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11: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华文明是一个农耕文明,作为农耕文明,最重要就是天时地利了,所谓天时就是播种时间和天气变化等,中国古人聪明,从自然中琢磨出了“二十四节气”,用来区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地利就是指土壤、地形以及水源等了,水源大多是自然水源,如古代大粮仓江淮湖广地区,长江流域河网密布,粮产高。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但是也有些地方,却不是那么和谐,有的是土壤很肥沃,地形很平坦,可是却距离水源有点远;有的是容易发生洪灾,造成不可估量损失。所以在中国古代,当时的中国人就开始和大自然斗争,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大禹治水”了,虽然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也能从中看出中国古人和水的斗争是多么残酷。

在春秋战国时期,兴修水利工程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可见中国人的聪明,同时期绝大部分文明都只会刀耕火种靠天吃饭);水利工程修建的好,利国利民,千里沃土,能养活多少人口和增长多少粮食?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无法统计,毕竟有很多已经被毁在历史长河中或者更名了,但是现存于世的,最有名的水利工程有那么四个,按照建造时间先后排序,不予排名。

1、楚国——芍陂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迄今虽已有2500多年,但其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孙叔敖是什么人呢?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前许,孙叔敖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在史河东岸凿开石嘴头,引水向北,称为清河;又在史河下游东岸开渠,向东引水,称为堪河。利用这两条引水河渠,灌溉史河、泉河之间的土地。因清河长90里,堪河长40里,共100里,灌溉有保障,后世又称“百里不求天灌区”。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经过后世不断续建、扩建,灌区内有渠有陂,引水入渠,由渠入陂,开陂灌田,形成了一个“长藤结瓜”式的灌溉体系。这一灌区的兴建,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了楚庄王开拓疆土对军粮的需求。因此,《淮南子》称:“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楚庄王知人善任,深知水利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任命治水专家孙叔敖担任令尹(相当于宰相)的职务。

孙叔敖当上了楚国的令尹之后,继续推进楚国的水利建设,发动人民“于楚之境内,下膏泽,兴水利”。在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左右,又主持兴办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芍陂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芍陂建成之后,达到了“灌田万顷”的规模。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芍陂建成后,使安丰一带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并很快成为楚国的经济要地。楚国更加强大起来,打败了当时实力雄厚的晋国军队,楚庄王也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三百多年后,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国被秦国打败,考烈王便把都城迁到这里,并把寿春改名为郢。这固然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也是由于水利奠定了这里的重要经济地位。芍陂经过历代的整治,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东晋时因灌区连年丰收,遂改名为"安丰塘”。如今芍陂已经成为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溉面积达到60余万亩,并有防洪、除涝、水产、航运等综合效益。

2、魏国——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约公元前422年),这表明司马迁认为引水渠为西门豹所凿。而《吕氏春秋·乐成》认为,该渠为魏襄王时(约在西门豹后100年)邺令史起所建。《汉书·沟洫志》亦采用此说。经考证,后人一般认为“西门豹溉其前,史起灌其后”。

西门豹的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磴”就是高度不同的阶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12道拦水坝,这就是“磴流十二”。每一道拦水坝都向外引出一条渠,所以说是“同源异口”。据记载,每个磴相距300步,连续分布在二十里的河段上。根据地形考察,这二十里河段应当是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以下的二十里河段,渠口开在拦水坝的南端,12条渠都在今安丰乡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如今的西门祠

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有很多泥沙,可以灌溉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而富庶起来。《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在西门豹后约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田。《汉书·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记》有矛盾。后人调和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起又开。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而魏国也正是因为兵精粮足,采取的了较长一段时间的霸主地位,当时的魏国应该是魏国的最巅峰时期,还将秦国的一块地抢了。

1959年国家在漳河上动工修建岳城水库,安阳市随后开挖漳南总干渠,引库水建成大型灌区——漳南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达120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3、秦国——都江堰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由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4、秦国——郑国渠

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是战国末年秦国穿凿的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利专家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当时所以要兴建这一工程,除上面所说的自然条件因素外,另一个因素是政治军事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昔日郑国渠如今模样

战国时,我国历史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兼并战争十分剧烈。关中是秦国的基地,它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以便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

韩国是秦国的东邻。战国末期,在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中,当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欲有事于东方时,首当其冲的韩国,却孱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并吞。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这一年是秦王政元年。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地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有两个都在秦国,在那个时期,制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原因除了战争就是粮食,有充足的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国家也就越加强大,秦王赢政哪怕知道郑国是由疲秦的因素在里面,也毅然而然的决定修建,可见那个时期的君主,对于修建水利工程有多么迫切和执着。

也难怪秦国能从春秋时期的西戎蛮夷到后来的立足五霸七雄,将荒野的关中地区建立成了一片沃土,以管窥豹,历代的秦王修建过的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肯定不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说秦朝统一天下的根本,水利工程或是最大帮手
...自然结构,从而达到同业丰收的目的。秦国的山川祭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信仰普遍比较简单,基本上以原始社会的对于大自然崇拜为主,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人发现了这个特点
2024-06-23 11:33:00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一场战争,赵国被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国一下子被秦国打断了脊梁,而秦统一中国几无悬念。可是,战争的最初发端,其实本没有赵国什么事,是谁把它拖进了这场恶梦呢? 是韩国,是那
2024-06-06 11:07:00
为何大秦铁骑能扫灭六国,看看秦国的综合国力就知道了
...发展在农业生产方面,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秦国比较早地开始使用牛耕田。秦国用牛耕田比其它诸侯国都早,这件事在当时曾经引起了别的国家的重视。有一次,赵国准备同秦国打仗,
2024-04-18 20:50:00
郑国:从间谍到水利巨匠,一渠定乾坤的传奇人生
...中的秦始皇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长达551年的春秋战国纷乱时期即将走到尽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变得强大起来,到战国后期秦国通过秦赵长平之战让自己唯一的对手赵国也从此一蹶
2024-04-07 13:36:00
秦国君主都任用了哪些人才?为何秦国能留住人才?
秦国能够统一天下,除了商鞅变法带来的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吸引各国人才加入秦国,人才是诸侯竞争的重要因素,秦国以极大的胸襟不断招揽各国人才,才能成就霸业。早在商鞅变
2023-07-07 10:50:00
三晋联盟与韩国的崛起
...时候,韩国其实非常强大。当时的韩国,至少要比燕国和秦国更强。再加上三晋联盟的存在,绝对是没谁敢惹的存在。而且,韩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不太方便向外扩张。因为这种地缘因素,导致
2023-10-19 16:06:00
从重德到重刑,春秋战国到秦朝“水喻“的嬗变
...时期,刑法理念的重点和方向却有所不同。本文通过研究春秋战国到秦朝的"水喻"嬗变,探讨中国古代刑法理念的演变过程,以及背后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中国古代的刑法理念和制度一直以来
2023-05-22 11:54:00
秦始皇时期修建的六个工程,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世界级工程
...御外族的入侵,征发民役数十万修建长城。这里插一句,春秋战国期间,无论是哪个诸侯国对于外族都是保持敌视状态,只要有外族入侵,都会调转枪头,一致对外。据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曾经
2024-10-16 18:25:00
分析一下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响最大的一次改革,商鞅变法当稳居榜首。商鞅变法使得秦国逐渐强大,并在以后雄踞天下统一全国。商鞅变法改变了中国历史,后来的历代王朝都在延续这次变法的主要精神,形成“百代皆行秦政
2023-04-21 15: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