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专家聊祭孔 | 宋立林:创新传播方式 让经典深入人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3:10:00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孔潇 朱铜辉 济宁报道

癸卯年公祭孔子大典将于9月28日在曲阜孔庙举行。日前,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就无伴奏合唱套曲《论语节选》亮相祭孔大典,接受了大众网记者的采访。

“虽然我第一次接触无伴奏合唱套曲形式,尤其是以经典《论语》作为演唱内容,我感觉很惊讶,惊讶于艺术家的创造能力,让我们跳出了原来只知道诵读《论语》的固定思维模式,让《论语》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飞进寻常百姓之家,让更多的中国人,甚至让全世界接受《论语》的精神洗礼,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我觉得非常符合儒家精神。”宋立林告诉记者。

孔子一生酷爱歌唱。他周游列国期间,被困在陈、蔡之际,断粮数日,他却依然弹琴唱歌不断,怡然自得。就在他去世的七天以前,他还唱了一首自悼的歌。孔子很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把音乐作为教育课程之一,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第二位。

“孔子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家,是一个音乐大师,孔子擅长的乐器很多,每天还要唱歌,所以歌声陪伴着孔子的一生,我想用音乐来表达孔子思想,这是最恰当不过的形式。”宋立林说,他非常有幸受济宁市文化交流协会主席周长征的邀请,一起参与《论语》节选内容题材的审定,同时,又有幸跟着乐团到了北京大学,在百年世纪讲堂观看了首场演出,确实深受震撼。“我想作为一个儒家学者,特别希望我们的儒家思想、儒家经典能够为时代所欢迎,做出更好的推广,但是在探索推广的途径上,我想需要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人共同去努力,开拓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让《论语》等经典更好地发挥传播效果,这是我所期待的。”宋立林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6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大开讲!宋立林呈现不一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
...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 ,以《中国礼乐的基本精神》为题在北京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北大是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的一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高
2023-09-09 17:22:00
...、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就祭祀孔子的现代意义,接受了大众网记者的采访。祭孔大典这项两千多年赓续不绝的华夏文化礼仪,已成为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
2023-09-26 13:12:00
...、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就“礼乐文化”在祭孔大典中的体现,接受了大众网记者的采访。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庙作为癸卯年公祭孔子大典的
2023-09-26 13:14:00
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何以经世》 新书发布会举办
...系教授刘伟,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宋立林,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红霞等参加活动。《春秋左传人物谱》一书,通过对儒家经典《左传》所涉人物的分析,考察春秋时
2025-04-05 12:23:00
精湛医术暖人心!宁津县中医院收到花式锦旗
...的锦旗,被梓昂小朋友的家人送到宁津县中医院儿科医生宋立朋手中。这面锦旗不仅表达了患者对医生的认可和支持,也是医生真心呵护和精湛医术的缩影。据家属介绍,梓昂小朋友在过去的两个月
2024-09-02 17:24:00
癸卯年公祭孔子大典全新开城仪式、乐舞表演彰显礼乐精髓
...、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表示,将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进行传播,走进寻常百姓家,便成为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一种宝贵资源。祭孔大典就发挥了这样一种功能
2023-09-29 15:00:00
...”从何而来?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产业研究部咨询工程师宋立丹认为,“冰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选用导热性能强的纤维材料。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纤维面料,在与人体接触时能够迅速传导
2024-07-18 09:43:00
根植传统,激荡活力,四川卫视《腹有诗书》以创新力解构经典
...人的诚挚分享让更多受众感同身受,让文化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持续创新,三大维度解读华夏文脉 融入中国智慧、注重诗性表达,《腹有诗书》节目从三大维度深掘华夏文脉底蕴,构建起优秀中
2024-09-03 14:20:00
身为父母,要想让晚年过得踏实,需要注意下面三点
...方式反馈到自己身上,这就是“因果不虚”。网上,看了宋立竹一家的境况,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之间,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人父母一碗水一定要端平。父亲脾气暴躁,让兄妹们失去了母爱宋
2023-07-24 06: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