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指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承办的“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展播”中秋篇专题节目正式上线。节目以“佳节明月夜,天涯共此时”为主题,通过名家诵读的诗意表达、民俗专家的深度解读,为听众打造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情感温度的中秋视听盛宴,让跨越千年的中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名家诵读绘就中秋图景 民俗解读深挖文化内涵
本次中秋篇专题节目以主持人李洪岩温润的解说开篇,既追溯中秋“祭月祈福”的古老渊源,又呼应当下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情感期盼,巧妙勾连起传统习俗与当代生活,为整场节目奠定温情雅致的基调。多位诵读艺术家,用声音勾勒中秋的多样面貌:著名演员丁柳元倾情演绎诗人美月冷霜的《中秋节》,以“天涯海角挂心头,天下举杯邀中秋”的诗句,传递全球华人共赴中秋的情怀;配音演员周扬诵读余光中经典作品《思乡》,用“月亮是银色的牧笛,月饼是画在天上的月亮” 的细腻表达,唤醒听众心底的故乡记忆;诵读艺术家李立宏带来军旅诗人丁戎耕的《望月记》,以醇厚声线诉说戍边军人“枕着月色入眠”的家国担当;晏积瑄则演绎辛弃疾《一剪梅》,将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的中秋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
此外,卫东、白钢、姜林杉、刘佳四位嘉宾也带来精彩诵读:白钢演绎美月冷霜的《中秋节》,展现诗句中的美满期盼;刘佳诵读著名诗人阿紫的《锦绣》,以“绣上我的母语,我的祖国” 的激昂文字,将中秋的家国情怀推向高潮;姜林杉带来欧震的《月光下的中国》,用“月光下的中国,长城巍峨”的描绘,展现中华大地的壮丽与温情;卫东诵读林清玄的《月到天心》,以“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的哲思,挖掘中秋文化的精神内核。
为深入解读中秋民俗,节目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民俗学教授王娟分享专业视角。王娟从“中秋食俗”切入,详解月饼从宋代至今的演变历程,并提及航天团队“太空养生月饼”的创新案例,展现传统食俗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形式创新传递节日温情 全平台传播覆盖多元受众
本次专题节目在形式上注重创新与共鸣:专题节目的音频版特别以童声合唱《但愿人长久》收尾,纯净的童声搭配经典旋律,既呼应中秋“祈愿圆满”的主题,又为节目增添童真与暖意,让传统文化以更亲切的方式触达听众。
在传播层面,节目构建“广播+网络”的全平台矩阵:全国 30余家省级广播主频率、文艺及交通频道同步播出,覆盖中老年听众与出行人群,让中秋之声伴随日常出行;中国视听、爱奇艺、长江云新闻、冀时客户端等平台开设专题页面,通过“声音 +图文”的融合展示,满足年轻受众碎片化、可视化的收听需求,让中秋文化浸润更多人群。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我们的节日”系列始终致力于用视听艺术激活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此次中秋篇通过名家诵读的诗意表达、民俗专家的深度解读、视听融合多端触达的传播形式,不仅让“天涯共此时”的中秋情怀可听可感,更让千年中秋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个人与家国的文化纽带,为全球华人献上一场“看得见月光、品得到温情、悟得到传承”的精神盛宴。责任编辑:韩璐(EN05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2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