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萧瑀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萧瑀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姐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妃,后跟随其姐进入长安。善于学习和书写,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作为皇子萧瑀在父母的呵护、在无比优越的皇城江陵成长,他九岁被封为新安王。
开皇七年,萧瑀随兄长萧琮入隋,之后便定居长安。后来,萧瑀以皇后之弟的缘故,被隋炀帝委以机要事务,官至内史侍郎,即中书侍郎。独孤皇后还把她娘家兄弟的一个女孩嫁给了萧瑀,使萧瑀跟隋皇室更增加了一层关系。隋炀帝跟萧瑀共同生活多年,从晋王到炀帝,他看着萧瑀成长,跟萧瑀感情很深,关系很好,萧瑀长大成人了,一表人才,学问知识更是第一流的,便任命他为内史侍郎。可萧瑀秉性耿直刚烈,对隋炀帝的骄奢无道,屡次劝谏,炀帝对此大为恼火。于是没有过多久就把他给免官贬为河池太守。
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当年两人同在隋朝做官时交情也很好。于是被李世民劝说归唐后受封宋国公,任光禄大夫。朝堂易主,萧瑀反而受到了更多礼遇,高祖李渊临朝听政,必定赏赐他御榻以示爱重,亲切地称他“萧郎”,对他委以重任。萧瑀孜孜不倦,办起事来井井有条。他不畏权贵,敢于纠正谬误,检举过失,百官都忌惮他。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秦王与太子的斗争中,萧瑀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从大局出发,支持李世民。认为只有李世民才是,我们不得不佩服萧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坚毅品质,接下来的贞观之治更是证明了他当年的所有推测。前朝宰相,只有萧瑀一人直到贞观二十年还始终在权力中心活动。可以说是唐朝第一人了,但他也六起六落,即六次拜相,六次被罢相,甚至削去爵位,被贬出京。
虽然萧瑀能力口才都很强,又有才能,但太要强,就连李世民都说过他太爱争吵了,连房玄龄、魏徵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很多朝廷重臣对他都喜欢不起来,萧瑀自己也知道同僚们都讨厌他,可就算同僚心里认同他,但嘴上就是不肯表示赞成。因此引发了以下一件让萧瑀自断前程的事件。
有一次,房玄龄、魏徵和温彦博就因为任性地反对萧瑀的提议而犯了错。作为御史大夫,萧瑀连连上奏弹劾。但法不责众,这让身为帝王的李世民也是不好处理啊,总不能将股肱之臣全都治罪吧。所以最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给处理了,这让萧瑀非常不满意很是生气,他认为太宗执法不公、有意袒护。
于是他竟然以身试法,故意做错事,就看李世民如何处置。这把李世民气得说的可不轻,都说不出话来,你说别人是一群老臣犯了错还不是故意的,所谓法不责众轻点处理情有可原,可他却故意去犯错就看帝王的底线,这换作是那个帝王都忍受不了,于是李世民在盛怒之下就罢去了萧瑀的官职,让他担任太子少傅,不再参与朝政讨论。4年后才恢复了萧瑀的实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11:45: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