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李德仁院士:打造“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推进通导遥一体化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24 11: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他带领团队突破高精度遥感影像处理技术,使中国国产卫星影像定位精度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他参与创立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助力中国测绘遥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他在全球率先提出通信、导航、遥感(通导遥)三种卫星集成应用,领导打造推进通导遥一体化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计划正在顺利实施……

他就是国际著名测绘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6月24日,为中国从遥感大国到遥感强国做出杰出贡献的李德仁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登上领奖台,获颁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研探索:自主创新收获系列突破

作为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的开创者之一,李德仁长期致力于提升我国对地观测能力水平,持续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自主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重要成果。

李德仁院士:打造“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推进通导遥一体化

李德仁院士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分享个人成长和科研攻关经历。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20世纪80年代,李德仁于德国留学期间,创立了测绘遥感领域误差可区分性理论和粗差探测方法,国际同行专家认为“解决了一个测量学的百年难题”。在此基础上,李德仁进一步建立空间数据挖掘理论,出版了国际首部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专著。

为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21世纪初,李德仁主持设计论证中国首颗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的系统参数,推动中国国产卫星高精度测图从国内走向全球。

李德仁带领团队攻克关键技术,建成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技术体系,推动中国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应用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跨越,为中国从测绘遥感大国向测绘遥感强国转型做出突出贡献。

他领导团队研制成功中国自主可控的测绘遥感系列装备和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引领传统测绘向信息化测绘遥感的根本性变革。研发的中国第一代地面移动测量系统,已发展成为无人驾驶的移动测量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数字电网、应急测绘等领域。

“东方慧眼”:推进通导遥一体化建设

在取得系列自主创新突破的成果当中,推进通导遥一体化、服务天空地海一体化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是年逾八旬的李德仁院士近年来投入精力最多和最关注的发展项目。

2006年,他牵头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开展通导遥一体的天地互联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建议。2013年,该委员会设立“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以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快速响应和空间信息的时空连续支撑能力为目标,实现中国空间网络理论与技术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李德仁介绍说,他带领团队随即开展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卫星研制,同步启动珞珈系列科学试验卫星工程,目前已研制发射4颗珞珈系列卫星,同时推动通导遥一体化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

其中,2023年1月成功发射的珞珈三号01星,成功验证了遥感数据从获取到手机应用终端的分钟级服务的可行性,满足遥感信息“快、准、灵”实时信息服务需求。

李德仁希望研究团队抓紧时间,以独立、自主、安全、可用为原则,为中国和全世界服务,让全球公众根据需要,对地球上所有静态和动态的人类活动变化,都能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

李德仁说,“东方慧眼”计划既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也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我现在虽然80多岁,退休了,但非常高兴还可以不停息地为此来工作,仍然要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大。”他也希望能带动很多年轻人参与进来,通过努力实现“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2030年目标,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强大。

建言献策: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

李德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一辈子为国家服务”的诺言。他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从测绘遥感领域战略科学家视角,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2003年,为扭转中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李德仁牵头联合多位院士专家向国家提出加强遥感卫星工作。现在,中国遥感卫星数量位列世界第二,各类遥感卫星分辨率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4年,李德仁牵头建议推进中国遥感应用产业商业化发展,提出国家投入与商业化运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2015年发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规模达到近200颗,商业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李德仁强调,测绘遥感形势很好,但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和无序,要创造更多应用场景,把测绘遥感从系统研制到应用这一长链条拉得更紧、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富裕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在众多身份与头衔中,李德仁最钟爱的还是“老师”。他说,“我最本质、最喜欢的还是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导师,我的责任是传承学问,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我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在测绘遥感领域内外各有建树。这是他们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为之高兴的最大成果。”

“现在我们的科研团队可以和国际测绘巨头平等对话,有人说这是我们最大的成果。但我觉得培养更多创新人才,让测绘科学后继有人,才是我们永恒的课题。”

“桃李满天下”的李德仁这样说,也这样做。他数十年来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已培养180多位博士,学生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人。他还与武汉大学测绘领域5位院士一起,20多年来坚持为武汉大学测绘遥感本科生上基础课,在武汉大学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办学层次和办学体系最完整的测绘遥感学科群。

此外,2022年,在李德仁等推动下,“遥感科学与技术”正式获批为交叉门类一级学科,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大学开设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专业。

李德仁院士不仅在服务国家上功勋卓著、事业有成,个人小家也幸福甜蜜,是令人羡慕的“神仙伴侣”。他的夫人、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朱宜萱教授陪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德仁生活很俭朴、要求也不高,他非常勤奋,脾气也挺好的,两个人一路走过来,虽然不免也磕磕碰碰,“但我们俩一辈子没有吵过架,有事就说出来,不纠结在一些小事上,以解决问题为前提,一切向前看”。

李德仁院士:打造“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推进通导遥一体化

李德仁院士和夫人、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朱宜萱教授接受媒体集体采访。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李德仁则笑言与夫人是互补型夫妻,“我大脑思维好,思维快;她小脑好,做事情很精细;我长得丑,她长得漂亮”。

生活上,他们退休后,2014年开始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沙漠植树志愿者。“这个发挥余热的过程,既能陶冶心情、锻炼身体,也能促进健康长寿。”李德仁说。(完)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小传:

李德仁出生于1939年12月,江苏泰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85年获得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他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系主任、校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等,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并担任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李德仁是国际著名的测绘遥感学家,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40年来,他致力于中国遥感对地观测水平的提升,持续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创立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推进中国测绘遥感产业的跨越发展,为中国从遥感大国到遥感强国做出杰出贡献。

李德仁带领团队研发出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引领航空与地面测绘遥感重大变革。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5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方慧眼”星座首颗高分辨率卫星发射成功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等专家在发射现场见证了发射过程,并对“东方慧眼”星座建设提出建议。据悉,“东方慧眼高分01星”由李德仁担任首席科学家,
2024-02-06 07:01: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做客海大 围绕时空智能讲述与海南的“测绘情缘”
...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做客海南大学,作《论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的专题报告。2月23日,李德仁院士做客海南大学。记者 杜倬荷 摄李德仁是著名测
2025-02-25 11:32:00
手机可以“刷”的卫星今年上天
...第九届“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举办前夕,“遥感院士”李德仁和“导航院士”刘经南纵论导航技术和遥感技术的融合之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9-22星发射升空,
2024-04-23 11:25:00
...深入交流、达成共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武汉大学副校长何莲,副市长韩耀东参加活动。郑德雁一行来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拜访了李德仁院士,对
2024-06-16 02:56:00
李德仁:把时空智能学推向全球,正在努力建好“东方慧眼”
...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通过视频讲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锻造支撑大国崛起的“硬核脊梁”的实践故事。在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
2025-05-18 19:52:00
李德仁:苍穹之上,擦亮“东方慧眼”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李德仁 武汉大学供图■本报记者 李思辉“5、4、3、2、1,点火!”随着赤橘色烈焰瞬间迸出,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一路呼啸、直上云霄。5月21日12时15分,由武
2024-06-11 06:15: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李德仁:一生只为“祖国需要”
...征途就是宇宙脉动,穿越时空,傲世苍穹!”这是2011年李德仁院士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时的颁奖词。如今,这位湖北唯一的“两院”,享誉全球的著名地球空间信息专家,又获得国家
2024-06-24 19:52:00
李德仁、陈孝平、陈学东院士寄语:让科技创新成为重塑武汉之 “重” 的硬核力量
...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陈孝平,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通过视频对活动的启动表示祝
2025-05-18 19:52:00
...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湖北省提名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黄旭华院
2024-06-24 13:5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于都“织”出老区振兴新图景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思成) 9月的赣南大地,秋意正浓。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中国行·焕新江西”专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赣州市于都县
2025-09-22 07:15:00
近日从太钢获悉,太钢供应用于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扎拉水电站的900兆帕超高强磁轭钢顺利通过叠检试验
2025-09-22 07:26:00
南京微短剧有流量更有“料”
微短剧《平凡警事》海报。微短剧《金箔奇缘》海报。百川短剧剧组在拍摄现场。 中国(南京)游戏谷。□芮天舒韶静王懿闫葛菲地铁里
2025-09-22 07:40:00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生,恋爱前要交换体检报告?
“亲亲许可证”在即将接上吻的那一刻,女友的脑袋往后一躲,闪开了。紧接着,她抬起头,认真地盯着老王,问他,“你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
2025-09-22 00:56:00
河北日报讯(见习记者康晓博)AI工业内窥镜、无针注射笔、分布式储能路灯、风滚草仿生播种机器人……9月20日,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开幕
2025-09-21 0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 徐燕) 最近,不少厦门市民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上班高峰期,正当大家为等候BRT快速公交车而焦急时
2025-09-21 09:00:00
乐陵杨安镇香辛料数智化交易平台正式启动
9月20日,乐陵市杨安镇以“智链未来・香聚全球”为主题的香辛料数智化交易平台启动仪式暨黄河商品交易市场香辛料品种上线仪式隆重举行
2025-09-21 09:25:00
现场签约金额达115亿元!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对接会聚焦“AI+”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对接会在合肥举行。活动现场签约项目10个,总额115
2025-09-21 10:14:00
留交会上首次设立“新招引企业专区”,200多个岗位虚席以待——这里有一份令人“新”动的邀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在9月20日举行的留交会现场
2025-09-21 10:24:00
“+”上去,活下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采访引发的思考
大河网讯 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河南省作为主宾省参会,30家企业参展。在人们的印象中,河南农业可圈可点
2025-09-21 14:48:00
十堰成功举办202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项目路演 十大前沿技术项目集中亮相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 通讯员 刘爱理)9月21日上午,202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项目路演活动在十堰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2025-09-21 15:32:00
河北新闻网讯(王丽英)近日,宁晋县晶龙餐饮管理总公司凭借市场化转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成功签约宁晋县产融区学生食堂
2025-09-21 15:53:00
中新经纬9月20日电 题:L2新国标将给智能驾驶立“铁律”作者 江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将迎来国家标准
2025-09-21 19:36:00
壹家之言丨“中国味都”迈入香辛料全球数字贸易新时代
9月20日,山东乐陵杨安镇香辛料数智交易平台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味都”迈入香辛料全球数字贸易新时代。这场发生在鲁北小镇的产业变革
2025-09-21 19:39:00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丨零售项目选手陈俪夫:以双语匠心赴技能之约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热潮涌动,零售项目比拼现场,来自长春科技学院英语专业的陈俪夫正全神贯注地完成她的国赛首秀。曾斩获“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季军的陈俪夫
2025-09-21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