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章龙
投一小撮茶叶在杯中,提壶缓缓注入沸水。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次第舒展开来,变成一片片碧绿的叶子,氤氲茶香弥漫扑鼻。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织金县双堰街道的织金乌蒙利民生态茶场,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曹丹递来一杯泡开的绿茶,伴着清新爽口的舌尖体验,话题直奔这家生态茶场的发展故事。
“10年前,一场大火导致万亩山林被烧毁,这片山的生态环境受到重大打击,变成一片荒山。”曹丹说,2012年,织金县引进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茶产业,探索在荒山复绿的过程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织金县从修建机耕道、人行步梯、排水沟、蓄水池等工程设施起步,随后逐步种植经济林、开展封禁治理、实施保土耕作、填土护坡,使得这片山坡的林草覆盖率从46.67%增加到86.7%。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同步开展茶树种植管护。“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种植茶叶1.6万亩,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链。2023年实现产值2200余万元,年带动群众就业8万余人次。”曹丹说。
乌蒙利民生态茶场不仅种好茶,还立足休闲康养的发展定位,推动生态、农业、文化、体育、旅游等多业态有机融合,延长产业链。
2021年12月,茶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2年成为全国第二家、贵州第一家获得林业碳票的生态茶场。
在织金县,演绎美丽“蝶变”的不仅是乌蒙利民生态茶场。近年来,织金县通过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营造人工混交林等措施,增强森林固碳、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取得“四季分明、远近各异、上下互补、生态经济、移步换景”的成效。
截至目前,织金县建设国储林27.4万亩、营造林11万亩,石漠化治理16.67平方公里,森林活立木储积量达68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
植绿护绿的同时,织金县将产业布局到林下,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发展。
走进织金县自强乡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朵朵毛茸茸的猴头菇密密麻麻地铺满了层架。“基地种植食用菌600余亩,经过深加工后再销售,2023年产值达800余万元。”基地负责人王华平说。
少普镇林山村竹荪种植基地里,1个多月前种下的红托竹荪长势良好,预计今年春季将迎来首季采收,每亩预计产干竹荪40余公斤,200亩竹荪预计可实现产值500余万元,带动农户62户240余人增收。
猫场镇皂角产业园区里,工人们正开展皂角米分拣、加工、包装。在该镇示范带动下,织金县皂角树种植面积52万余亩,年产值3亿元以上,皂角产品畅销全国,成为重要的皂角米加工、销售集散地。
截至目前,该县33个乡(镇、街道)发展林下经济42万亩,实现产值达30亿元。接下来,织金县将继续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利用好生态、打好“林下牌”,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产业,进一步实现“借绿增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0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