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杜如晦为何甘愿追随太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2 21: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引言:

刘昫曾经这样评价唐朝时期著名的宰相杜如慧:肇启圣君,必生贤辅。猗欤二公,实开运祚。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作为唐太宗麾下的谋臣,这杜如晦在当时可谓是地位颇高。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在他最开始,他却在隋朝朝廷担任官职,一心辅佐隋炀帝稳定国家。

杜如晦为何甘愿追随太宗

杜如晦

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整个国家处于混乱之中,各地军阀纷纷带兵起义。想要有所作为的杜如晦自然不甘心就这样,在暴君手下不受重用,于是便决定跟随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李世民也是一位识人之人,在他眼中这杜如晦就是如房玄龄一样的人才,于是便重用他,这二人也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在杜如晦的辅佐之下,李世民很快便在军队中站稳了脚跟,帮助父亲李渊夺得了隋朝的天下建立了唐朝。在玄武门之变中,杜如晦也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在唐玄宗登位之后,他也被加官进爵。一说起杜如晦便必然想起房玄龄,在他们两人的配合之下,共同为皇帝选拔了一大批真正有用的人才,敲定了唐朝适用的法律,历史上将他们称为“房谋杜断”。

弃官不仕隋朝,唯愿追随世民

杜如晦出生在一个官员之家,他的父亲也曾经在隋朝朝廷中担任官职。小时候的杜如晦十分的聪明,非常喜欢与旁人一起谈古论今,因此学识渊博。事实上,与其他人不同,杜如晦之路较为曲折,他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做官,而是被吏部侍郎所看重,将他征选为预备官员。

杜如晦为何甘愿追随太宗

这吏部侍郎高孝基也是杜如晦生命中的一个贵人,他十分器重杜如晦,便对他说:你有冷静的头脑和处理各种事物的才能,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但是现在你还年轻,希望你能坚守住自己的本心,先从基层历练。于是杜如晦便成为了滏阳县尉,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或许是百姓们对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以及忍无可忍,全国各地爆发了起义,而这其中便有李渊父子。

当时,隋朝的军队本来就由于统治者的无能而荒废训练,当李渊父子率领军队反抗隋朝的统治时,甚至有些队伍竟然不战而降,于是很快的李世民便跟随父亲一举拿下了长安。在长安平定之后,杜如晦又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那就是与他共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

杜如晦为何甘愿追随太宗

房玄龄

房玄龄也是一个一心为君之人,他知道杜如晦是一位人才,于是便向李世民引见了杜如晦。在经过简短的交谈之后,李世民觉得这杜如晦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他见解独到,经常能说到他的心坎上,便将他带在身边,让他出谋划策。而这杜如晦也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在他的辅佐之下很快便在军队中站稳的脚跟,还掌握了大半军队。并且在他的计谋之下,很快便消灭了王世充等割据力量,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版图。

发动玄武门之变,终助李世民登位

前有秦二世胡亥为夺皇位谋杀扶苏,后有康熙末年九子夺嫡,唐高祖李渊年间自然也不能避免。在历史记载中,唐高祖一共有三个儿子较为突出,其中便是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以及齐王李元吉。

杜如晦为何甘愿追随太宗

李世民

在这三人中秦王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中所付出的功劳最大,手底下的能人轶事也最为众多。再加上他不断率领军队平定了各地的分裂格局势力,在民间的威望越来越高,严重的威胁到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地位,于是这两个人就相互勾结,想要谋害李世民。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刚建立了文学馆,面对他们两人的阴谋浑然不知。在文学馆建立之后,便交给杜如晦负责,还常常亲自到其中与杜如晦讨论儒家学说,常常一说就是一个晚上。李建成十分的忌惮,在他看来这杜如晦的才能太过突出,绝对会成为他登帝路上的绊脚石。于是他便建议李将他赶出了京城。

杜如晦为何甘愿追随太宗

事实上就算不在京城那又如何,在李世民身边最不缺的便是能人。在偶然的机会下,李世民得到消息李建成将会发动政变,将他斩杀,于是便赶紧与诸多谋臣讨论如何应对。在杜如晦看来,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何况这是争夺皇位呢?古代以来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的人不在少数,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为了保全自己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在他的劝说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斩杀。李世民也成为了皇太子,杜如晦便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在唐太宗登基之后也陪伴在他身边,担任重要官职。

做事果断,与房玄龄合作,史称房谋杜断

贞观三年,杜如晦担任尚书右仆射一职,但是却仍然负责官员的选拔。在他的选拔之下,一批真正有才能的人,从此进入朝廷为官,使朝堂展现出了生机与活力。与唐朝时期另一位著名宰相房玄龄不同的是,房玄龄擅长出主意,但是却不敢轻易下决定。而这杜如晦却做事果断,能够在许多方法中选择最优,因此他们两个便经常合作完成,共同为唐太宗出谋划策,也就是后人常说的“房谋杜断”。杜如晦是一个扬长避短之人,他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便与房玄龄合作,从而为皇帝挑选出最适合的方案。

杜如晦为何甘愿追随太宗

杜如晦

唐太宗李世民对这样的肱骨大臣也十分的满意: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

作为一代宰相,这杜如晦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为皇帝考虑,一心一意的辅佐皇帝,实在是难得。都说古代读书人拥有才能之后便会恃才放旷,但是这杜如晦却是其中的一个例外。在他身居高位之后,他仍然在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为唐太宗治理天下出谋划策,为贞观盛世盛世的到来添砖加瓦,难怪后世称他为一代贤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甘肃出土石碑,解开玄武门两大疑团
...力揭竿而起。面对隋炀帝的怀疑,李渊内心忐忑。此时的李世民不甘家族成为刀俎,遂劝导父亲举起反隋的大旗。举棋不定的李渊在儿子的力劝之下,终于在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建立政权
2024-03-02 21:30:00
李建成墓的墓志,揭开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
...城,这些曾经的壮丽场景,在这里得到了重现。兄弟相争李世民是唐太宗李渊的次子,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而他的哥哥李建成则是长子,但却失败了,被排除在王位之外。李建成出生于李渊当上关
2023-04-16 12:20:00
历史上李建成真的给李世民下过毒吗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十分有名的皇帝。除了因为李世民身边有着大量的人才,在位期间因其贤明开创了贞观之治外。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之间的恩
2024-04-26 17:52:00
从道德角度看:唐太宗李世民,不如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给李世民“差评”,还讽刺他:“唐太宗喜欢作秀,崇尚虚名,还没我做得好。”大臣称赞,都说皇帝英明,汉唐也不过如此,赵光义心里美滋滋。“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宋朝
2024-02-22 21:06:00
魏征为何敢对唐太宗出言不逊?因为他知道唐太宗的为人
...李渊时期,魏征其实是李建成的谋臣,他老是劝李建成对李世民早日下手。但不幸的是,李建成心慈手软,不愿对李世民下手,结果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就问魏征:
2023-05-20 14:09:00
他曾经让李世民寝食难安,却成为玄武门之变的失败者
...是兄弟阋墙,两虎相争。此二者便是李渊之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相比起后世功成名就的太宗,李建成的生前身后名可就太不堪了。/隐太子形象的由来成王败寇,是已知事实,而历史一向对成功者
2023-06-01 05:12:00
他是李建成手中的王牌大将,李世民忌惮不已,为何会起兵谋反?
...响力。真正让唐朝进入到强盛和繁荣时代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而唐太宗李世民能够登上皇位全凭着震惊古今的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当中,李世民派兵秘密埋伏在玄武门附近,等李建成和李
2023-04-28 12:50:00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唾弃,谥号被撤销的命运。为何病逝十几年之后,曾经被李世民看重的封德彝,竟然被皇帝唾弃呢?少年投机多方结交权贵公元580年,江南郡一个小小官员家中,诞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封德彝。
2024-01-21 21:24:00
为何说玄武门之变,其实是李世民设下的死局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时期为数不多的英明君王之一,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缺点,而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在政绩上颇有建树,可是对于亲情方面,始终是他的痛点。或许从他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之后,就已
2024-07-12 13: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