤害。所以,想要拒绝脑梗,建议大家从这四个方面开始预防。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首先,戒烟戒酒。经常吸烟、喝酒是很容易突发脑梗死等疾病的,尤其是老年人群,更应该尽早戒烟戒酒。据权威研究表明,经常抽烟的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会严重超标,而一氧化碳的超标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脑梗死的出现,同时吸烟量较大,体内一氧化碳超标越多,脑梗死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1]

经常喝酒的人血管壁往往会失去弹性。且这类人群由于经常喝酒还会导致肝脏受到刺激,通常表现出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堆积较多,而甘油三酯过多容易导致人体动脉硬化,进而引发脑梗死的出现。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其次,运动、减肥。为了远离脑梗死,人们应该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还要注意体重不要超重。每天适量有规律性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体内消耗脂肪,减轻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是远离脑梗死的有效措施。[2]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患有脑梗死的人,在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可以资讯医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运动方案。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再其次,血压要保持稳定。长期性的高血压很容易导致人们出现脑梗死。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控制自身血压,减少血压波动,以免加重动脉硬化。平时的饮食也要注意,需以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为主。

建议高血压患者自备一台血压检测器械,养成每天测量血压的良好习惯,平时还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

最后,控制血糖。人体的血糖增高,血液黏稠度也会随着增加,而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会导致患有脑梗死风险提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做好血糖的长期稳定控制,是预防脑梗死最有效的措施。

“拒绝”脑梗,要从这4个方面下手

糖尿病患者平日里应该遵从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定期去医院检测血糖值。饮食方面尽量少食用高热量食物,可以多食用一些粗粮,但也要注意均衡营养。

医生的话

目前来看,脑梗死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也是我国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且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差,大多数患者终身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较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预防脑梗死,尽量避免做一些容易引发脑梗死的行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22: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怎样用中医方法治疗高血压?
...化等系列因素的影响,慢性代谢类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作为其中一种,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对应控制
2025-06-14 05:59:00
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疾病,如何控制血压呢?一文学习下方法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要知道,高血压近些年不再是老年人的独有慢性病,很多年轻人也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而高血压的危害不言而喻,典型症状就是头痛、心律失常、身体疲倦、心神
2023-05-19 22:36:00
血压高,先控制“心率”?不妨看看正确的方法
...微快一些。虽然如今的医疗技术手段已经全面改善,但像高血压这种顽固性的慢性疾病,只能通过药物的治疗来维持,尚未找到完全根治的办法。研究人员表示:“高血压疾病”之所以不能完全根治
2023-02-15 21:44:00
肾功不好的高血压该如何选择降压药,理想血压是多高?分析下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血压和肾病的发病率都在不断提高,很多人既患有高血压又合并有肾脏疾病。对这类朋友,优化血压控制可以减少患者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强化降压能有效延缓肾病发展速
2023-07-08 22:15:00
在服用倍他乐克的过程中,要注意三件事不能做
...大叔的血压有175/110mmHg,经过一番检查,李大叔被确诊为高血压。才住了2天院,李大叔的症状已经缓解,他开始嚷嚷着要出院,医生苦口婆心地说还需要再观察观察,不然血压又会
2023-10-09 12:18:00
你对高血压 多少还有一些误会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每年的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因其没有明显的身体症状,却在悄无声息地伤害着血管和其他脏器,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会增加心肌梗死
2023-10-17 00:31:00
2种看似没事,实则危险的高血压,望知晓
...让我们的人体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损伤,甚至是生命。比如高血压,有两种就是这样子,哪两种呢,往下看。2种看似没事,实则危险的高血压1.没症状的高血压没症状的高血压就是平常看起来没什
2023-06-02 00:02:00
高血压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李丽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说到高血压,很多人都不陌生,高血压是一种常发于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较高,至今没有完全治疗康复的特效药物,只能吃药维持正常血压。高血压是一
2023-07-22 08:17:00
高血压患者出现以下三个症状,可能提示肾病不请自来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而肾病也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然而,高血压和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高血压患者出现以下三个症状,可能提示肾病不请自来了,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2023-10-27 17:3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吃糖会加速肿瘤生长?假的!
坊间流传“吃糖会加速肿瘤生长”的说法,在门诊,不少医生经常会遇到“不敢吃”的肿瘤患者:一边经受着各种治疗带来的副反应,一边吃着“兔子餐”
2025-08-26 11:12:00
过油不及 餐桌控油指南来啦
油不仅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也是缔造美食的灵魂所在。但油脂摄入过量却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刺客”——一勺油可能藏着200大卡热量
2025-08-26 11:12:00
厨房里的液体黄金 八种健康食用油大揭秘
脂肪是人体一种必需的营养素,它的功能包括帮助细胞生长、保护器官和促进吸收营养。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脂肪来吸收某些脂溶性维生素
2025-08-26 11:12:00
解锁新方式:上海圆梦纪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革新心理咨询
从“病耻感”到“科学维护”:社会认知悄然蜕变,社会观念的转变是产业升级的内在引擎。“心理健康被视为个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8-26 11:36: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刘昌艺:喷嚏、鼻痒、堵得慌?中药调理有妙招
刘昌艺,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儿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医近20年,系“京城儿科王”刘弼臣之子。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
2025-08-26 11:43:00
深化交流谋发展 医商协作谱新篇——昆明润城普瑞眼科医院赴本地机构考察交流
为深化跨领域合作,汲取先进经验,更好地服务民生眼健康,2025年7月3日,昆明润城普瑞眼科医院院长杨洪兵率医院骨干团队一行展开了一场富有成效的学习交流之旅
2025-08-26 13:20:00
usmile笑容加《一支小牙刷》公益行动走进河源,携手医疗力量关爱乡村“一老一小”
2025年8月21日,河源市紫金县凤安卫生院迎来了一场温暖而特别的健康行动——“口腔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一老一小”活动顺利举行
2025-08-26 13:21:00
假体 vs 自体软骨:该如何选择?厦门美莱隆鼻整形享大额福利补贴!
镜子前反复端详自己的侧脸,鼻梁的弧度是否总让你意难平?隆鼻作为改善面部轮廓的热门项目,却在“假体”与“自体软骨”的选择题前
2025-08-26 13:22:00
二胎宝妈腹壁重塑新生!周智院长以杏林3.0腹壁重塑技艺缔造“动态美学腰腹”
2025年8月25日,辽宁杏林整形外科医院手术室内,一场精密的腹壁成型手术正在安静而有序地进行。接受手术的是一位来自鞍山的年轻宝妈李女士(化名)
2025-08-26 13:22:00
济南大明湖添新景:“战痘方舟”成打卡热门
近日,济南大明湖风景区内一座名为“战痘方舟”的巨型艺术装置正式亮相,迅速成为市民和游客关注的热点。该装置由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汐莱朵打造
2025-08-26 13:23:00
四川友谊医院赵延峰:颌面手术中的平衡美学
在“颜值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颌面轮廓手术已成为越来越多求美者的选择。作为一项高难度的四级手术,它不仅要求医疗机构具备相应资质
2025-08-26 13:23:00
春芝堂:以文化为根 以科技为翼 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
上海春芝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深耕大健康领域26载,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传承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特色发展之路。这家民族企业既坚守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2025-08-26 13:23:00
莱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科普:反复咳嗽、夜间反酸?警惕胃食管反流病,这些应对方法请收好
大众网记者 孙建峰 烟台报道“反复咳嗽、憋喘,以为是支气管哮喘?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当作慢性咽炎治疗?深夜被酸水呛醒、突发胸闷憋气
2025-08-26 14:37:00
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蔡学萌: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面瘫经验探析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8-26 14:45:00
参松养心胶囊树立房颤中医药防治新标杆
2025年8月9日,《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指南》是在吸收国内外心房颤动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近年来有关房颤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2025-08-26 15: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