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破除“洗碗效应” 更好激励担当作为》一文,深刻点出“洗碗越多,摔碗越多”这一现象背后代表的干事创业困境,即干得多,出错的概率越大,这种逆向反馈极易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与无人区,诸多领域缺乏现成经验可循,很多事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此背景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态偶有滋生,洗碗效应的顾虑悄然蔓延。唯有坚持容错与纠错并重,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才能破除干事创业的思想桎梏,营造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完善的容错机制是破除洗碗效应的“减压阀”,为敢闯敢试者卸下包袱。改革创新本质上是探索未知,失误与错误难以完全规避。从小岗村大包干的创新尝试,到新时代科技攻关的创新突破,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无数的风险与试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如果对探索中的失误不加区分地追责问责,必然会扼杀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躺平式干部大行其道。而“三个区分开来”正是划清为公与为私、探索与违纪、无意与故意的关键。这一制度设计让干部不必因惧怕“摔碗”而畏首畏尾,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改革发展实践。
精准的纠错机制是规避摔碗风险的“导航仪”,为实干笃行者校准方向。容错绝非包容一切错误,更不是违纪违法的挡箭牌。容错与纠错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容错是为了鼓励探索,纠错是为了规范探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但宽容不等于放任。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过程中,既要精准界定容错边界,为合理试错留足空间,更要建立健全纠错机制,对探索中出现的偏差及时提醒、对产生的失误及时纠正。通过“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帮助干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升干部决策能力与执行水平。
健全的问责机制是破解洗碗效应的“平衡砝码”,为公平干事者定分止争。洗碗效应的蔓延往往源于问责机制的简单化、随意化,一刀切的追责方式会让干部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选择不作为。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容错纠错的实施细则,明确容错的具体情形、程序标准和纠错的方法路径,明确什么错可以容,什么错不能容,减少定责自由裁量权,避免出现弹性过大或执行偏差,让容错纠错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强化正向激励引导,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及时表彰奖励,对因合理试错出现失误的干部不予问责,让洗碗者不因偶有失误受到苛责,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惯性认知,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维护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从中央到地方,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已成为共识,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2022年湖北省委办公厅出台《湖北省容错纠错工作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容错纠错适用情形,给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为干部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当前,湖北肩负支点建设的重任,不容干部躺平观望,亟须干部实干担当。以“三个区分开来”为遵循,让容错有底气、纠错有方向、问责有尺度,方能彻底打破“洗碗效应”,解开干事创业的思想枷锁,让干部在湖北支点建设的征程中轻装上阵、奋勇前行,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一玮(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伍佳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