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1 21:24: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在古代官场,左右逢源、老油条的政治老手屡见不鲜。然而,有一位官员却以其权谋之高、权谋之巧而傲立官场,他不仅升至宰相之位,更以左右逢源的手段巧取豪夺。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在死后竟然遭到了唐太宗的唾弃,谥号被撤销的命运。为何病逝十几年之后,曾经被李世民看重的封德彝,竟然被皇帝唾弃呢?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少年投机多方结交权贵

公元580年,江南郡一个小小官员家中,诞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封德彝。聪明过人的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他的父亲封仲容是南陈官场上的小人物,地位不高,俸禄甚微。为了让儿子将来出人头地,他从小就严格要求封德彝学习,还聘请名师传授他治国理政之术。

封德彝果然聪慧过人,不到20岁就通过科举,在县里做了个小小的文书。但是他明白,真正的权力和地位,远不在这些奋斗者的身上。当时的南陈政权摇摇欲坠,封德彝明白想要出人头地定要依靠权贵。他上下打点,选择投靠当时的重臣、越国公杨素。

杨素看重他的手腕和眼光,更为他从小就懂得讨好权贵而欣赏。他决定收这个小年轻为养子,并将自己的堂妹杨氏嫁给了封德彝。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一时间,年仅20几岁的封德彝就跻身上流社会。两年后,南陈覆灭,封德彝跟随杨素,投效隋朝。手握大权的杨素545年被隋文帝封为左仆射,封德彝也跟着得到提拔,初试雏形。

在杨素手下,封德彝时常献计献策,让杨素对他刮目相看。封德彝明白想要在漩涡中心站稳,就得不断讨好主子。隋朝建国初期,民心未稳。

封德彝建议杨素在全国大兴土木,修水利工程以安民心。杨素采纳了这个提议。在修建大运河的过程中,封德彝又提出用严刑威逼的手段,保证工期进度。这让杨素颇为满意。在一次宴会上,酒过三巡,杨素对封德彝赞不绝口,封德彝哈哈大笑,举杯邀功。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隋初献策成名一箭双雕

一次,隋文帝杨坚派杨素监督建造仁寿宫。杨素不惜投入数万民夫,日夜赶工。可工程竣工后,杨素却因耗资过度被文帝痛骂一通。

封德彝献计让杨素带着隋文帝的宠妃独孤皇后去宫殿转悠一番。果然,皇后对富丽堂皇的宫殿大加称赞。隋文帝见皇后高兴,也就没有为难杨素。这一计谋的奥秘就在于对皇室内部关系的精准把握。封德彝早已看出,文帝异性情结的根源就在于其妻子。这才建议杨素利用皇后说项。

事成之后,杨素大为称赞封德彝的机智和远见。封德彝也借此更进一步获得文帝的赏识。从这时开始,封德彝在朝堂上渐渐施展抱负。他善于判断人心,洞察事理,开始受到上下的关注。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隋末投机与虞世基狼狈为奸

到隋炀帝即位后,杨素已经去世,封德彝又寻找到新的靠山——当时掌权的宰相虞世基。虞世基此人才能不高,但极善于利用人才。他欣赏封德彝的手段与眼光,主动拉拢他入幕僚。封德彝也清楚,自己必须依附权贵才能立足。

于是,他开始给虞世基设计稳固权力的办法,两人勾心斗角,内外勾结,形成利益团体。他甚至主动牺牲自己的妻子杨氏,让她去侍奉虞世基,以拉近两家关系。他们为隋炀帝营造太平盛世的假象,并压制百姓的不满。封德彝不断进谗言,让炀帝产生攘外必先安内的念头,转嫁国内危机。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为了自保,封德彝和虞世基扣压一切可能影响隋炀帝判断的奏章。他们彻底掌控朝政大权,继续敛财打压人民。这样一来,封德彝不但坐稳了官位,还通过各种手段敛聚了巨额财富。而隋朝的民生却每况愈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封德彝却置之不理,他清楚无论朝代怎样更迭,自己都有办法生存。

614年冬,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此时的封德彝早已察知大势,整日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终于,他鼓起勇气,带着家眷前去投奔李渊,献上攻略天下的妙计。李渊本想将他赶走,但看到妙计后大喜,决定起用这个老油条。封德彝暗自庆幸,又找到新的山头。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唐建国初投机腹背受敌

618年秋,李渊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封德彝被任命为工部侍郎。此时,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的较量已经白热化。

封德彝表面上是李世民麾下的心腹大臣,对他策划了多次行动。但实际上,他暗地里却极力怂恿李建成果断诛杀李世民,并设下诸多局使两兄弟翻脸。

封德彝如是对李建成言。与此同时,他还上谏李渊,要么改立李世民为太子,要么就削减李世民的势力,以免祸起。李氏父子都认为他忠心耿耿,无人猜到他正在一场朝堂争斗。就在此时,封德彝的正妻杨氏病故。她临终前语焉不详,似在指责丈夫的投机取巧。但封德彝心意已决,丝毫不为所动。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建议诛杀亲兄辅佐篡位

626年6月2日,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封德彝装出一脸惊讶,马上前去叩拜新主。事后私下里,李世民多次向封德彝询问当日诛杀之举是否过当。封德彝则大力称赞李世民的决断,使他下定决心篡位。

同年7月3日,李世民弑父自立。封德彝以大义灭亲,当为英雄为借口,动员朝野支持李世民。次年正月,李世民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他没有忘记封德彝在关键时刻的贡献,于是提拔他为左仆射,不久又迁右相、宰相。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晚年失势徒添败名

此后十余年,封德彝辅佐李世民治理国家,颇有建树。太宗也十分信任他,常让他参与深宫那些娇嫩佳人的教导。然而好景不长。626年,封德彝的新任妻子给他生了个漂亮的女儿。太宗看上这个女儿,想纳她为宫中人。

封德彝不敢拒绝皇上的要求,只得将女儿献了上去。这使他暗自心中不满。太宗也发现封德彝工作效率下降,渐渐有些疏远他。

627年冬天,封德彝突然染疾辞世,时年仅48岁。李世民为他痛心疾首,诏赠谥号“明”。全国上下为这个功臣的死而哀悼。葬礼之盛大,共飨宗室、朝臣近千人。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然而好景不长。16年后的643年,李世民偶然从宫中御医处得知,当年封德彝暗中挑拨他与李建成的关系。太宗震怒交加,当即收回了封德彝的谥号“明”,只余下了“谬”字,以示他生前的投机取巧和背叛。

一位老臣濒死之际,还被皇帝追回谥号,实在可悲可叹。封德彝一生都在计算权力的波动,却最终败给了正义的审判。

他虽然智谋无双,但始终缺乏一个忠心。正所谓局势多变时,唯有道义和正直才是立身之本。封德彝虽然左右逢源,但他注定难逃败名的命运。

封德彝: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被唐太宗唾弃收回谥号

结语

青云最终散去,风流终究难得善终。当真相大白之时,投机和背叛注定难得宽恕。这就是封德彝的悲剧。也许后人从他的经历中,能得到一些警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封德彝为什么被称为内史舍人
众所周知,隋末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众多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发光发热的名臣名将都在此时出场。而当时就有一位智略过人的世家子弟,靠着自己的才华左右逢源,一步步爬到了宰相的位置,去世时还
2023-02-17 14:20:00
贞观元年(627年),一位宰相在尚书省工作时突然发病,李世民得到消息后亲往探视,并让人用辇将他送回府中。不久后,这位宰相病死,李世民非常悲伤,“废朝三日,册赠司空,谥曰明”。然而
2024-04-06 19:34:00
初唐布衣宰相不学魏征,死前做了件让李世民无比欣慰的事
...七年,一代名臣魏征病重,药石无医,眼看着就要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很伤心,在去看望魏征时,当着他的面把自己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女衡山郡公主指婚给魏家长子魏叔玉。魏征死后,李世民命皇
2023-02-18 22:11:00
聊聊唐朝开国名将——张士贵
...为禁卫军的首脑。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西南发生暴乱,唐太宗任命张士贵为“行军总管”前去平定。贞观十五年,雄据漠北的薛延陀统军南犯,唐太宗组织五路大军进行反击,张士贵一路出
2023-06-04 14:18:00
历史上的在帝王死后,谥号为何越来越长?
...,比如说唐玄宗的庙号就是玄宗,其实我们平时经常讲的唐太宗、明成祖,虽然史书里面都是用的这个名字,但是人家生前根本不这么叫,人家死了之后才有这么个庙号,生前就是要么直接叫名字,
2023-01-26 21:52:00
唐高祖李渊的十大文臣,个个都官至宰相
说起唐朝初年的历史,大家很容易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及他麾下的那些文臣武将,反而会忘掉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以及武德朝的那些文臣武将,的确李世民及他麾下的哪些人在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李
2023-06-05 19:30:00
唐朝是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朝代,它的发展历史简述
...被杀。李渊退位,是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627—649)。 一、贞观之治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
2023-01-18 12:04:00
盘点史上九大名相,谁排第一位?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
2023-04-21 07:47:00
庙号、谥号与年号:揭秘中国古代皇帝称呼背后的故事
...什么皇帝的称呼一直变来变去的?这其中又有什么规律?唐太宗文帝、武帝这些称呼是皇帝死后的谥号,太宗、高宗这些称呼是皇帝死后的庙号,至于洪武、永乐这些是皇帝在位的年号。至于为什么
2024-04-16 06: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9月27日晚,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尼山举行
2025-09-28 10:56:00
【舌尖上的魏集】“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
“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中秋夜,一家人吃团圆饭才是人间至味,这个中秋,跟着这份食单,让每一口美味都盛满吉祥,每一次举杯都映着圆满
2025-09-28 15:01:00
李育善:《童年与故乡》序
百善兄长我十多岁,祖居棣花街 道。我的祖母也是棣花贾塬人,加之我的叔伯姑父李成群又是百善兄的叔父。说起来 ,我和百善兄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2025-09-28 17:14:00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